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lián)網深刻影響人們工作和生活的信息社會,通過網絡途徑加強黨的建設,開創(chuàng)“網絡黨建”這一全新領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體現了黨建工作的時代特征,也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必然要求,對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從網絡黨建的相關概述開始,分析了新時期加強網絡黨建工作的必要性,探討了新時期網絡黨建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進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網絡黨建;互聯(lián)網;新時代
[作者簡介]黃玉琳(1986-),女,漢族,湖北隨州人,中共信陽市委黨校,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D267.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07-0027-02
“網絡黨建”,就是運用以互聯(lián)網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傳統(tǒng)黨建在信息傳播、信息溝通等領域所進行的一種創(chuàng)新、拓展和延伸,不斷創(chuàng)新黨組織的設置形式和活動方式,拓展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的有效載體,變革黨員教育管理和服務模式,打破地域、時空界限和黨組織間的壁壘,有效整合黨的組織資源,推動黨建工作向深度和廣度發(fā)展,不斷開創(chuàng)黨建工作新局面。
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社會個體與各種組織鏈接的基本形式,同時初步形成了現實與虛擬空間融合的局面。高效、快捷的互聯(lián)網信息,為優(yōu)化黨建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并且成為黨建工作開展的有效選擇。
(一)“互聯(lián)網+黨建”的模式有助于思想宣傳
一方面,互聯(lián)網能迅速傳遞信息,并且成為宣傳思想的平臺,這也是時代的選擇。另一方面,互聯(lián)網擁有情緒化、主體平行、自由、虛擬等特性,若不是以先進、正確的思想占據陣地,各類反動宣傳、網絡惡搞、虛假信息勢必會沖擊主流宣傳,所以“互聯(lián)網+黨建”的模式符合理論宣傳的目標。
(二)“互聯(lián)網+黨建”的模式有助于拓展渠道
聯(lián)系并服務群眾是黨建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同時也是黨建工作的方向。網絡黨建可以實現“人散黨聚”,延伸了黨建地理上的空間,打破了原來的地理限制。加強組織聯(lián)系,提升黨員意識。著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對黨員服務渠道少,與黨員群眾交流互動難的問題,通過公告、通知、郵件、短信等多渠道信息溝通方式,架起了黨委、黨支部與基層黨員之間便捷、實時的溝通橋梁。這種便利的交流方式,已經得到大眾的認可。
(三)“互聯(lián)網+黨建”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將互聯(lián)網作為整個信息技術的重心,和黨的工作流程、組織結構融合,協(xié)調各種組織結構,形成互動的工作模式。并且將傳統(tǒng)的“網下”黨務工作轉變成“網上”,通過信息流帶動工作流,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豐富組織生活,創(chuàng)新黨員活動載體。創(chuàng)新黨務公開形式,解決黨員實際問題。充分發(fā)揮網絡互動優(yōu)勢建立“組織信箱”,開通黨員和黨組織交流的直通車,著力解決黨員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熱點、難點問題。
(四)“互聯(lián)網+黨建”的模式有助于加強黨內民主生活
進一步提升黨員意識,推進黨內基層民主,激發(fā)黨員隊伍生機活力的有效載體。擴大黨內民主,保證黨員民主權利。在開展基層黨組織黨代表候選人等選舉推薦工作中,全體黨員在線完成推選上報和結果公示,使選舉工作更加科學、高效、透明。
新時期,網絡黨建工作由被動適應到主動的摸索,逐漸進入了黨建網站的信息化、自動化構建模式,創(chuàng)建了多功能、綜合性的網絡黨建平臺,展開了如火如荼的網絡黨建新領域。然而,在網絡黨建過程中,也難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如下幾點:
(一)網絡黨建的理論認知還有待加強
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影響著執(zhí)政黨與國家、社會、民眾關系的運轉模式。但一些領導干部卻沒有意識到互聯(lián)網給黨的建設帶來的有利因素,對運用網絡開展黨的建設持懷疑、不屑的態(tài)度,有些領導干部對一些網絡信息動輒采取“躲、堵、壓”的做法;還有些領導干部片面地認為網絡不過是群眾娛樂消遣的工具,而忽略了互聯(lián)網正在對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乃至生活方式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是黨重要的思想文化宣傳陣地。
(二)網絡黨建的平臺建設還有待健全
由于網絡黨建的時間不長、經驗不夠豐富,當前網絡黨建平臺建設存在嚴重不足,極大地制約了網絡黨建網站的吸引力、影響力,未能完全有效地發(fā)揮網絡建設的優(yōu)勢。就網絡黨建平臺信息化內容而言,還較為枯燥,顯現出同質化、一體化的趨勢,網絡黨建缺乏有力的理論支撐,與普通民眾的互動度不足,缺乏互動功能,而主要呈現出網絡黨建組織者的單向對外發(fā)布信息的“窗口”,沒有充分發(fā)揮網絡的互動功能。
(三)網絡黨建的人才結構還有待合理建構
網絡黨建是一種新型的黨建組織方式,是一種高效的溝通手段,廣大的黨建工作者要適應網絡時代的發(fā)展,普及性地應用網絡這一新媒介形式,與民眾實現互動。然而,一些黨建干部的知識結構還不能達到網絡黨建的要求,對網絡黨建工作也缺乏主動性,同時在意識上也存在對網絡黨建工作認識不足的問題,這使得網絡黨建的人才相對匱乏,存在人才資源的重復利用和無序發(fā)展的問題,也嚴重影響了網絡黨建人才隊伍的培養(yǎng)使用。
(四)網絡黨建的實際功能還有待發(fā)揮
近些年來,各地組織部門大都建立了黨建網站。但與其他一些網站相比,黨建網站的實際功能發(fā)揮尚不充分,突出表現在點擊率還不高;全面深入地發(fā)布重要檔案數據資料偏少;偏重于宣傳性,而輕視學習性與交互性,少實用價值;對黨建相關信息不能作出及時反應,網頁內容更新緩慢。有的黨建網站雖然開通了部長信箱、黨員論壇等意見收集渠道,但并未作出及時答復。所有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黨建網站實際功能的發(fā)揮。
