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
【摘要】在悠久的音樂歷史長河中,保留下了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鋼琴演奏作品。比如說浪漫主義,印象派主義,古典主義。因為演奏風格要求的不同,在演奏作品時也有來自音色的變換,演奏的節(jié)奏與方法也有著一些不同之處。所以,在鋼琴彈奏中要求不斷地順從自己細膩的內心聽覺感官,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熟練的手法結合自身對作品理解的感受表達出作品本身需要的聲音效果,更好地表達出鋼琴作品內涵和飽滿的聲音變化效果。
【關鍵詞】鋼琴演奏;發(fā)展與變化
【中圖分類號】J61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是美好的聲音藝術,鋼琴也是。聲音表達的是每個人心里的變化感受,即聲音是音樂素材的本身。也就是說,聲音聽起來美好的就會大大增強音樂效果和飽滿的聽覺感受,從而使聽者產(chǎn)生最直觀的聽覺上的感受。同樣是第一樂章奏鳴曲的《月光》和《悲愴》,德彪西和貝多芬這兩位作者的作品創(chuàng)作是完全不同的。有著極大的反差,前者的情感給人予一種朦朧感以及淡然的感覺,形成了一幅帶有朦朧色彩的飄飄仙境畫卷,貝多芬作品中所演繹出的卻是悲憤的、強烈的震撼力,給人心靈上的沖擊。各個時期不同的風格作品有著不同的要求。不論速度,作品力度還是演奏技巧,就這種不同的演奏技法和形式的音樂作品形成了鋼琴演奏的發(fā)展與變化。
一、巴洛克時期的鋼琴作品
巴洛克時期的鋼琴音樂作品主要是以復調形式展現(xiàn)的。演奏的音樂作品必須要重視每一個音的演奏觸鍵。為何這樣,是因為彈奏的每個音符在聲音關系上的處理中都有著聲部本身所蘊含的獨立的意味。在彈奏鋼琴作品之前,要提前做好下鍵的準備工作,之后在觸及琴鍵時要快速,清晰的觸鍵,在聽到聲音時需立刻釋放彈奏鋼琴時的手部力度。彈奏樂曲時聲音上的表達要清楚,清晰,聲音要純凈,最好不要帶有除音色要求以外的雜音。所以在演奏時要格外細心地聽清楚每個音下落后的的音量和音質感覺。鋼琴演奏也包括古鋼琴的表演,所以要考慮到音量上和演奏力度上不足的問題。除了聲音之外也有所要求,不同聲部的聲音變化要有著統(tǒng)一性,從而能夠讓鋼琴作品演奏時形成為有各自的旋律線條,整體和諧性的正確演奏,彈奏出巴洛克時期所特有的復調音樂之感。也要更為細致地區(qū)別出不一樣的觸鍵方法。如連奏音頭清晰,音要集中,氣息流暢;手指幅度需小而靈活,聲音均衡;斷奏分明,非連音的演奏技法上要比斷奏時的時值較長。但是兩音之間還是要音音分明。
二、維也納古典主義風格
在古典主義鋼琴作品,例如海頓,莫扎特的作品中,作品的風格一直都是高雅高貴的。他們的音樂作品要求是十分嚴格的,要求演奏者演奏出的聲音要透明,顆粒感要較強,演奏出來的樂句要優(yōu)美而自然。節(jié)奏要生動自然地表現(xiàn)出來。對于這種類型的音樂作品,首部最重要的部位就是手指尖,手指觸碰琴鍵時速度要快,并且輕巧地彈過去,手腕自然不緊繃,不要用手臂的力量去壓住鍵盤。
演奏者在表演作品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對樂段的劃分,根據(jù)作品的意義和性質,辨別節(jié)奏的多樣性,注重節(jié)奏的準確性,這樣才能使整個作品完整而又流暢地呈現(xiàn)出來。更重要的是,不要忽略作品中細小的處理方式,例如連音線和跳音,熟練地掌握樂曲的旋律和歌唱的特征?!皵嘧唷睆椬鄷r,要力度輕緩而具有彈性。在斷奏多的樂句之中,要掌握好整個樂句的方向。即使是斷奏練習,也要具有連貫性。讓整個樂曲此起彼伏地進行演奏。
最需要特別注意的則是貝多芬的作品。在貝多芬的作品中,聲音和情感的變化要復雜很多。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音樂作品中力度變化非常多,從“f”,到“pp”,還經(jīng)常現(xiàn)“sf”和“sfp”“fp”的標記。貝多芬樂曲中的力度是變化多端的。偶爾會出現(xiàn)的突強突弱,還有明顯的強弱之間的對比,力度由較強到忽然之間變弱,也是讓聽眾體會到不一樣效果的關鍵。這些力度的變化及作品中的內容主要是由于當時的社會情況、革命期間所決定的。頑強的抗爭,對命運沉重的情感,對未來的美好訴求,還有著對大自然的向往與贊揚等等,除了海頓和莫扎特作品對于聲音的格外要求之外,在貝多芬的作品中還要做出以上所講述的力度變化與對音色變化的要求。所以,對于彈奏貝多芬作品的演奏者來說,需要耳朵仔細去聽,熟悉每個音的變化與不同,并且需要整個身體的各個部位參與其中,手指在觸碰琴鍵時,對于琴鍵所彈奏的力度和音量都是需要十分敏感的。
