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琳
[摘 要]學校的效能是教書育人,學校是對學生的生命成長、道德品質(zhì)進行鑄造、教育的場所。如何才能讓學校育人效能得到最大化的彰顯,很多學校借助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對于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約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策略。提出要把握起點,在尊重中鼓勵教師自主性發(fā)展;緊扣重點,在尊重中引領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延伸續(xù)點,在尊重中激發(fā)家長體驗式參與,以提升學校教育管理效益。
[關鍵詞]延續(xù)續(xù)點;緊扣重點;把握起點;尊重理念;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24-0089-02
學校的效能是教書育人,學校是對學生的生命成長、道德品質(zhì)進行鑄造、教育的場所。如何才能讓學校育人效能得到最大化的彰顯?很多學校借助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對于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約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策略。教育作為一種生命意識濃烈的藝術化實踐過程,僅僅憑借生硬的規(guī)章制度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以最起碼的人文尊重作為教育管理的認知基石,才能真正促進學校教育管理的發(fā)展與提升。
1.建立柔性規(guī)則,讓尊重落在實處
尊重與規(guī)章制度是相輔相成的,有了明確的規(guī)范,才能保障人與人、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平等,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摒棄了傳統(tǒng)管理理念下論資排輩的弊端,柔性的制度和規(guī)則,是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尊重教師的認知起點。
為此,我們可以先從教師的發(fā)展和利益出發(fā),建構全面而公正的考勤制度、教學質(zhì)量獎勵制度以及教科研獎項等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不是為了要制約教師,而是要激發(fā)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動力。就以教科研獎項制度來說,就可以進行深入細化。不同年段教師積累的工作經(jīng)驗是完全不同的,進行教科研的能力更是良莠不齊,我們就可以嘗試依照教師不同的教齡設置教科研積分的制度,鼓勵每位教師都完成自己的積分,對于依照規(guī)定超過自己積分的教師就可以給予獎勵。這樣的制度不僅高效認可了能力強、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的教科研動力,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一些剛工作的年輕教師的教科研熱情。
2.激發(fā)認知自信,讓尊重充分彰顯
由于每位教師在思維方式、教學經(jīng)驗和習慣意識上的不同,他們在教育教學上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和風格,為此從管理視角來看,有經(jīng)驗的教師就可以放手鼓勵他們形成自己的特點,因此制度就不能完全機械套用。我們應該為骨干教師在作業(yè)設置、備課安排和教案書寫等各個維度提出相對寬松的制度。比如可以嘗試電子備課的方式,節(jié)約他們寶貴的時間,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研究和培養(yǎng)青年教師工作中去。再如課堂教學中的作業(yè)就可以允許這些教師少一些生硬的、統(tǒng)一的作業(yè),而鼓勵他們結合自己的教學狀態(tài)和風格,嘗試布置一些自己班級中的個性化作業(yè)……凡此種種,就是給予了教師一個更加寬松而平等的空間,讓他們有更快樂的教學生活,形成自己的認知風格。
從這個角度來看,教育教學的管理就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要求所有的教師都必須要完成相應的任務,而是給予教師更加廣闊的自主空間,這樣才能真正促進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有效發(fā)展。
1.凸顯個性化,尊重讓教學評價多元化
教育教學中的評價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直以來,我們一直都保持著“只顧埋頭拉車,從不抬頭看路”的狀態(tài),這種對學生評價缺失的教學方式最終導致很多學生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為此,我們要針對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入而公正的評價。這種評價還需要在尊重的基礎上凸顯學生的個性。
鑒于此,我們就需要以尊重為前提,發(fā)展學生的學科特長,需要針對學生在學校各個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學校管理職能部門也需要為學生的表現(xiàn)、發(fā)展和訓練搭建平臺,讓他們能夠走出班級、走出教室、走向學校層級的舞臺,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特長。
如果我們不能以尊重為前提,而是一味地從固有的維度展開評價,學生所得必然非常有限,對學生的評價也就變得機械而狹窄了。
2.凸顯細致化,尊重讓德育管理人性化
我們倡導在班主任工作中向學科建設學習,成立以年級為單位的備課組,通過設立備課組長來強化備課組的工作。不管是班級中的具體事物,還是年級組或者是學校層面的內(nèi)容,都可以交由班主任備課組來一起研究討論,結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來共同完成各項班主任德育任務和班級特殊事件。有了這樣的組織和平臺,班主任所重點關注的學生管理就有了更為全面而科學的方法。比如在學生每學期入學之后,班主任就可以針對班級中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利用班主任備課的力量來制作微課《如何調(diào)整好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對學生在開學之初的心理調(diào)適、習慣養(yǎng)成等諸多方面進行細致化、人性化的指導。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和習慣,引導班主任進行指導和訓練,然后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展開相應的檢查和提升。
這樣的管理方式,就完全是站立在尊重學生的視角,不僅讓學生有了適應的過程,同時也讓班主任有了緩沖的契機。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教育管理中檢查的前提是充分地進行養(yǎng)成性教育,檢查的目的更是要促進學生良好習慣地形成,但這一套方式和理念并沒有強行灌輸給學生,而是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提升了學生的言行規(guī)范,起到了較好的育人效果。
我們在教育管理中不僅要將尊重的理念浸潤在教師、學生維度上,同時也應該作用于家長的層面,使之成為學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載體,讓學校活力得到不斷的拓展與延伸。
1.強調(diào)尊重,引導為基礎
每一個家庭的背景是迥異的,每一位家長也都有著完全不同的特點,這些生活背景、教育程度、育人理念和生活習慣都完全不同的家長,對于孩子教育的內(nèi)在需求和認同感也肯定是不一樣的。面對著眾多各不相同的家長,就需要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在溝通上掌握一些智慧和技巧,這就要求教師要保持尊重的理念,尊重家長現(xiàn)有的認知能力和育人理念,采用尊重方式對家長進行巧妙地引導,而不能一味地抱怨和排斥,也可以組織、邀請一些家庭教育的專家,或者通過舉辦親子家長會、家長開放日活動等形式,讓家長走進學校、走進教室、走進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世界,了解孩子的基本狀態(tài),從而與教師、與學校形成教育的合力,為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出屬于家長應有的貢獻。
2.凸顯尊重,融入為核心
為了強化家長與學校之間的共融共通,學校層面就應該創(chuàng)設更多契機讓家長能夠融入學校中來。為此,我們除了建立學校層面的家委會之外,還積極籌劃了年級層面、家庭層面的家委會,很多不方便學校和教師出面的事情,我們都交由家委會成員來解釋、來動員。這樣就給了很多樂于為學校奉獻而又有能力為學校奉獻的家長以更廣闊的空間,讓更多的家長直接參與到學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來,使得更多家長的家庭教育更加理性,更加有實效,也使家長與教師之間有了更加順暢的溝通。
總而言之,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渴望被尊重,學校是育人場所,更應該遵循著生命個體內(nèi)在的認知需求,充分尊重學校維度下的教師、家長和學生,讓這三者都在教育管理中尊重理念下被充分認可,被充分欣賞,從而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的思維動力,使他們?yōu)閷W校教育管理工作效益的有效提升貢獻出屬于自己的力量。
[ 參 考 文 獻 ]
[1] 盧小陶,余雪蓮,杜德櫟,丘苑.人文關懷視角下的現(xiàn)代小學教育管理探析 [J]. 基礎教育研究,2017 (3).
[2] 汪易楠. 優(yōu)化溝通藝術,搭建家校橋梁[J]. 新智慧,2018(13).
(責編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