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平
(互太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1462)
本項目針對改性CD 滌綸陽離子染料染色工藝進行深入研究,并通過實驗驗證,旨在詮釋改性滌綸高效的染色方法,以利于指導生產(chǎn)實踐。
滌綸織物自身強度較高,其中高強力纖維的含量為2.6~5.7 cN/dtex,干態(tài)強度與濕態(tài)強度幾乎沒有差異,耐沖擊強度是一般織物的四倍以上。滌綸織物耐熱性好,屬于熱塑性纖維,本身熔點較高,導熱率以及比熱容都比較小,是各種合成纖維當中耐熱性能相當好的纖維。加入氨綸的滌綸由于彈性好,人們穿在身上比較寬松、舒適,同時成衣抗皺能力比一般的織物好很多,不易褶皺且耐臟易洗快干。滌綸織物在兼具這些優(yōu)點的同時具有以下缺點:(1)吸濕性差,面料做成的服飾吸濕透氣性不好;[1](2)滌綸面料的衣物容易產(chǎn)生靜電,尤其在春秋兩季,空氣干燥,產(chǎn)生靜電的頻率也大幅提高;(3)滌綸織物的染色性較差,主要由于滌綸分子鏈上沒有特定的染色基因,染色比較困難,染料的小分子與纖維織物很難結合。為了改善這些缺點,采取化學和物理改性的方法可使滌綸性能進一步提升,變缺點為優(yōu)點。
和普通滌綸相比,CD滌綸增加了纖維微孔,提高了上染率、透氣性、吸濕性,從而進一步適應聚酯纖維的仿真絲化。通過仿真絲化可使織物柔軟透氣、舒適、抗靜電、易上染??椢锛y理清晰,分子排布整齊,在經(jīng)向位常常使用陽離子絲,緯向位常常使用普通的滌綸絲,在布料染色時,滌綸絲通常使用普通分散染料,而陽離子絲則采用陽離子染料。面料經(jīng)絲采用DTY100D+陽離子DTY100D,而緯絲則采用滌綸DTY100D交織而成。對經(jīng)向而言,往往遵循二絲分組排列的原則,這主要是由于滌綸面料中的纖維分子不同,在染色時,深淺度也有所差別,當面料著色后,極易形成直條狀[2]。通過陽離子染料可染改性的方法是將滌綸與染色改性劑聚合到一起,磺酸基團進入到滌綸分子鏈當中,使之具有較高的染料吸盡率。經(jīng)過改性的滌綸面料拼色染色時,染料相容性好,耐光牢度和各項色牢度優(yōu)異,面料色調鮮明,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在染色之前,首先對織物表面進行預處理,去除織物表面的油跡與污漬,除油效果的好壞對后續(xù)染色工藝流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防止滌綸面料的回縮,確保布面質量滿足標準要求,在染色之前,必須對滌綸織物進行預定形,因為滌綸大分子鏈上增加了新的基團,原有纖維的結構發(fā)生改變,纖維的熔點、結晶度以及玻璃化溫度均有大幅下降。滌綸面料在預定形階段極易發(fā)生氧化黃變現(xiàn)象,為了防止織物表面變黃,可浸軋抗氧化劑。
陽離子改性滌綸應采取陽離子染料,這一類染料由帶有陰離子的封閉劑與陽離子染料相結合,進而形成分散型的陽離子染料,染料的著色度好,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在染色過程中,染料分子能夠均勻地分布在織物表面,避免陰離子與陽離子發(fā)生反應時產(chǎn)生沉淀現(xiàn)象。染色的效果會更加明顯,色澤較為鮮明[3]。
由于改性滌綸纖維在染色時的受力不均,受熱不勻,將給染色效果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因此,在進行染色時,必須借助助劑的調合作用,才能使染料均勻分布。通過添加助劑的方法,也能夠消除布面色點現(xiàn)象,對提升布料的品質起到積極的作用。
織物:94.0%CD POLYESTER 6.0%LYCRA,克重85.0 g/m2。
陽離子染料:Red FBL、Yellow GL-B、Black FDL。
助劑:工業(yè)醋酸、醋酸鈉、勻染劑OT。
SYNERGY 150型染色機(立信染整有限公司),SW-24A型耐洗色牢度實驗機(常州第一紡織設備有限公司),721可見分光亮度計,pH計等。
陽離子紅 FBL 0.36(%,omf),陽離子黃 GL-B 0.32(%,omf),陽離子黑 FDL 2.85(%,omf)。
