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芯
摘 要:思維導圖是發(fā)散性思維的表達,具有放射性、個性化、多元化、直觀形象、立體關聯(lián)的特點。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根據(jù)文本對思維能力的承載特征,通過思維導圖應用將思維技能運用其中,使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更深入理解以及對思維技能的嫻熟運用,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雙重目的。
關鍵詞:思維導圖;深度學習;抽象思維
在當今社會中,教學的改革漸漸明確為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深度學習。在深度學習中,學生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教師的作用是引起、維持、促進學習。而深度學習所培養(yǎng)的學習能力是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與實現(xiàn)個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其中,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核心。聚焦思維能力培養(yǎng),實現(xiàn)思維的拔節(jié)和學力的提升,成為了語文閱讀教學肩負的重任。
思維導圖被譽為“21世紀全球性的思維工具”,是發(fā)散性思維的表達,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shù),是打開大腦潛力的萬能鑰匙。它具有放射性、個性化、多元化、直觀形象、立體關聯(lián)的特點。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根據(jù)文本對思維能力的承載特征,通用思維導圖應用將思維技能運用其中,使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更深入理解以及對思維技能的嫻熟運用,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雙重目的。
一、巧用氣泡圖:在對比分析中清晰思維
氣泡圖是思維導圖中一種較為常用的圖示。氣泡圖中間的大圓內(nèi)寫中心詞,中心詞周圍的小圓圈內(nèi)寫描述中心詞的詞匯。這些詞匯一般都為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等描述性語言。氣泡圖的應用十分廣泛,語文課上,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也可以運用氣泡圖在對比分析中清晰思維。
【課例】人教版三上《玩出了名堂》片段
師:課題說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請你們找一找,文中哪些詞語與“玩”有關?圈出來。
學生圈詞。
師:老師給大家提供一個氣泡圖,這個氣泡圖表示“玩出了名堂”的理由圈。請大家把剛才找到的詞語填到理由圈里去。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jīng)填好了自己的理由圈,下面,小組討論一下,把大家共同填的詞填入小組合作單中。邊填邊說說理由,為什么這個詞與玩出了名堂有關。
學生小組合作,填寫合作單。
師把8個小組的合作單貼到黑板上。
師:請大家找一找8個小組中共同填入的詞,填到老師的理由圈內(nèi)。每找到一個,就找找這個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再利用課文中的語句講講理由,為什么這個詞與玩出了名堂有關。
生1:磨鏡片。因為列文虎克在看守大門的時候,一邊看門,一邊磨起了鏡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鏡,用來看細微的東西或者閱讀字很小的書籍,正因為他磨出了放大鏡,后來才能做成顯微鏡。
生2:放在一起。列文虎克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fā)現(xiàn)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生3:固定。列文虎克越玩越帶勁,就把一片放大鏡固定,讓另一片放大鏡可以隨意調(diào)節(jié),這樣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
……
在這節(jié)課中,理由圈的設計與運動是一大亮點,既是思維導圖,更是帶動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變革的一種結(jié)構(gòu)性的提示。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實施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在課堂上老師先讓學生自己填,然后在小組討論中對比與完善,接著又進行組與組之間的比較,形成老師的理由圈。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精心設計,打破了學生原有的思維方式和習慣,讓學生的思維從模糊走向明晰,幫助學生構(gòu)建了清晰的知識網(wǎng)絡,培養(yǎng)了他們的抽象思維。
二、巧設流程圖:在反思探究中走向深刻
流程圖可以用來分析事物順序或步驟,由方框和箭頭組成。每個方框中書寫一個步驟,箭頭方向表示步驟的順序。每一個步驟還可以有“子步驟”。書寫步驟時,描述要精簡概括、準確無誤。
【課例】人教版三上《飛向藍天的恐龍》片段
師:恐龍怎么就變成飛向藍天的鳥兒了呢?課文中哪一部分介紹了這一過程?(第四自然段)那請學生快快默讀這一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收獲,知道了哪些新知識。
學生自讀。
師:自讀這一段后,你有什么新收獲?
學生交流。
師:同學們,你們真是些會學習的孩子。僅僅通過自己讀課文,你們就知道了這么多的知識。真了不起!但是同學們,僅僅了解到這些還遠遠不夠??铸埦烤故窃鯓语w向藍天的呢?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好嗎?
學生根據(jù)導學案小組合作學習。(課件出示導學案)
師:哪一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恐龍是怎樣一步一步演化成鳥兒的?
各小組派代表匯報。
師:恐龍演化成鳥兒,大體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我們一起來總結(jié)一下好嗎?
