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感恩是德育的重要內(nèi)容,幼兒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幼兒教師與家長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營造知恩、感恩、報恩的教育環(huán)境。文章從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教師與家長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積極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組織感恩主題活動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策略。
關鍵詞:感恩教育;幼兒園;家園合力;策略
作者簡介:王順芳,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新關幼兒園教師,研究方向為幼兒教育。(甘肅 ?武威 ? 733000)
中圖分類號:G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4-0134-03
育人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包含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教育,三者相互關聯(lián)并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是社會教育和集體教育的基礎?!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意識是幼兒園德育的重要目標。家長作為幼兒的監(jiān)護人,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義務和責任將感恩教育融入家庭教育,與幼兒園一起為孩子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貢獻力量。筆者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分享在幼兒園感恩教育中形成家園合力的建議。
一些家長存在一個觀念誤區(qū):孩子的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家庭并不是教育的陣地,孩子們結(jié)束了一天的幼兒園生活,回到家被家長寶貝著是理所應當?shù)?。因此,面對孩子在家中所犯的錯誤,許多家長都是一句話帶過,并沒有對孩子做出及時糾正。幼兒園應讓家長充分理解幼兒感恩教育的重要意義,并指導家長掌握在家庭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幼兒感恩意識的方式方法。幼兒園可以組織“感恩”主題的家長會,安排“感恩教育”有關的系列講座,為家長介紹幼兒感恩行為產(chǎn)生的意義、內(nèi)容與方法,讓家長意識到自己在孩子感恩意識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從而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幼兒園還要將幼兒的在園表現(xiàn)、學習情況等及時反饋給家長,可以向家長發(fā)送家園聯(lián)系卡片,或者建立家園交流微信群,定期向家長介紹幼兒園最近開展的感恩教育活動和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幼兒園可以向家長詢問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對家長在幼兒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做出解答,增強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
幼兒具有很強的模仿力。在家庭中,家長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在幼兒園里,教師是幼兒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在模仿的過程中,幼兒會逐漸形成自己的認知與習慣,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注意在幼兒面前保持自己良好的形象,為培養(yǎng)幼兒感恩意識樹立良好榜樣。從幼兒出生開始,家長便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模仿自己的言行舉止,例如,躺在床上翻個身給孩子做翻身示范;指著一個蘋果,一字一頓地給孩子念“蘋~果~”教孩子說話等,孩子通過對家長的模仿獲得自身的成長。在感恩教育中,家長不能忽視孩子的模仿天性,應通過自己的示范引導孩子學會感恩,以身作則,將感恩融于自己的一言一行,從而使孩子受到感染。相較于家長對幼兒教育所偏向的示范性、感性,教師對幼兒的教育更多是理性的、說理的。例如,教師在日常教育、學科教育中滲透感恩教育的內(nèi)容,讓幼兒學唱感恩歌曲、為幼兒講述感恩事例、定期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從而增進幼兒的感恩意識。幼兒年齡尚小,在他們的眼中,周圍的萬物都是有生命的,有些幼兒會因為把碗摔到了地上而給碗拍拍灰,對碗說一句“對不起”;有些幼兒看見教室里的花兒開了,會對花兒說一句“你好啊小花花”。在幼兒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溫度、有情感的,教師要保護幼兒的這份天真與感性,同時發(fā)揮好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以身作則。
教育環(huán)境包括物質(zhì)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等多個層面,在幼兒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和家長要積極為幼兒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在感恩教育中,家園要形成教育合力,家長和教師要提高對幼兒感恩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視,為幼兒感恩教育的有效開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對于教育環(huán)境的營造,幼兒園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和個體差異,在日常保教活動中關心幼兒,營造師生互動的和諧氛圍;及時對幼兒之間的感恩行為做出表揚,引導幼兒之間搭建友誼的橋梁,營造互相幫助的集體氛圍,讓“謝謝”“不客氣”等感恩用語成為幼兒的有感而發(fā),而非教師的硬性要求;通過教室中的小紅花墻、幼兒園中的宣傳欄等宣傳載體及時表彰幼兒的感恩行為,增強幼兒的成就感,在幼兒園形成知恩、感恩氛圍;組織幼兒觀看以感恩為主題的動畫片,在教室中張貼與感恩有關的畫報,在活動環(huán)節(jié)播放與感恩有關的兒歌,組織幼兒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游戲等等。通過優(yōu)化校園的文化環(huán)境,讓幼兒逐漸養(yǎng)成感恩意識與優(yōu)良品質(zhì)。
