摘?要:幼兒科學教育屬于科學啟蒙教育,而學習科學的過程應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在科學實踐中有效培養(yǎng)幼兒探索能力尤為重要。同時,科學探索活動和現實生活深度聯系,教師要在合理化鏈接生活基礎上優(yōu)化創(chuàng)新科學教學,在理論與實踐融合中高效培養(yǎng)各層次幼兒科學探索能力素養(yǎng),塑造良好科學思維品質。
關鍵詞:鏈接生活;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索能力
日常生活中幼兒熟悉、感興趣的現象特別多,而其中大都蘊含著眾多深刻的科學道理,以多樣化形式展現在幼兒日常生活中,不斷激起幼兒的探索欲。在這一背景下,教師要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有效鏈接生活,在適時指引中順利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索興趣,在實踐操作中進行合理化自主與合作探究,深化理解、把握生活中科學現象的同時有效培養(yǎng)科學探索能力,在智力開發(fā)、思維鍛煉等中實現個性化成長。
一、 貼近幼兒生活,激發(fā)科學探索興趣
在開展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要貼近幼兒日常生活,結合年齡、性格等特征,明確科學探索主題、投放的材料、探索內容任務等,在層次化整合中將科學探索和日常生活科學鏈接,吸引注意力的同時主動融入科學探索中,在實踐操作中順利激發(fā)科學探索興趣。
以“認識蘋果”活動為例,蘋果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類水果,教師要貼近幼兒生活實際,向設置的科學區(qū)角中投放不同樣子的蘋果,整個的、豎切開的、斜切開的、橫切開的等,為班級幼兒提供豐富的感知機會,有效指導幼兒從整體上感知投放到科學區(qū)角中這些蘋果特征,在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過程中對現實生活中熟悉的蘋果組成部分、味道、氣味等有全新的認識,在無形中順利激發(fā)班級各層次幼兒科學探索興趣。隨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領班級幼兒仔細觀察整個的、豎切開的、橫切開的等蘋果,掌握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等觀察方法的同時培養(yǎng)全面觀察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從蘋果顏色、形狀、味道、用途、作用等方面入手,在鏈接日常生活的基礎上科學設置科學探索問題,引領、指導班級幼兒在科學區(qū)角中巧用投放的材料進行針對性實踐探究,在仔細觀察中深入把握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蘋果,比如,蘋果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屬于低熱量食物。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在科學區(qū)角中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幼兒熟悉的其他水果,比如,草莓、香蕉、菠蘿、梨子,科學化設置科學探索任務的同時引領幼兒有效實踐,在層次化互動、交流中調動多種感官合理觀察,在完成探索任務中正確區(qū)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蘋果、香蕉、柑橘等水果的同時掌握多種觀察方法,更好地應用到日常生活多種事物、現象等觀察中,加深對事物印象的同時把握科學現象,在多層次探索實踐中促使幼兒科學探索興趣順利激發(fā),感官靈敏度也能得到高效培養(yǎng)。
二、 自主合作結合,發(fā)散科學探索思維
科學探索思維發(fā)散對幼兒科學探索能力培養(yǎng)起到重要作用,教師在開展科學探索活動中要合理鏈接日常生活,將幼兒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結合,在有效思考、討論交流中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在實踐任務完成中獲取科學知識與情感的同時促使科學探索思維發(fā)散。
以“沉與浮”活動為例,教師要在鏈接生活基礎上向幼兒提供熟悉的材料,比如,小木塊、硬幣、土豆、蘿卜、回形針,包括“沉與浮”科學活動開展中需要用到的杯子、水等。隨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猜猜哪些材料放到盛有水的杯子中下沉或者浮在水面,在互動、交流中活躍科學探索課堂氛圍,并讓幼兒自行選擇投放在科學區(qū)角中的材料,將其放入裝有水的杯子中驗證自己的猜想,在多次實驗操作中感知生活中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針對物體沉浮,設置不同層次且具有趣味的任務,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指導各小組幼兒互動、探究,在動手、動腦、動眼等過程中進行物體沉浮實踐探索,在發(fā)散科學探索思維中意識到重量并不能決定物體下沉或者上浮,科學把握日常生活中不同物體沉浮現象。
三、 組織課外實踐,培養(yǎng)科學探索能力
教師要以班級幼兒為中心,科學鏈接日常生活的同時延伸拓展課內,科學組織課外科學探索實踐,讓幼兒走出教室、走進自然,和自然近距離接觸中探究常見的科學現象,在解決科學生活化問題中實時培養(yǎng)并提升科學探索能力。
以“觀察昆蟲”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內科學探索活動結束之后,有效鏈接現實生活,科學組織班級幼兒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在觸摸大自然中觀察、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昆蟲,蝴蝶、蜻蜓、毛毛蟲、蚱蜢、螞蟻等。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大自然中昆蟲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設置幼兒感興趣而合理的探索問題,為幼兒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真實科學探索情境,和班級幼兒進行不同層次互動,引領幼兒走進昆蟲的世界,在科學探索中正確認識常見的昆蟲,在科學知識、探索方法獲取中強化主動探索意識,在培養(yǎng)科學探索能力中學會熱愛大自然與生活。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引領、指導幼兒積極、主動而有效探索身邊的科學是教師在科學啟蒙教育中面臨的重大任務。教師要圍繞生本教育理念,在鏈接生活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促進科學探索活動高效開展,創(chuàng)設良好科學探索情境,引領幼兒進行不同層次探索實踐,在培養(yǎng)科學探索精神、能力、素養(yǎng)中健康快樂地學習成長。
參考文獻:
[1]李曉麗.科學活動中幼兒主動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甘肅教育,2017(12):114.
[2]何建琴.向陽花木早逢春——科學教育應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4(15):95.
[3]趙洪風.在科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能力[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7(3):95-96.
作者簡介:
陳曉燕,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市碼頭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