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菁
摘 要:在電子閱讀方興未艾之際,仍有一股“逆流”值得關注,那就是自媒體平臺網(wǎng)紅作者的文章結集出版紙質書。但編輯如何將流量轉化為圖書銷量,本文認為需將“實用”二字有機融入出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自媒體 結集出版 實用 圖書銷量
自從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進入了日常生活,人們的許多生活方式便被悄然改寫,閱讀習慣也是其中不可忽視之一種——手機閱讀占據(jù)了人們碎片化閱讀中的大部分時間。然而,在電子閱讀方興未艾之際,仍有一股“逆流”值得關注,那就是自媒體平臺網(wǎng)紅作者的文章結集出版紙質書。張嘉佳將微博上的“睡前故事”整理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成為2013年不容忽視的黑馬,熱度不減持續(xù)暢銷,至今總銷量破千萬冊。這為自媒體文章的結集出版提供了諸多展望。
報選題的時候,編輯通常會將人氣公眾號作者的粉絲量、閱讀量拿來作為籌碼,但這兩者只能算是一個起點較高的優(yōu)勢,卻并不會直接關聯(lián)圖書銷量——流量并不天然能轉化為圖書銷量。因此,網(wǎng)紅自媒體文章的結集圖書需在出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用心,將“實用”二字有機融入,讓讀者粉絲感到物有所值,而非刷刷手機重新翻一遍平臺上的文章即可。
下面筆者以近年來自媒體平臺成功轉化為圖書的幾個例子,簡要探析自媒體平臺文章結集出版需注意的四個問題。
一、甄選篇目,凸顯圖書的系統(tǒng)性優(yōu)勢
《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對碎片化閱讀保持高度清醒》里提到:“以往人們都認為互聯(lián)網(wǎng)拯救了碎片化時間,使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提高效率。但現(xiàn)實是碎片化反客為主,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于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閱讀(準確地說是觀看)碎片化的內容。”
電子閱讀飽受詬病的一點,正是碎片化閱讀。在信息爆炸的當下,泥沙俱下,讀者有限的關注力成為群雄所逐之鹿。即使是網(wǎng)紅作者,也需要通過頻繁更新來增加曝光率,保障粉絲量的持續(xù)增長。但一個人不管多勤奮多有話說,也難以做到“日更”(每日更新),當個人能力成為發(fā)展瓶頸,便需要組團作戰(zhàn)了,這也是許多原本單打獨斗的人氣自媒體到后來需要成立工作室的原因。然而,即使團隊寫稿,也并非篇篇有料。自媒體公號的許多內容新是新,卻如曇花一現(xiàn),談不上讓知識沉淀乃至“變現(xiàn)”,所以篇目的甄選與系統(tǒng)整理至關重要。
比如教育類公眾號“大J小D”的結集新書《跟早教專家學兒童潛能開發(fā)》便明確表示該書由公號精選出的90篇文章組合而成;醫(yī)學科普公眾號“淼哥故事會”的結集新書《準媽媽,加油》精選了孕婦們關注的話題文章;美食公眾號“什么值得吃”的結集新書《什么值得吃什么值得做》也同樣表示精選了不同風味的經(jīng)典菜譜……由于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都希望將有限的時間用在點子上,因而“精選”二字雖常見,但仍具有誘惑力,需要著力強調。
精選是必要條件,系統(tǒng)整理則是進階需求。書可以讓相關知識形成一個體系,這是其較之于新媒體的優(yōu)勢所在,必須牢牢把握。尤其對于文章量大的公號,準備整理成幾本書的,則需提煉主題,做到不重復自己。仍以公眾號“大J小D”為例,其第一本書《跟美國兒科醫(yī)生學育兒》的內容主要針對0-2歲幼兒,第二本書《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適用于2-6歲的學齡前兒童, 而《跟早教專家學兒童潛能開發(fā)》則從父母們普遍關注的“潛能開發(fā)”主題入手。有了主題的歸類,讀者在選擇中會產(chǎn)生一種自我把握的優(yōu)越感。
二、潤色???,提升圖書的文本質量
這一點普通讀者可能難以意識到,卻是編輯需要下暗功夫的。自媒體的許多文章,在手機上看很順暢,然而一旦成為印在紙上的鉛字,卻讓人覺得似乎哪里仍有所欠缺,要么句子啰嗦,要么調侃過度。更有甚者,有時在作者旁征博引中,還會發(fā)現(xiàn)知識性錯誤。文章出手快、成文時間短,類似問題在所難免,但這卻是圖書出版中要極力避免的。之所以對文章質量突然苛刻起來,原因在于讀者對不同介質所呈現(xiàn)的文稿標準要求不一樣。
此外,書中標題也不能通盤直接沿用自媒體平臺上的文章標題,因為后者的標題通常較為嘩眾取寵,或為了多放幾個關鍵詞而撰寫得過長。納入書中,則需根據(jù)全書的步調來修飾統(tǒng)一,以便為讀者提供更加順暢的閱讀體驗。
