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調性的不斷擴張和音樂美學觀念的逐漸變更,和聲經歷了以協和和弦為中心開始向以不協和和弦為主體的新和聲體系轉化。在二十世紀初期大量涌現出的特殊結構和弦有著起獨特的結構與個性,值得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二十世紀初;特殊結構和弦;和聲
【中圖分類號】J614.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特殊結構和弦的涵義及產生原因
(一)特殊結構和弦的涵義
特殊結構和弦是相對于傳統(tǒng)三度疊置和弦而提出來的。相對傳統(tǒng)三和弦,它具有以下屬性:一是音響的不協和性。這些和弦中或少或多的含有不協和音程;二是各具特色。如果說協和的大小三和弦是一種美好的、協和的音響,不如說特殊結構的和弦則是一些各具特點的音響,它們更加適合20世紀作曲家的個性表達;三是特殊和弦的功用是多樣的。概而言之有兩類,一類是建立以特殊和弦為中心的和聲體系,另一類是將特殊和弦則是用來表現某種情境、某種風格的音響形式,以彰顯其和聲的表現功能。
(二)特殊結構和弦的產生原因
20世紀的作曲家們對于不協和音響的審美有了新的觀念。人們在新的審美觀的引導下,逐漸開發(fā)出越來越多的不協和和弦??偟膩碚f,筆者認為,“特殊結構和弦”的產生原因有以下三個:在新的美學思想的指引下,人們需要尋找新的和聲音響來與之相適應;建構出新的不協和和弦來取代協和和弦的中心統(tǒng)治地位;建構新的和聲體系必須要創(chuàng)建新的和聲中心材料。因此,“特殊結構和弦”是在新的美學思想的指引下必然產生的結果。
二、特殊結構和弦的類型
(一)高疊和弦
高疊和弦是一種由三度疊置而成的多于五個音的現代和弦。最初使用的高疊和弦是屬九和弦。到了浪漫主義時期,高疊和弦向兩個方向繼續(xù)發(fā)展,一個是屬和弦上繼續(xù)高疊;開始在除去V級之外的其他調式音級上使用這種和弦。到了二十世紀初期,作曲家們開始獨立的使用這種和弦。而這一時期的高疊和弦往往沒有了明顯的功能意義, 同時對不協和音的傾向與解決也沒有了強調,甚至有時在較長的篇幅內獨立使用這種“ 高疊”和弦,譬如將它連續(xù)的平行進行等等。本文研究的正是二十世紀初期的不協和的高疊和弦。
(二)復合和弦
復合和弦源于18世紀古典主義時期中經過和聲中的二重和三重持續(xù)音,由于經過和弦與持續(xù)音和弦的關系,產生了復合和弦。復合和弦一般來說,通常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純的和弦(三度疊置和弦或非三度疊置和弦都可以)分音區(qū)、分層次地同時結合。復合和弦本身具有兩個特征,即和弦的分音區(qū)、分層次排列與非三度銜接的原則。
(三)四度疊置和弦
四度疊置和弦來源于三和弦的裝飾音和中世紀(公元五世紀—公元十五世紀)的復調音樂技術。四度疊置和弦是由四度音程疊置而成,可以是三個或三個以上音的四度疊置,其中四度包括純四度、減四度和增四度。而由四個音構成的四度疊置和弦在作品中使用的最為頻繁。
(四)二度疊置和弦
從單一音程疊置角度看,構建和弦有三度疊置和弦、四度疊置和弦與二度疊置和弦三種。由二度結構來構成的和弦被稱之為二度疊置和弦。二度疊置和弦分成三個音的二度疊置和弦和多個音的二度疊置和弦。
(五)音簇
單個音簇的發(fā)展,源于響音音樂,即音響的音樂。各聲部按照二度間隔排列的一種原位和弦,叫做音簇。其中,二度包括小二度、大二度和混合二度,同樣也包括用微分音的,如按照四分之一音排列的。
(六)“神秘和弦”
“神秘和弦”是斯克里亞賓在神秘主義思想影響下所創(chuàng)造的音樂表現形式,形成于1909年,即二十世紀初期。他創(chuàng)作的《普羅米修斯》OP.6O ,建立了以神秘和弦為中心的和聲體系 ?!吧衩睾拖摇钡慕Y構形態(tài)分為以下兩種形式,即各種四度(純四度/增四度/減四度)的疊置和同根音關系的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復合形態(tài)。
(七)混合和弦
由不同音程混合起來構成的和弦叫做混合和弦?;旌虾拖沂窃S多不同音程的結合,在管弦樂、管樂與四手聯彈的鋼琴曲中特別有效?;旌虾拖抑锌捎枚喾N不同的音程并可用任意的方式將它們結合在一起,音程的種類越多,和聲動力越大,調性的緊張度也就越高。
(八)鏡像和弦
鏡像和弦源于巴赫時期的復調作曲技法,如倒影技術。鏡像和弦雖然起源于巴洛克時期的復調技法,但就產生時間而言,大致產生于二十世紀初期。任何和弦,都可以通過在原和弦結構下方添加嚴格的倒影音程而得到對稱的映射。在鏡像和弦中,基本的三度疊置和弦、四度疊置和弦和二度疊置和弦能產生同類中更大的和弦結構。
(九)十二音和弦
