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瑩
摘要:如何運用嗅覺富有情感的特性進行設計。從生理學和心理學等角度認識嗅覺,了解其伴隨的文化影響;調研相關的設計案例,分類探討如何運用嗅覺進行情感化設計。運用嗅覺進行設計的范圍和產生的價值非常寬廣不僅為用戶創(chuàng)造獨特的體驗,增強記憶,還能達到其他感官很難,甚至沒有的效果。嗅覺在設計中的運用方式及維度非常寬廣多樣。
關鍵詞:嗅覺 氣味 記憶 感知 情感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9)08-0072-04
前言
在五種感官中,嗅覺的研究不僅最復雜,而且關于嗅覺知識的普及性也不夠,導致很多人對嗅覺不甚了了,認為其不重要。但實際上嗅覺不僅影響我們情感、學習、記憶、情緒以及行為,還在很多心靈過程及行為模式上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現(xiàn)在說“傍晚巷弄間的飯菜香”,相信你腦中已經出現(xiàn)飯菜的氣味,甚至還浮現(xiàn)構建了一副經由飯菜香引發(fā)的相關情感記憶畫面。會呈現(xiàn)這樣的結果是有原因的,這也是此篇論文研究的一個切入點,為什么氣味會引發(fā)情感記憶?如何利用這個特性來進行情感化設計?
一、從生理學以及認知心理學角度認識嗅覺
(一)人類嗅覺識別機制
經過嗅覺感受器感受氣味所引起的感覺即嗅覺。人類嗅覺的識別路徑大致為:在空氣中擴散的氣味分子,隨著人體呼吸運動進入鼻腔→到達鼻腔上方的嗅覺表皮,并在表皮組織上的黏液中溶解覆蓋后與纖毛上的氣味分子受體結合→當這些受器被氣味物質活化后,使嗅覺感受器激發(fā)電位→神經纖維把電位傳到大腦,出現(xiàn)氣味,如圖1。
約1000種不同的基因組成的基因族群存在我們的大腦,由此產生了將近1000種氣味受體類型,吸入的氣味分子被位于氣味受體細胞上的受體辨別后,集中傳給充當鼻腦中轉站——擁有精致結構的“嗅覺布置圖”的嗅球,它幫助大腦準確認知這些氣味,由此約一兆種以上不同的氣味能被大腦辨別和記憶。
(二)嗅覺富有情感特性的原因
詩人阿科曼認為,嗅覺是記憶的引發(fā)線,一個不經意的氣味會讓塵封已久的記憶爆發(fā)。莫尼爾中心心理學家赫茲解釋其原因是“嗅覺具有情感特性”。她用一個實驗證明了此結論:向人們展示一系列能引起回味的繪畫,并用不同的方式向受試者傳輸一個感覺信號。例如一只桔子,一些人摸到它;一些人看到它;一些人聽到橘子這個名詞,還有去聞橘子的氣味……兩天以后,當所有受試者以同樣的方式去回憶當時的情景時,只有聞桔子氣味的人能充分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并充滿情感的反應。
原因是人類的嗅覺信息除了傳到皮層產生嗅覺感覺外,還會直接通往大腦邊緣系統(tǒng),如圖2,并且與大腦皮質右半邊有很多聯(lián)結,這兩個系統(tǒng)對控制我們的情感、學習、記憶、情緒以及行為相當重要。很多人聞到醫(yī)院的氣味容易產生不愉快甚至恐懼的回憶與聯(lián)想,其原因就是嗅覺富有情感的特性,經由氣味浮現(xiàn)出來的記憶影像常合有情感的因素。
科學證明嗅覺在人類五大感官中最敏感,也是同情感和記憶聯(lián)系最緊密,一旦氣味嵌入腦中形成嗅覺記憶,其準確度比視覺高一倍。
(三)嗅覺對人類的重要性
很多人認為嗅覺沒有其他四感來得重要及使用頻繁,但不論是在人類還是動物身上,嗅覺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因為它具有最發(fā)達的感知能力,也是我們第一個感覺器官。不管人類還是動物,生命起始,最先聞到擴散于子宮液體的“生命氣息”(羊水),由此發(fā)展了“氣味記憶”。小動物或嬰兒會辨認且偏愛他們母親的氣味,而且某些氣味可以在出生后立刻引起特定行為。