三、浪漫主義風格
鋼琴藝術發(fā)展史最高峰與最鼎盛的時期是浪漫主義風格時期。在浪漫主義風格時期,鋼琴開始注重作者的個人情感與個人情感的發(fā)泄。作品中的音色與旋律的變化,更好豐富了起來。如肖邦《夜曲》、李斯特《狂想曲》等等,都充分展現(xiàn)了作者想表達出的內心情感。
不同力度與變化多端的音色,需要有不同的觸鍵感覺,手指觸碰的,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力度,都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音色,發(fā)出不同的聲音,這些都是在彈奏浪漫主義風格作品時所需要的必要條件。
在發(fā)出溫柔而又細膩的音色時,可以用手指較厚的位置去彈奏;在演奏急促的跳音的連續(xù)樂句時,要利用手指彈跳性,指尖向里,手腕與手臂平穩(wěn)自然地垂放,仔細注意樂曲方向與語氣,這樣才可以彈奏出輕松而又具有彈性的跳音。
在演奏浪漫主義風格的音樂作品時,手指部分觸碰鍵盤的方向不不能總是單一性,也可以由外向里和由里向外,利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發(fā)出不一樣的音色。
手指速度慢,并且強力度地去彈奏鍵盤,可以發(fā)出較厚的聲音,在演奏富有彈性和輕巧的聲音時,手指可以快速彈奏,彈出的音富有彈性,并且聲音清脆。在相同的樂段之中,觸鍵的力度和速度也可以隨之變化,樂曲中的重音和時值較長的音,可以力度較大,而一些尾音,力度可以較輕一些。
隨著作品在技術上的要求的發(fā)展變化,對于演奏者的技術和力度上的變化也要求得更加多了起來。需要演奏者在技術上熟練的掌握,力度變化幅度也更大更要求演奏者在彈奏時,全身心的進入到音樂作品之中。用柔軟的手腕去彈奏雙音和分解和弦,用手肘有力和富有彈性的彈奏連續(xù)的八度音,用手臂大幅度的揮動和全身各個部位的投入,去彈奏雄偉而又壯觀的和弦,并用大腦去想象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情感,這些就是所說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樂曲之中。
完整熟練地去展示浪漫主義風格的作品必須要求演奏者熟練地掌握以上所說的各種技術,在不丟失作者想要表達的風格基礎上,輕松地表現(xiàn)出不一樣的聲音特點。
四、結束語
本文對鋼琴演奏的發(fā)展以及變化問題進行了論述,歷史的推演以及時代的變化,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音樂文化,對于鋼琴演奏方面,人類的審美意識在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只有了解各個時期的發(fā)展變化,了解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把握好各個流派對于作品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手法等等,才能真正理解鋼琴演奏的內涵。鋼琴無愧于樂器之王的稱號,對于鋼琴演奏聲音問題進行研究討論,也是需要長期探索,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真諦的。
參考文獻
[1]潘玫玫.淺談鋼琴演奏中聲音的發(fā)展和變化[J].音樂天地,2005(10):40-41.
[2]劉洋.論鋼琴演奏的時代風格變化與發(fā)展[J].大舞臺, 2012(2):114-115.
[3]孟瑜.鋼琴彈奏方法的發(fā)展與演變[J].北方音樂, 2011(4):32.
[4]劉嫻麗.淺論鋼琴演奏法的歷史發(fā)展[J].松遼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4):79-81.
[5]魏煒.古典風格時期鋼琴演奏藝術的發(fā)展[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0):75-77.
[6]鋼琴發(fā)展與音樂流派變遷[J].音樂生活,2006(1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