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號:EMI CDM 7692362
弗蘭克·科萊里(Franco Corelli)
樂隊指揮:弗蘭克·費拉里斯(Con Orchestra diretta da Franco Ferraris)
這張由百代(EMI)唱片公司發(fā)行于1962年的科萊里的專輯,收錄了這位偉大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最拿手的普契尼、貝利尼、多尼采蒂、焦爾達諾、奇萊亞、梅耶貝爾等作曲家的11首歌劇詠嘆調(diào)。
《安德烈·謝尼?!肥俏特愅小そ範栠_諾最著名的一部歌劇,其中第一幕里謝尼埃的詠嘆調(diào)《祖國蔚藍的天空》(Un dì all'azzurro spazio)是這部歌劇中最著名的詠嘆調(diào)之一,抒發(fā)了謝尼埃對祖國的熱愛和反對暴政、反對壓迫的心聲??迫R里的演唱充滿激情,具有很強的沖擊力和感染力,將這首詠嘆調(diào)作為專輯的第一首是再合適不過的。這部歌劇第四幕謝尼埃唱的《就像美麗的五月》(Come un bel dì di maggio)也是一首動人的詠嘆調(diào),表達了他為祖國獻身的決心。
科萊里最擅長的是重抒情男高音(spinto)和戲劇男高音(dramatic tenor)范疇,由此,普契尼歌劇中的男主角對他來說是游刃有余的。他那強大的表現(xiàn)力,令人振奮的高音,清澈的音色,尤其是熱情的歌唱和出色的表演,為人稱道。科萊里更因為英俊的容貌和魅力四射的臺風,被稱為“男高音王子”,深受觀眾喜愛。
這張專輯選錄了四首普契尼的歌劇詠嘆調(diào),分別出自《托斯卡》(兩首)、《曼儂·萊斯科》和《圖蘭朵》。細細想來,這么選擇是有道理的。同為普契尼的最受歡迎的兩部歌?。ā端囆g(shù)家的生涯》和《蝴蝶夫人》),其中的男主角其實屬于抒情(lyrical)男高音,而《托斯卡》中的卡瓦拉多西、《曼儂·萊斯科》中的騎士格里歐和《圖蘭朵》中的卡拉夫王子,基本屬于重抒情男高音。
《曼儂·萊斯科》可以說是普契尼的成名作。正是由于這部歌劇的成功,普契尼隨后一舉寫出了三部更成功的歌劇——《托斯卡》《藝術(shù)家的生涯》《蝴蝶夫人》,也奠定了他在意大利歌劇史,乃至歐洲音樂史上無可撼動的地位。取材于法國作家普雷沃神父的小說《騎士德格里歐與曼儂·萊斯科》的歌劇,至今仍在世界歌劇舞臺上演的主要是馬斯內(nèi)的《曼儂》和普契尼的《曼儂·萊斯科》。對這兩部歌劇稍作比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做如第一幕中騎士格里歐見到曼儂時,對曼儂表達自己愛慕之情的唱段。普契尼把騎士格里歐的情感寫得格外強烈、濃郁——專輯中的第四首《曼儂·萊斯科》第一幕里騎士格里歐的詠嘆調(diào)《從未見過這樣的一個女子》(Donna non vidi mai):“從未見過這樣的一個女子!我愛她!我感到自己開始了全新的人生?!医新鼉z·萊斯科’這句普普通通的話,已經(jīng)深入我心……”
普契尼的一大本事,就是寥寥幾句即能把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而且表達方式直接、真摯。專輯中的第三首和第十首選自《托斯卡》中卡瓦拉多西的兩首詠嘆調(diào)《奇妙的和諧》(Recondita armonia)和《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也充分展現(xiàn)了這個特點。