教師根據(jù)學生復述課件逐步出示恐龍演化成鳥兒的過程:
對于發(fā)生順序娓娓道來的情節(jié)而言,幾乎“天生”適合用流程圖來表現(xiàn)。然而筆者的體會是,真正將故事邏輯可視化,尤其通過思維導圖畫出一個情節(jié)的精髓,達到對學生有所觸動和啟發(fā),在導圖的類型選擇上需要好好動一番腦筋。上面《飛向藍天的恐龍》第四自然段的學習,學生可以用流程圖從先后因果順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發(fā)展、內(nèi)在邏輯。事實上,理解了情節(jié)的整體結(jié)構(gòu)、內(nèi)在邏輯關系,才能夠選擇適當?shù)乃季S導圖類型。填寫的過程并不簡單,孩子需要重復閱讀,借助思維導圖理解故事的整個脈絡,才能夠完成任務;而且,“想得到”與“寫出來”還有一定的距離,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反復揣摩、提煉語言,大大鍛煉了學生的歸納和表達能力。
三、巧借魚骨圖,在深刻閱讀中凸顯差異
魚骨圖的特點是簡捷實用,深入直觀。它看上去有些像魚骨,在魚骨上長出魚刺,上面羅列出需要探究的因素,有助于說明各個因素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它是一種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分析方法。
【課例】人教版三上《陶罐與鐵罐》片段
師:這個故事的第一部分是由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展開的。請看第一組對話,你能圈出它們在對話中的語氣詞嗎?(出示第一組對話)
生:鐵罐的語氣是“傲慢”,陶罐的語氣是“謙虛”。
師:很好。我們把這兩個詞語貼到黑板上。(上下板貼:傲慢、謙虛)下面,請大家自學三~九自然段,圈圈表示它們神態(tài)或語氣的詞。書中找不到的,可以自己讀讀體會體會,想想可以用哪個詞語來形容。
學生自學圈詞。同桌交流。
師:你們分別圈出了哪些詞?
生:輕蔑、爭辯、惱怒。
師:還有補充嗎?
生:不理會。
師:請把這些詞語也貼到黑板上去。
學生上去貼詞語,自動照老師的樣子貼成上下兩排: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貼?
生:上面的詞語是形容鐵罐的,下面的詞語是形容陶罐的。
師:不錯,很有想法!我們走進課文來看一下,這些詞語是不是一一對應的?
生:不是,鐵罐惱怒地對鐵罐說了后,鐵罐不是不理會,而是心平氣和地說:“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我覺得惱怒下面可以貼“心平氣和”。
生:我覺得也可以貼“和和氣氣”或者“溫和”。
師:說得很好。老師把這個詞貼上去。(板貼:心平氣和)當然,“和和氣氣”和“溫和”也是可以的。
生:鐵罐說:“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這里課文中雖然沒有語氣詞,但是我覺得可以用“火冒三丈”來形容。
師:大家的想法呢?你們自己讀讀這句話,看看它說得對不對?
生:對的,還可以用“暴跳如雷”。
師:好的,老師把你們的想法也貼上去。(板貼:火冒三丈)
師(邊畫邊說):瞧,同學們,我們把陶罐的話和鐵罐的話一整理,發(fā)現(xiàn)他們都可以用這些關鍵詞一一對應,老師把它們互相連接,形成了一幅魚骨圖。
現(xiàn)在你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幅魚骨圖,說說有哪些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鐵罐隨著對話的展開語氣越來越強烈,從一開始的傲慢一直到最后的火冒三丈。
生:我發(fā)現(xiàn)雖然鐵罐的態(tài)度越來越差,但是陶罐始終是很溫和。
在閱讀教學中,插入思維導圖形式,能使原來的文本生動活潑,富有變化,增強閱讀效果。思維導圖是體現(xiàn)思維的一種流程圖,它可以輔助教師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多思維層次交流;它又能幫助學生建構(gòu)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理解、記憶文章內(nèi)容和掌握自主閱讀的本領。在上面片段中,教師要巧妙利用魚骨圖讓學生提煉出了陶罐與鐵罐對話中的關鍵詞,并且在排列中直觀地感受到了鐵罐的步步緊逼和陶罐的沉穩(wěn)忍耐,使詞語之間形成體系和層次,使困難、復雜的內(nèi)容非常清晰、系統(tǒng)地凸顯出來,幫助學生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好的思維導圖是學生從語文活動奔向教學目標之間的思維階梯,是思維拔節(jié)的腳手架。經(jīng)常鼓勵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分享、講解,師生共同進行點評分析,取長補短,鼓勵學生向更深、更多的主題層次發(fā)展,逐步訓練學生畫出完整、有個性的思維導圖。教學中,我們要深層地思考文本的特點,精心設計思維導圖,為學生搭建導向性支架,引導學生按正確、有價值的方向進行思維訓練。面對充滿無限可能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學習的理解力、思辨力、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學生的深度思維被激發(fā)了,他們的學力才能不斷生長!
參考文獻:
[1]趙國慶.別說你懂思維導圖[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2]趙國慶.小學思維訓練叢書(第1冊),八大思維圖示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