嗅覺在許多方面給人的感覺是神秘的,對其作用方式了解不深,亦未充分了解其重要性。有—項調研:在五感中,如果必要時準備放棄的感覺是什么?很多人選擇了嗅覺,視覺則排在最后。如果明白在很多心靈過程及行為模式上嗅覺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許會重新做選擇。例如,在社會行為中,人們會借用洗發(fā)精或香水等外在味道吸引對方的注意,進而對兩性交往、人際關系產生正面影響;在生命安全中,嗅覺具有警告功能(如毒氣偵測等);在需要感官參與的競賽中,嗅覺常常表現(xiàn)出眾,一顆看起來好看但聞之有腐臭的蘋果,通常是無法引起我們的食欲;(P12)當我們焦慮、沮喪、失眠、感到疼痛時,聞到針對性的氣味,可以有效緩解癥狀,使身心健康得到恢復;五感中,味覺的作用也是需要嗅覺,失去嗅覺的人仍可靠舌頭分辨出正常的味道,唯無法分辨香味,由此會有“感冒了覺得吃東西沒味道”之類的說法;嗅覺出現(xiàn)問題時,不一定和嗅覺本身有關,可能暗示某些心理或生理疾病;氣味還可以活化記憶。在《追憶似水年華》中,作者布魯斯特提到瑪?shù)律彽案鈿馕稌屗浧鹉贻p時在康布雷的所有經歷……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氣味當中,體會著嗅覺對情感、學習、記憶、情緒、以及行為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二、嗅覺產生的文化影響
(一)五種感覺之間的關系
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組成人體基本的五種感覺,簡稱“五感”。五感各有其特點并且人們主動等級分之。
現(xiàn)代心理學和生理學的研究表明,在人們接受到的外界信息中,視覺占有83%以上,聽覺11%,3.5%依賴觸覺,其余則是味覺和嗅覺。人類的視覺和聽覺與大腦許多部位都有聯(lián)結,嗅覺相對比較少,而且嗅覺聯(lián)結的部位大多集中在邊緣系統(tǒng)和大腦皮質右半邊。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現(xiàn)象:看到的和聽到的東西會率先盤踞在我們的意識中,而聞到的大多只造成短暫的憎惡和快樂,幾乎不會產生實質性的沖擊。所以嗅覺與其他四感相比,顯得勢單力薄。
中國古人主要從審美角度看待五感,認為味覺是五感中最美妙的,享受著味覺帶來的滿足。笠原仲二(日本漢學家)對此現(xiàn)象總結道:中國古人認為美感的根源在于味覺,其次是“嗅覺美,再是視覺、觸覺美,最后是聽覺美”。由此得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味覺在五感中最重要,其他順序則按與味覺的親疏遠近來逐一排列。
在《論靈魂》中,亞里士多德將五感排列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并按照此先后順序逐一探討五種感覺的特點。此種排序正好對應五種感官從頭部到身體的高低位置:眼睛——視覺;耳朵——聽覺;鼻子——嗅覺;嘴——味覺;手(主要觸覺器官)——觸覺。繼《論靈魂》后,在《論感覺及其對象》中亞里士多德再次對五感進行探討,指出視覺與聽覺是遠距離感覺,味覺與觸覺是接觸型感覺,而嗅覺介于兩組之間,連接遠距離感覺與接觸型感覺,具有過渡性質。此排列順序奠定了西方對五感排列的基礎。
(二)嗅覺為什么不受重視
嗅覺不受大家重視的原因很多,涉及了生理、心理、社會、哲學和人文等層面,粗略概括了以下七點。1.許多學者將嗅覺置于感覺分類體系的最下層,認為同欲望、性欲和沖動聯(lián)系最緊密,由此忽視研究嗅覺運作的方式。2.人類經常無法用語言將氣味描述出來(語言的理解和使用主要在大腦左半邊),但語言表達應該是人類的標準行為,更是一項文明開化的證據(jù)。因此,嗅覺被認為不太屬于人類特征,而是動物的特性。并且無法用語言描述,和他人產生交流,也是嗅覺不受重視的原因之一。3.嗅覺實驗研究的困難性(過程中出現(xiàn)很多謬誤,嚴重影響了嗅覺研究的進程),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科學界對嗅覺的氣味識別機理的研究才有突飛猛進的進展,和其他感官的研究相比嚴重滯后。4.和視覺或聽覺相比,嗅覺被有效傳播的途徑較少,感受到氣味卻很難被傳播。5.人們依靠鼻子呼吸所有的氣味,包括臭味,所以人們對嗅覺的偏見還包括臭味帶有病菌,會制造疾病。6.在《實用人類學》中,康德認為視覺、聽覺、觸覺這三種感覺人們很容易達成一致的意見,而味覺和嗅覺,不同的人產生的感受可以截然不同。因此將前三者歸屬為客觀性多于主觀性,后兩者則是主觀性多于客觀性??陀^性的事物與主觀性的事物相比,毫無疑問人們認為前者更值得被重視和傳播。7.嗅覺本身虛無縹緲、捉摸不透的特性,使得人們對未知的事物容易產生排斥、抵觸的心理,導致嗅覺一直處于邊緣地位。