比如“大J小D”有一篇文章,公眾號標題為:“在家早教沒那么難,這兩點做對了,大方向就不會錯!”收入《跟早教專家學兒童潛能開發(fā)》中,則改為“做對這兩點,在家也能進行高質量早教”。仔細比對一番文章內容,會發(fā)現(xiàn)書中文章更精練,公眾號里好些文句已被刪除。而同一個意思,句子也做了潤色,使之更傾向于書面表達。
三、影視音圖,為圖書提供附加值
(一)提供補充資料
有聲書如今走在前沿,那么紙質書則可以利用自身載體,為文章主體擴容。如《凱叔365夜》系列結集自“凱叔講故事”APP的同名音頻節(jié)目,該系列在故事之余設置“凱叔對你說”小環(huán)節(jié),《凱叔365頁故事·中國傳統(tǒng)故事》便結合課文編撰,補充相關常識,擴大知識版圖,為孩子寫作素材的積累提供便利。比如,在《涿鹿之戰(zhàn)》故事之后,便有“黃帝”一詞的知識點拓展;《嫦娥奔月》故事之后,關聯(lián)中秋節(jié)與蘇軾的《水調歌頭》?!读憾f莊子》系列內容結集自喜馬拉雅FM,書中則收錄梁冬補充講解的新內容。
(二)穿插精美配圖
自媒體發(fā)文,配圖常常會在悄無聲息之中起作用,與文章相得益彰,同時緩和讀者的視覺疲勞。然而,許多配圖通常源自網(wǎng)絡,倘若走正規(guī)出版途徑,則需要將圖片的版權納入考量,向專業(yè)攝影或者插畫師定制圖片?!妒裁粗档贸允裁粗档米觥繁銥閮热萘可矶ㄖ屏司缊D片。從書中難以品嘗到“味”,卻能借助圖片的“色”與“香”再倚賴想象來部分還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讀者們的下廚欲望。
(三)通過二維碼提供視頻、音頻
比如《凱叔365夜·中國傳統(tǒng)故事》在扉頁之前,便有二維碼提供《曹沖斗雞》《鯉魚躍龍門》等故事試聽,不過可試聽故事不多,其他故事還需要購買才能正常收聽。
四、多管齊下,注重線上營銷推廣
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沖擊,傳統(tǒng)線下活動的宣傳效果已大不如前,線上營銷是需要著力拓展的領域。病毒式營銷被傳得神乎其神,卻可遇不可求,并不是每本書都適合或者說能做的,即使作者自身坐擁百萬千萬粉絲量?!叭绻a(chǎn)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勵用戶邀請其他朋友成為用戶,那么這個產(chǎn)品才能進行病毒式營銷?!睋Q言之,倘若用戶邀請新用戶的系數(shù)小于1,那么病毒營銷模式是很難維持下去的,只能局限于一定的范圍。難以締造傳奇,踏踏實實做好力所能及的小推廣,也能闖出一方天地。
(一)資源置換互推
新書出版后,網(wǎng)紅作者在自家自媒體平臺推送,會有部分鐵桿粉絲購買支持,但也會有為數(shù)不少的粉絲因已看過或聽過書中相關的文章,而沒有購書動力,因此與其他自媒體人互推,盡可能實現(xiàn)資源置換,也是必要的。
(二)錄制小視頻植入書訊
如“生了么”就曾錄制一期短視頻,教媽媽們折多種可愛的小書簽,以便在親子閱讀時吸引寶寶,也可以讓寶寶在學習中鍛煉動手能力。短視頻中的書模,便是《準媽媽,加油》,視頻在書簽特寫中多方位展示封面上的書名、作者簡介等圖書信息。而讓視頻廣泛傳播的關鍵是找到有創(chuàng)意的契合點。
(三)在網(wǎng)店里,也有若干小技巧吸引流量
(1)將自媒體名稱與書名一起,寫入標題。在書名之后,通??梢栽俪尸F(xiàn)一定字數(shù)的廣告語,將公眾號名稱(如前文提到的“凱叔”“大J小D” )錄入,則一目了然,更方便讀者搜索。畢竟,帶流量的自媒體,已自成品牌,長長的新書名粉絲并不一定有印象,但對于自媒體名稱,粉絲還是記得牢的。
(2)關聯(lián)同類暢銷書。如“大J小D”的《跟早教專家學兒童潛能開發(fā)》在當當網(wǎng)上,不僅關聯(lián)該作者的過往作品,還關聯(lián)《高效能養(yǎng)育》(20000多條評論)、《從容養(yǎng)育: 成長自我,成就孩子》(39000多條評論)等等。當然,評論數(shù)并不能精確對應實際銷量,但對于讀者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四)聯(lián)系節(jié)日做線上活動
如在準媽媽圈享有高知名度的公眾號“淼哥故事會”,便在婦女節(jié)當天做了一期互動贈書,邀請準媽媽粉絲們寫留言,與網(wǎng)友分享自己曾做的引以為豪的事,精選留言送福利?;顒蛹炔ト隽苏芰浚纸o新書做了一番軟廣,比正襟危坐的報刊書訊推介要更受一線讀者歡迎。
自媒體平臺網(wǎng)紅作者的文章結集出版,主要集中在親子教育、情感勵志、醫(yī)學科普等實用題材的領域。紙質圖書需要根據(jù)自身介質以及內容上的差異來定位,在“實用”上做文章,方能做出電子產(chǎn)品所難以企及的效果,同時拓展線上營銷,別出心裁為圖書導流。
參考文獻:
[1]張賀.對碎片化閱讀保持高度清醒[N].人民日報,2018-10-25.
[2]彼得·蒂爾,布萊克·馬斯特斯.從0到1:開啟商業(yè)與未來的秘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系花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