營造感恩教育環(huán)境,家長應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作為家庭成員所應承擔的責任,如尊敬和孝順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等。同時,孩子有權(quán)利提出自己的意見,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立的人格;家長要借助身邊的實例引導孩子學會感恩,比如,為孩子分享家長一天的工作內(nèi)容,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撫養(yǎng)自己的辛苦;從家庭中的一件小事入手,向孩子解釋其中蘊含的家長對孩子的愛與保護;給孩子講一講自己身邊知恩圖報的故事等等。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中德育資源,有效引導孩子在充滿愛心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中增強自身的感恩意識。
幼兒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離不開豐富的教育實踐活動。具體形象性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相較于教師的古板說教,感恩教育融于實踐活動更能引起幼兒的參與興趣,使幼兒在活動氛圍中形成知恩感恩的意識。幼兒園可以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以感恩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如帶幼兒參觀博物館、烈士陵園,學習和感悟歷史,體會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組織“世上只有媽媽好”親子活動,讓幼兒為大家介紹自己的媽媽,分享日常生活中與媽媽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感恩媽媽為自己所付出的辛勞,通過“夸夸我的媽媽”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媽媽在幼兒心中樹立更加美好的形象,通過游戲環(huán)節(jié)增進母子感情;組織幼兒和家長一起到草莓種植園進行“摘草莓”的實踐活動,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向種植戶了解草莓的種植過程,體會草莓種植的辛苦,表達對種植戶和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培養(yǎng)幼兒愛護環(huán)境、節(jié)約糧食的意識。幼兒園還可以積極利用各種節(jié)日開展感恩活動,如在六一兒童節(jié)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到當?shù)氐母@?,為那里的小朋友帶去關愛,引導幼兒感恩同伴,將對班級同伴的愛護至對社會上同伴的愛;在重陽節(jié),讓家長和幼兒一起制作感恩賀卡,對家中的長輩表達自己心中的愛意與敬意;在感恩節(jié)當天,請不同職業(yè)的叔叔阿姨,如快遞員、環(huán)衛(wèi)工人、建筑工人、警察叔叔等到幼兒園,為幼兒介紹不同職業(yè)的工作內(nèi)容,使幼兒意識到城市的美好、生活的美好離不開這些人的辛苦付出,對他們表示感恩等等。教師除要求家長到幼兒園與幼兒一起進行感恩活動外,也要鼓勵家長在工作之余,以家庭為單位開展感恩活動,讓幼兒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增強感恩意識。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開展感恩教育,要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有優(yōu)勢,二者應當密切合作。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從德、智、體、美諸方面都可以發(fā)揮積極配合的作用。 在現(xiàn)有大班額教學的情況下,許多老師對學生缺乏深入了解,也很難進行個性化的感恩教育。學校應聯(lián)合家長,共同開展感恩教育。首先,學校要給家長以適當?shù)闹笇?,讓家長知道什么是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及開展的形式,引導家長從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和學習方式等方面,形成符合幼兒身心發(fā)育特征的教育方式。其次,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感恩教育活動的開展,與幼兒一起參與各種親子活動,增加與幼兒的感情,在實踐活動過程中讓幼兒感受到愛與關懷,達到育人目的。
參考文獻:
[1] 周素珍.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感恩意識[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S2).
[2] 馮顯偉.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J].吉林教育,2017,(1).
[3] 朱哿珺.家園合作培養(yǎng)孩子習慣的良好策略[J].時代教育,2016,(22).
[4] 林紅.幼兒園家校合作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華少年,2016,(16).
[5] 陳莉萍.論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知音勵志,2016,(8).
[6] 李敏,趙鳳波.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6,(3).
[7] 李嬌.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策略初探[J].科學中國人,2016,(2).
責任編輯 曾軼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