十二音和弦首次出現于二十世紀初,依賴于十二音序列而存在(即“十二音序列和聲”)。之后,在魯托斯拉夫斯基等中外作曲家所創(chuàng)立的大量現代音樂作品中,十二音和弦的結構方式不斷發(fā)展與演變,逐漸使得十二音和弦成為獨立地結構形態(tài)(即“十二音和弦和聲”)。它們之間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二者創(chuàng)作思維的方式不同。十二音序列和聲是在橫向序列的基礎上產生和弦,而十二音和弦和聲則是在縱向和弦的基礎上生成橫向線條。
三、從歷史和美學文化的角度去看待特殊結構和弦的產生原因
(一)從歷史的角度去看待和聲觀念的發(fā)展與演變
1.中世紀時期。在5-17世紀,受協和的審美觀支配,協和的三和弦成為了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自然選擇。這一時期的和聲概念相對應的音樂形態(tài)表現為以協和的音程為多聲部的核心,向著聲部獨立和聲部疊加方面發(fā)展。這為主調音樂作了音響的準備。
2.古典與浪漫主義時期。在17-19世紀,和聲概念涉及到如下幾個方面:1.以傳統(tǒng)大、小調式為基礎,三度疊置成為和弦構成的原則;2.以協和和弦為中心,建立了以大、小三和弦為中心的功能和聲體系;3.把協和音響作為理想的和聲材料與中心。
3.二十世紀近現代時期。呈現出多個和聲體系并存的局面。似乎每個作曲家都在尋求新材料,創(chuàng)造新音樂。這一時期的和聲材料多樣性,構成方式多元化,和聲材料之間的關系為中心與其他成分之間的關系。
(二)從美學文化的角度去看待特殊結構和弦產生的必然性
和聲風格及其審美變化的本質在于人們對于協和與不協和的美學觀念變化。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聽覺審美感受的變化,對不協和音響的不斷寬容,使不協和音不斷壯大,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音響材料。20世紀的作曲家們對和聲的發(fā)展與變化表明了一種美學上的需要與虧缺,他們需要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和聲來適應不斷變化著的美學觀念。
(三)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待特殊結構和弦產生的必然性
首先,辯證唯物主義它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矛盾雙方統(tǒng)一又斗爭,促使事物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這種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促使和聲由簡入繁地更新變換著,由古典主義時期傳統(tǒng)三和弦發(fā)展成了20世紀的特殊結構和弦。
其次,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產生原因和動力是因為社會的發(fā)展?!币虼耍厥饨Y構和弦也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產生的。
(四)從音樂風格的角度來看待特殊結構和弦產生的必然性
音樂風格就是作曲家的音樂個性。由于每位作曲家的美學觀、審美情趣的不同,因此便形成了不同的音樂風格。正是因為如此個性化的音樂風格,才能產生各種各樣的特殊結構和弦。因此,特殊結構和弦不僅會必然產生,而且必然繽紛多彩,各具特色!
四、小結
因此,二十世紀的和聲不是獨立發(fā)展起來的,它的產生和發(fā)展順應了社會的發(fā)展,有其產生的必然趨勢。在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傳統(tǒng)的功能和弦必然會被非功能的特殊結構和弦給突破。這個突破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發(fā)展的過程。 時至今日,這種發(fā)展仍然繼續(xù)著,舊與新、破與立,和聲仍然在持續(xù)地繼承與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美]文森特·佩爾西凱蒂.二十世紀和聲學:原創(chuàng)樣式與應用:creative aspects and practice[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胡向陽.特殊和弦的誕生及其繁衍——斯克里亞賓晚期和聲剖析[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2(1):24-30.
[3]童忠良.現代樂理教程[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郭琪霄(1997—),女,漢族,湖南婁底,武漢音樂學院作曲系,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作曲技術理論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