(五)網絡黨建的規(guī)范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網絡黨建的網站規(guī)劃還存在重復建設的問題,缺乏合理的黨建框架,這使得網絡呈現分割現象,運行標準也不統(tǒng)一,造成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阻滯了網絡信息的有效傳遞,存在高成本、低效率的問題。當前,許多地區(qū)的網絡黨建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完善,嚴重束縛了網絡黨建工作的健康有序發(fā)展。網絡黨建從大膽的嘗試性實踐之后,必須逐步走向規(guī)范化,也就是解決網絡黨建工作中的管理流程、技術標準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制定政策體制保障的問題。
十九大報告提出,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增強改革創(chuàng)新本領,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于結合實際創(chuàng)造性推動工作,善于運用互聯(lián)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
(一)重視網絡黨建的理論認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要想網絡黨建取得較好的效果,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釋放,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網絡黨建。要把它和傳統(tǒng)黨建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其雙管齊下,發(fā)揮好雙重作用。各級黨組織要樹立“網絡黨建”與“現實黨建”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黨建工作理念,堅持黨建工作在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兩種空間”中同步推進。推進“網絡黨建”的主要途徑是以全面實施“支部上網”工程為抓手,搭建開放互動的黨建網、遠程教育網、手機網“三網合一”的綜合性網絡黨建平臺,形成整體網絡優(yōu)勢,擴大網絡黨建的覆蓋面。
(二)加強網絡黨建的平臺建設,提升吸引力與影響力
當前,要切實推進網絡黨建平臺建設,對全國相關黨建網絡進行有效整合。比如,對各級組織部門主辦的黨建網進行整合,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聯(lián)互通,方便快捷地實現黨組織之間、黨組織和黨員之間、黨員和黨員之間的信息溝通交流。進一步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擴大黨組織覆蓋面。黨建云以靈活、開放、便捷的方式,使每名黨員都能迅速找到自己所在的支部,黨員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及時聯(lián)系到組織,繳納黨費、參加活動,不受地域和時空限制,延伸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觸角,形成了全時、全域、互動的開放式工作格局。
(三)改進網絡黨建人才結構,增強活力與創(chuàng)造力
切實加強網絡黨建人才的思想道德建設,把那些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人才選拔到網絡黨建隊伍中來。對此,應制定專門的人才數據庫,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從數據庫中選拔人才,對網絡黨建人才加強培訓。對擬培養(yǎng)的網絡黨建人才要跟蹤培養(yǎng),按照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及時更新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技術能力。不斷優(yōu)化網絡黨建人才庫的建設與規(guī)劃,對人才庫進行及時更新,控制好人才隊伍的有機組成,切實保障人才質量,源源不斷地為網絡黨建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人力支撐。
(四)深化網絡黨建理論認知,發(fā)揮指導功能
要切實加強理論基礎建設,在黨建網站上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夯實網絡黨建的理論基礎,并且用發(fā)展的理論指導發(fā)展的實踐,具有時代意義。馬克思主義時至今日,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關鍵是和中國的客觀實際相結合,產生了一系列理論成果,任何時候都是完善黨性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轉換思維視角,將黨建理論建設和網絡上其他能夠吸引眼球、思想健康的內容結合起來,將網絡黨建作為一個信息處理的樞紐,促使黨建信息資源更加有效地高速整合與運轉。
(五)完善網絡黨建運行的體制機制,提升規(guī)范性
目前,中國電子政務、電子黨務的法律規(guī)范主要分散在計算機法、電信法、互聯(lián)網法、電子簽名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法等相關法律中,電子黨務的特性不突出,有法律真空地帶。為此,應制定統(tǒng)一的、完善的電子黨務法律體系,使網絡黨建工作有法可依、違法能究,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健康有序運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網絡黨建的優(yōu)勢。這也是進一步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水平的有效支撐。將黨建工作相關內容明確標準、制定規(guī)范,進行實時動態(tài)的分類匯總統(tǒng)計,使工作有依據、考核有標準。
綜上所述,網絡黨建,就是要始終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和完善,構建一個服務人民群眾的新平臺,開辟一條溝通黨群關系的新渠道,增添一份加強組織工作的新活力,實現“開創(chuàng)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新局面”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壽德.網絡黨建的相關問題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1(4).
[2]錢結海,單守金.加強網絡黨建工作的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