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錫林郭勒職業(yè)學院 草原生態(tài)與畜牧獸醫(yī)學院,內蒙古錫林浩特 026000)
錫林郭勒草原是我國草原類型復雜、保存較為完好、生物多樣性豐富,在溫帶草原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草原,更是京津地區(qū)和我國北方地區(qū)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
錫林郭勒牛肉是錫林郭勒盟的地方標志之一,錫林郭勒的牛肉的聞名于全國的,而蒙古牛是錫林郭勒盟的最傳統(tǒng)最早飼養(yǎng)放牧的品種之一,是我國北方優(yōu)良牛種之一,具有耐粗宜牧,適應性強,抗病力強和生產潛力大等特點,但蒙古牛的生產性能相比其它品種牛較低。
肉的營養(yǎng)成分包括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及礦物質等。肉中的營養(yǎng)成分組成及含量與動物的飼養(yǎng)管理、育肥技術、營養(yǎng)水平及動物品種、年齡性別等因素有密切關系。肉的營養(yǎng)成分及含量影響著肉的商品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
研究自然放牧條件下蒙古牛肉品質的研究一方面可為培育優(yōu)良種牛提供依據,牛肉質量研究對于肉牛業(yè)生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選擇錫林郭勒盟地區(qū)自然條件下全年放牧的、健康的、發(fā)育正常的、體重相近的、月齡相近的(3~4歲)蒙古閹牛和西門塔爾牛各6頭為研究對象。
試驗牛屠宰前禁食12h,禁水2h,按照伊斯蘭教屠宰要求進行宰殺。每頭牛經吊掛、宰殺、放血、去頭、蹄、內臟(除腎臟)、剝皮、劈半沖洗、后稱出胴體重,排酸24h。
試驗牛胴體排酸后,從左半胴體的12~13肋骨間的背最長肌作為肉品質試驗樣品,帶回實驗室放入冰箱中保存?zhèn)溆脺y肌肉常規(guī)營養(yǎng)指標的測定。
肌肉中水分、蛋白質、脂肪、灰分、鈣、磷;
本試驗的數據用EXCEL初步整理后,采用SAS9.0軟件包中的ANOVA過程進行方差分析法。
由表1可以看出,蒙古牛肌肉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顯著高于西門塔爾牛(P<0.05);蒙古牛肌肉水分含量顯著低于于西門塔爾牛(P<0.05);蒙古牛和西門塔爾牛肌肉灰分、磷、鈣含量都高于西門塔爾牛肉牛含量,但差異不顯著(P>0.05)。
肉由水分、蛋白質、脂肪、灰分及微量元素等常規(guī)營養(yǎng)物質組成。肉中的水分、蛋白質、脂肪的含量可影響肉品各種風味物質呈味的效果,而肉中脂肪所產生的揮發(fā)性物質可產生不同品種肉的特征風味[1.2]。因此,測定肌肉中營養(yǎng)成分及其含量為肉品質的研究提供基礎。
有研究報道,肉品中的水分含量與肉的多汁性、持水性等呈正相關,肉的水分含量高,表明肉的持水性能好,肉的保水性能高,肉的商品價值就高[3]。本試驗結果顯示,西門塔爾牛肌肉水分含量顯著高于蒙古牛(P<0.05),表明,西門塔爾牛肉的商品價值相對高于蒙古牛。
蛋白質是肌肉中主要營養(yǎng)成分,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如鍵合、吸收和復合以及包埋等方式與揮發(fā)性風味物質結合而影響肉品的風味。本試驗結果顯示,蒙古牛的肌肉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其它西門塔爾牛(P<0.05),可能說明蒙古牛肌肉營養(yǎng)價值高于西門塔爾牛。但肌肉營養(yǎng)價值的高低有待于進行肌肉氨基酸的種類及含量的研究而確定。
脂肪組織中的脂肪酸是肉品呈風味的重要前體物之一。研究報道,揮發(fā)性風味物質可溶于脂肪中,使其揮發(fā)量減少,保持肉品風味的持久性能[3.4]。因此,脂肪含量的高低可導致肉品風味的差異。本試驗結果顯示,蒙古牛的肌內脂肪含量顯著高于西門塔爾牛(P<0.05),并且肌內脂肪含量都在5%左右,處于相關報道中3~7.3%范圍內[3]。肉中脂肪含量的高低不能直接說明肉的營養(yǎng)價值,確定肉的營養(yǎng)價值還需要測定其脂肪酸的種類及含量。
鈣和磷是動物體內必需的礦物質元素,必須從外界供給。當外界供給不足,不僅影響生長和生產,而且可引起動物體內代謝異常、生化指標變化和出現缺乏癥[4]。本試驗結果顯示,草原紅牛肉中灰分、鈣、磷的含量高于西門塔爾牛,因此推測,食用蒙古牛肉時,可補充的鈣和磷量較多。
表1 自然放牧條件下錫林郭勒盟地區(qū)蒙古牛肉質的研究
(1)蒙古牛肌肉蛋白質含量和脂肪含量顯著高于西門塔爾牛(P<0.05)。
(2)蒙古牛肌肉灰分、鈣、磷含量高于西門塔爾牛,但差異不顯著(P>0.05)。
(3)西門塔爾肌肉水分含量顯著高于蒙古牛(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