《奇妙的和諧》是卡瓦拉多西在比較他正畫著的畫像上的美人瑪格德蕾妮與他的戀人托斯卡的區(qū)別時唱出的。《星光燦爛》這首詠嘆調(diào)由一段憂郁的單簧管獨奏引出:“星光燦爛,大地發(fā)散著芳香?;▓@的門嘎吱作響,有腳步聲擦過沙地……我那愛的夢想即將永遠消失,那一刻已經(jīng)消失,我會在絕望中死去……從未如此熱愛生命!”卡瓦拉多西其實比托斯卡聰明,他不相信什么假死刑,他已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將消逝。但是,縱是一死,愛和對生命的眷戀也永遠在心。
卡拉夫王子的《今夜無人入睡》(Nessun dorma)是屬于科萊里的經(jīng)典。當然,這是和另一位偉大歌唱家尼爾森的名字緊緊相連的,他們是那個時代最好的卡拉夫和圖蘭朵。20世紀60年代,只要說起大都會的《圖蘭朵》,“科萊里”這個名字就幾乎是卡拉夫的代名詞。提起《今夜無人入睡》,我首先想到的演唱者就是吉利、帕瓦羅蒂和科萊里。 相比吉利的熱情、帕瓦羅蒂的清俊,科萊里的演唱可謂濃烈。我最喜歡1961年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揮的大都會歌劇院版《今夜無人入睡》,在那個錄音里,最后一個音還未落下,全場就掌聲雷動。斯托科夫斯基在等待掌聲停息無果后,不得不強行把音樂進行下去。
意大利“美聲三杰”羅西尼、貝利尼和多尼采蒂的作品里的男高音角色其實很考驗歌唱家的實力。簡單說就是得有漂亮的音色、絕佳的弱聲、華麗的花腔、必要的高亢與激昂。這張專輯收錄了多尼采蒂的歌劇《寵姬》第四幕中費爾南多的詠嘆調(diào)《請馬上離開》(Spirto gentil)和貝利尼的《清教徒》第一幕第三場中騎士阿圖羅的詠嘆調(diào)《獻給你,可愛的姑娘,我的愛!》(A te, o cara…amore talora)。這兩段詠嘆調(diào)雖然旋律平緩,但是科萊里的演唱可謂剛?cè)嵯酀崆檠笠纭?/p>
與之相類似的還有第六首,奇萊亞的歌劇《阿德里亞娜·萊科芙露爾》中毛里奇奧的詠嘆調(diào)《我的靈魂疲倦了》(L'anima ho stanca)。除了《阿德里亞娜·萊科芙露爾》和《阿萊城的姑娘》以外,奇萊亞的歌劇如今很少在世界歌劇舞臺上上演了。而且,對于后者,人們更熟悉的是比才的管弦樂曲《阿萊城姑娘組曲》。
梅耶貝爾雖是德國歌劇作曲家,卻以創(chuàng)立“法國大歌劇”名滿天下,他的許多歌劇作品在19世紀的“世界歌劇之都”巴黎大獲成功,風靡一時,而《胡格諾教徒》(亦稱《新教徒》)就是其中之一。這張專輯里選錄了《胡格諾教徒》第一幕里勞爾的詠嘆調(diào)《比白貂更潔白》(Bianca al par di neve alpina)。在這首詠嘆調(diào)中,管弦樂的筆觸新奇大膽,科萊里深情的歌唱與代表愛情動機的獨奏中提琴的旋律相呼應(yīng)。
意大利歌劇作曲家阿米爾卡雷·蓬基埃利以一部《歌女喬康達》揚名立萬,而這部歌劇是足以與法國大歌劇相抗衡的意大利大歌劇的代表作。這張專輯的最后一首,即選自《歌女喬康達》第二幕中恩佐的詠嘆調(diào)《天空和海洋》(Cielo e mar)。
這張唱片沒有選擇科萊里演唱的威爾第男高音詠嘆調(diào),比如他非常拿手的《游吟詩人》中曼里科和《阿依達》中拉達梅斯的唱段。此外,這張唱片沒有明確伴奏的是哪個樂團,這種情況極少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