面對不同的領域,嗅覺受重視的程度也不同。在飲食文化中,味覺和嗅覺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說“食不言”是有道理的,不僅因為滿嘴食物講話不禮貌,而且將食之無味,因為食物的氣味會透過口腔進入嗅覺器官??茖W證明90%的味覺受到嗅覺的影響,所以嗅覺在飲食文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在設計領域中,視覺、觸覺和聽覺是設計師設計和用戶購買考慮的主要因素,嗅覺在這是不被重視的。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他的注意力幾乎都放在了視覺、觸覺和聽覺上,很少會考慮到嗅覺,即使有也是錦上添花。在設計的教育中,嗅覺也很少被提及。但是Jinsop Lee一位國際著名工業(yè)設計師卻認為優(yōu)秀的工業(yè)設計師應該將五種感覺用在設計中,如此在感官交互作用下,便能帶給用戶全新的體驗和感受。
(三)嗅覺伴隨的文化現(xiàn)象
我們對寺廟的印象,包括佛像、僧人、香等,可能還有香的氣味。僧人念經,必定會點香,不僅是儀式規(guī)定,而且香料凝神聚氣的作用,對念經也有幫助。很多人練瑜伽時,會點一柱香或是使用精油,因為其散發(fā)的氣味與瑜伽練習結合能放大身心調理的程度,加強瑜伽練習的功效。不少人有焦慮、失眠等煩惱,香薰精油散發(fā)的氣味有助于緩解這些癥狀。地鐵是人們出行的工具之一,每到夏季,因為天氣炎熱、人流密集,地鐵車廂中的異味也隨之出現(xiàn),不但影響出行體驗,更重要的是想到地鐵就想到汗津津的臭味。很多人對重慶的城市記憶就是火鍋,不僅在于火鍋店遍布大街小巷,而且還包括空氣中的火鍋氣味;對精英匯聚的香港中環(huán),就是香水的氣味。在兩性文化中,一見鐘情有很大原因在于男女雙方能接受對方的氣味。美國芝加哥大學遺傳學家伯羅爾·歐伯花費10年時間研究著名的赫特人社會,了解到他們的擇偶方式之一是“聞氣味”。這些現(xiàn)象構成了我們對嗅覺的想象,在不同的空間和語境中,嗅覺文化有其特定的解釋意義。
三、嗅覺進行情感化設計的類型
隨著有關嗅覺的研究方興未艾,設計界漸漸理解并開始運用嗅覺進行設計。調研相關嗅覺設計的資料,發(fā)現(xiàn)圍繞嗅覺富有情感特性的因素,從不同的出發(fā)點形成了幾類不同的嗅覺設計類型,將這些比較有典型性的案例分成四類——討論其如何進行情感化設計的手法。
(一)直接利用嗅覺富有情感特性的因素,對現(xiàn)象指向性補充,產生意義
嗅覺最大的特點是富有情感的特性,并且值得稱贊的是它喚起記憶力的能力,經由嗅覺喚起的記憶常常伴有情感的成分。以下兩個較典型的案例,都是圍繞這一點進行設計,產生意義,但在操作手法及運用嗅覺富有情感特性的原理不同,也會有區(qū)別。
國內香水品牌——氣味圖書館設計了一款香水叫“涼白開”。對中國人而言,尤其70、80后都接觸并喝過。它的味道聞起來會有一種鋁鍋、金屬的氣味,這種氣味能讓人想起從前夏日,關于家的記憶。品牌設計了這款嗅覺產品,希望它不只是一款香水,而是能與中國人產生情感共鳴的民族嗅覺產品,聞到這個氣味,能夠喚醒它所伴隨的這一切的記憶。列舉此案例是因為其直接利用嗅覺可以活化記憶的特點,借助香水這個載體喚醒人們的記憶,傳遞品牌的價值觀。