4.4.1 染色工藝曲線圖
陽離子染料染CD POLY,深色工藝:1.0%<染料份量≤4.0% ,染色工藝曲線見圖1。
圖1 染色工藝曲線圖
4.4.2 染色后處理工藝曲線圖
在陽離子料染CD POLY后處理工藝中,染料份量相當于100% CD POLY,深色和特深色Dyes> 1.0%,染色后處理工藝曲線見圖2。
圖2 染色后處理工藝曲線圖
4.5.1 上染率
染料的上染率可以直接地表現(xiàn)染色效果。在染色過程中,染料處于最大吸收波長下,測定染液的吸光度采用721可見分光光度計,稀釋滿足標準要求的倍數(shù),使染液的吸光度介于0.2~0.8,根據(jù)這一數(shù)值計算上染率E,上染率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E—上染率、a—原液的稀釋倍數(shù)、A1—染色后的殘液吸光度、b—殘液稀釋倍數(shù)、A0—染色前的染液吸光度。
4.5.2 色牢度測試
耐水洗色牢度按照AATCC Test Method 61—2008《耐家用及商用洗滌色牢度》測試。
耐汗?jié)n色牢度按照AATCC Test Method 107—2008《耐汗?jié)n色牢度》測試。
耐摩擦色牢度按照AATCC Test Method 8—2003《耐摩擦色牢度》測試。
CD滌綸織物染色過程中,通過實驗設定多種對比條件來選取最優(yōu)染色效果。所需的染色工藝條件如,浴比1∶10~1∶15、染色溫度60℃~130℃、染色保溫時間10~60 min、染液pH2~7。操作時,化料必須充分溶解,攪拌均勻,在投放染料時,應遵照標準工序進行,避免發(fā)生陽離子染料凝結現(xiàn)象。在染色時,初始的染色溫度應控制在較低范圍內,染色前調和好助劑和pH,當溫度升至50℃時,投入陽離子染料。升溫期間,注意觀察升溫速率,留意保溫節(jié)點,采用慢升溫在各階段保溫10 min,此時慢升溫可以保持較好的上染率,在勻染劑作用下也可以控制布面的色點、色不均現(xiàn)象。直至溫度升至120℃~130℃,再進行染色保溫,之后溫度降到70℃,方可排出液體。染色后再進行后處理皂洗,去除面料表面的浮色以及沾染的其他顏色。通過皂洗,能夠提高面料色澤穩(wěn)定性及良好的色牢度[4]。
在同等條件下,選取6個不同pH的染液,觀察染料上染率的變化,判斷不同pH對上染率的影響,見表1。
表1 不同染色pH對CD滌綸上染率的影響
通過表1可知,在酸性區(qū)間,上染率逐漸上升,當pH達到5時,上染率達到最大值,隨后,上染率逐漸回落,由此可知,最佳的染色pH應為4~5。
在實驗中,選擇60℃、80℃、90℃、100℃、110℃、120℃、130℃七個不同的溫度值,設定其他條件相同, 染色溫度對CD滌綸上染率的影響見表2。
由表2數(shù)據(jù)可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上染率也在逐步升高,當溫度達到110℃時,上升速度逐漸減弱,在120℃達到穩(wěn)定。因此,我們選擇120℃為最佳染色溫度。
選取的染色時間為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同等浴比、染色溫度條件下,在這6個不同的時間下對上染率進行測試,染色時間與上染率的關系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 到40 min以后,上染率穩(wěn)定,若超過此時間點會造成能源浪費。由此可見,選擇40 min為染色保溫時間,染色效果達到最佳。
實驗得出,最優(yōu)染色條件進行染色生產(chǎn),再按圖2工藝進行后處理浮色清洗,經(jīng)測試,各項色牢度均達到4.5級,可滿足消費者對布料色牢度的要求。
在CD滌綸實際生產(chǎn)中,當染浴的pH為4~5、染色溫度120℃、染色保溫時間 40 min時,CD滌綸面料能夠收到理想的染色效果。同時,布料品質在大批量生產(chǎn)中可得到穩(wěn)定高效的保障,減少因回修帶來的成本浪費。此方法可為人們提供更優(yōu)質的改性滌綸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