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進平
摘 要: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和心理教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階段。由于小學生較為年幼,心理和生理發(fā)展都不夠成熟,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引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則學生很容易在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產生問題。因此,小學教育工作者應當做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關注與重視。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一、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有利于促進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
結合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來看,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推動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狀況,也有助于學生向教師吐露心聲,提供雙向交流的途徑。所以,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對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起到推動作用,讓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更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工作。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的關愛與用心,在學生和教師之間搭建起和諧的交流平臺,加強彼此之間的理解與體諒,從而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不僅如此,相較于知識教育和能力教育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更強調學生的核心地位,能夠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與愛護,從而構建和諧友善的師生關系。
2.有助于降低學生的厭學情緒
小學階段學生所面臨的學業(yè)負擔比較重,日常承受著較大的學業(yè)壓力,因此很容易對學習產生抵觸和抗拒的心理,厭學情緒由此而生。厭學情緒是阻礙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會造成較多不良的心理問題和影響,如抑郁、失眠等情況。厭學情緒會讓學生難以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產生排斥和反感情結果。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心理和思想進行轉變和調整,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克服這一問題,顯得尤為重要。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和激發(fā)動力,敢于挑戰(zhàn)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有效減少厭學等負面情緒和心理。所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走上正軌,防止由于心理和思想上的錯誤認識而影響學業(yè)的進步。
二、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心理健康觀念不明確
結合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歷史來看,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比較晚,導致很多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認識不夠到位,出現(xiàn)觀念模糊和認識不足的現(xiàn)象?,F(xiàn)今,很多小學教師都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混為一談,認為二者是同一概念。但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本質上存在著較大的區(qū)別。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強調學生的心理問題,關注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通過心理測試以及其他方法來診斷學生心理的健康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加以分析和解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借助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來幫助學生深入認知自己,認識社會,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和問題,從而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而德育的范疇則更為寬泛,主要是指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育,致力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涵蓋了政治、思想以及品行等方面的內容。所以,教師應當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認知,嚴格區(qū)分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區(qū)別,明確相關觀念和想法。
2.師資隊伍建設不夠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作為基礎,同時也是專業(yè)性與綜合性比較強的工作。因此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與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結合我國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從業(yè)人員情況來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投入不足,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無法滿足現(xiàn)代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大部分小學沒有設置心理健康咨詢室,也缺乏專業(yè)的教師和工作人員。而一些有師資隊伍的小學,大多只有少數的心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大多也不是從屬于學校編制。針對這種情形,很多小學將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分配給班主任負責。由于班主任的工作量比較大,且不是專業(yè)的心理工作者,導致其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力不從心,容易出現(xiàn)較多的問題,不能做好相關工作,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也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正是由于師資隊伍建設不夠完善,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不夠,制約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展開。
3.家校合作的欠缺
現(xiàn)今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另一問題是家校合作的不足與欠缺。學生的心理教育不僅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更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和幫助,家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很多家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缺乏關心與重視,認為心理教育是學校的任務和工作,所以會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節(jié)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與家長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家庭教育對學生身心的發(fā)展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主要生活的場所就是家庭與學校,所以家長應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其作用和功能。尤其是父母的言行與態(tài)度對學生的身心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小學階段學生的言行舉止以及思想心理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父母的影響,甚至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缺乏對學生的關注,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與學生和教師也缺乏溝通與交流,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防止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從而制約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對策
1.提升教師理論知識與專業(yè)水平
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來促進理論知識與專業(yè)水平的提升。尤其是能夠明確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明確相關教育觀念,理論知識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學校應當積極開展各種心理培訓課程以及座談會等,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知識與水平,讓教師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正確手段和方法。與此同時,還可通過召開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研討會來讓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專家與教師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以提升教師的思想認識與專業(yè)能力。同時,教師自身也應當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提升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通過不斷的學習以及同事之間的討論和交流來進一步完善專業(yè)能力。在課余時間,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圖書館書籍等方式來進一步學習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問題時,可及時向專業(yè)心理教師請教,最終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