甜點品牌DunkinDonuts為了吸引搭乘公交車上班的消費者,在公交車上安裝了一臺“咖啡香味廣播機”,如圖3。在放送品牌的主題音樂的時,廣播機向空氣中噴灑咖啡香味。DunkinDonuts還特意在公交站附近開設了門店,讓乘客下車就“剛好”看到自己的咖啡廣告,順利將乘客吸引到店里。DunkinDonuts沒有像普通食品廣告一樣只是通過視覺和聽覺來宣傳,而是以嗅覺為主并結合聽覺來調動感官。人們非常容易直接被食物的氣味喚醒食欲,在公交車這種封閉的空間中,持續(xù)聞到咖啡的香味,打破了氣味被聞到的卻只造成短暫的憎惡和快樂,幾乎不會產生任何沖擊的特點,從而達到宣傳營銷的目的。
(二)運用通感的設計手法,產生感知共鳴
在調研查找嗅覺設計的案例中,發(fā)現(xiàn)有些設計圍繞嗅覺富有情感特性的因素,運用了通感的手法。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對通感的定義是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意覺等不同感覺相互溝通、交融起來,既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即刺激一個感官的同時,其他感官也相應地產生反應;同時也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即一種自發(fā)的“感覺轉移”、基于表象“貫通的聯(lián)想”。
圖4的Scent Rhythm(氣味韻律)是一種新型概念手表,由藝術家愛森·卡羅·夏辛(Aisen Caro Chacin)設計,它通過釋放四種不同的氣味(聞到咖啡味,就知道該醒了;白天工作時間由“書香”陪伴左右;傍晚呼吸到威士忌酒和煙草混合的氣味,大腦會提醒你該休息一下了;深夜時分,會散發(fā)洋甘菊的氣味,讓你更容易入睡)。代替“時分秒”來表示時間。這件作品將原本是視覺呈現(xiàn)的渠道跨越到嗅覺的渠道,改變了手表的傳統(tǒng)定義。
廣州美術學院方良芳設計了一件作品《酒心巧克力蠟燭》,如圖5。當看到融化過程中的蠟燭形態(tài)時,設計師聯(lián)想起酒心巧克力,并且蠟燭和巧克力之間也有相似性:質感以及淡淡的奶香氣味。酒心巧克力蠟燭燃燒時,溶化慢的外壁包裹著里面的溶液時,就如同酒心巧克力中的酒漿流出一樣,讓人仿佛嗅到了巧克力甜美的氣味。其實這種氣味并不存在,但是由于運用了通感的設計手法,看到巧克力蠟燭溶化,好像是巧克力溶化了,仿佛能嗅到它的氣味。
在設計中,運用視覺、聽覺和觸覺進行通感的設計是最多的,和運用嗅覺進行通感相比顯得較為容易。因為嗅覺本身和其他四感相比,會比較虛無縹緲和捉摸不透,運用起來自然難度加大,然而在適合的情況下,將原本是視覺、聽覺、觸覺或味覺的渠道跨越到嗅覺的渠道中來呈現(xiàn),作品會更有詩意。
(三)利用嗅覺的情感特性,讓嗅覺成為品牌的象征之一
近年來國際上非常流行利用嗅覺的情感特性,讓嗅覺成為品牌的象征之一。例如,奢侈品牌LV在自己的旗艦店使用專屬的LV香味;喜來登、威斯汀等酒店會在大堂散發(fā)一種獨特的香味,來增強顧客的店內體驗;德國漢莎航空讓客機的座位散發(fā)香草、蜂蜜、熱面包和母乳的混合香味,增加顧客飛行時的舒適體驗,讓旅客在無形中通過氣味記住此次飛行的愉快經歷,為品牌記憶增色;英國希斯羅機場與香水制造商Design in Scent在機場內攜手打造了“香氛地球儀”,如圖6。只要在屏幕上按哪個國家,就能聞到這個國家的專屬氣味,讓旅客在出發(fā)前,就能用氣味喚醒旅游記憶,既幫旅客創(chuàng)造了獨一無二的旅行體驗,同時又對此機場形成深刻的好感。結果顯示,這種將氣味融合到品牌的做法,不但有助于增加盈利,而且又能樹立除視覺識別之外的另一種識別——嗅覺識別。
馬丁·林斯壯(Martin-Lindstrom)作為一名國際著名的品牌研究者,他認為喜歡的事物被眼睛與鼻子同時接觸到,右內側額葉眼眶皮質作為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時會在認知上產生愉快的認知。消費者心理學家杰若德·查爾曼(Gerald Zaltman)也認可此觀點,一旦氣味嵌入大腦,其他感官如視覺也能讓其蘇醒,并再次被人們感受到。企業(yè)將嗅覺設計成品牌的象征之一,以此潛移默化地營造記憶,那么當用戶聞到此氣味都會想起品牌。
(四)嗅覺所產生的文化屬性設計
從文化現(xiàn)象的角度而產生的設計中,嗅覺有自己的方式,和其他四感相比呈現(xiàn)的效果也更獨特新穎。
美國藝術家、哲學家和理論學家Gayil Nalls創(chuàng)作了一件社會性嗅覺雕塑《普天同感(World Sensorium)》,如圖7。作品于2000年在紐約時代廣場公開亮相?!镀仗焱小肥前磭胰丝诒壤龔氖澜绺鲊业奈幕洃浿刑釤挼闹参餁馕稑嫵?。例如,在伊朗,文化及宗教儀式與玫瑰香息息相關,那么玫瑰就是伊朗的代表氣味。靈感來源Gayil Nalls發(fā)現(xiàn)自然正從她的感官中慢慢消失——并不是感官變遲鈍了,相反,是自然正逐漸失去活力,正以驚人的速度消逝。所以Gayil Nalls希望利用嗅覺本身能感知情緒和記憶的特性,通過聞到這件作品,搭建一種紐帶——喚醒一種全球文明。
歐洲一個研究團隊通過社交軟件搜集資料制作了一份氣味地圖,如圖8、9、10,希望在城市規(guī)劃、街道建設、環(huán)境綠化上起作用。比如設計街道時參照氣味的流動方向,讓街道規(guī)劃更合理;用氣味規(guī)劃、平衡人行道和車行道;在導航中引入氣味地圖,引導人們去到讓他們嗅覺體驗最好的地方(喜歡跑步運動的人,能有效避開烏煙瘴氣的街道)。
以上兩個案例顯示嗅覺進行設計的范圍和產生的價值非常寬廣,并且和運用其他感官相比,嗅覺設計有—種柔性的力量,不僅為用戶創(chuàng)造獨特的體驗,增強記憶,還能達到其他感官很難甚至沒有的效果。
四、嗅覺設計的意義
(一)成為一種新的體驗方式
人們不斷發(fā)明更新產品豐富生活,但依然以視覺、觸覺和聽覺的方式呈現(xiàn)較多。但是現(xiàn)在嗅覺研究正在興起,人們對嗅覺的認知也越來越豐富,嗅覺在很多方面都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體驗方式。
1.用嗅覺營造空間記憶。這種方式在品牌營銷中使用最多,也比較成熟。經過嗅覺吸引用戶關注,其記憶的時間長度和準確度比其他四感高的多。所以此種方式不但能夠幫助用戶記住品牌,提高成交的機會,更重要能形成對品牌的忠誠度。
2.用嗅覺建立專屬品牌。氣味可以作為一個品牌的標志,如香奈兒。
3.激勵及心理暗示。在國外有的公司會用香味激勵員工工作;心理暗示:比如去醫(yī)院的時候,聞到那種味道會讓人產生緊張感。
4.平衡空間感知。如果一個空間有些視覺貧乏,我們可以用嗅覺來平衡空間,在潛移默化中讓人對此空間產生情感方面的認知。
5.改變呈現(xiàn)方式,成為新的媒介。嗅覺有自身的特點,在合適的情況下,用嗅覺的表現(xiàn)方式會比其他方式更獨特新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嗅覺設計的發(fā)展與展望
首先,國際著名的品牌研究者馬丁林斯壯(Martin Lindstrom)認為:人的情緒有75%由嗅覺產生,并且通過嗅覺記住的記憶比視覺記住的記憶準確度要高得多。所以嗅覺比起視覺和聽覺,其記憶能力更加深厚。未來或許能發(fā)展氣味記憶法,使記憶這件事不再僅限于視覺和聽覺。
其次,嗅覺對我們情緒相當重要,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治療方面,配上合適的氣味,可以讓人更加放松,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第三,利用氣味具有傳播性,空間中可以使用嗅覺設計,讓其成為一種新的“圖標”。例如在停車場停車,停車的位置有氣味裝置,在遠處能根據(jù)氣味快速找到停車的位置,也有助于記憶車停放的位置。
最后,建立嗅覺系統(tǒng),讓嗅覺像其他感官一樣成為生活中重要的表現(xiàn)方式。目前國內品牌——氣味王國正在朝此方向前行,努力讓數(shù)字氣味技術滲透生活中,讓生活更便利。
以上僅是筆者對于嗅覺可被更廣泛利用于設計的粗淺展望,生活中運用到嗅覺進行設計的維度非常寬廣,運用合適時會有出乎意料,令人驚喜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