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春玲 冉婷婷
摘 要 我們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都需要有一定的生存能力,要想更好地生存就需要具備一些其他的能力。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基本的就是需要具備一定的交流能力,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作為幼兒園的學生,在小時候就培養(yǎng)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是保障他們能夠在社會上生存和發(fā)展的必備條件。而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培養(yǎng)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首先就是要提升他們的分享行為。本文主要分析了培養(yǎng)幼兒分享行為的重要性以及策略。
關鍵詞 分享行為;重要性;策略;人際交往能力
中圖分類號:D0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1-0035-01
作為幼兒,他們的心智發(fā)展還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階段。幼兒園的老師在進行教育時,為他們講解分享行為內(nèi)涵和本質(zhì)是無法讓他們真正理解什么是分享的。但是教師卻可以以自己的行為作為榜樣,在與他們的相處過程中貫徹和落實分享行為,讓他們能夠在真實具體的環(huán)境中去感受分享行為的奧秘。教師通過一些合理恰當?shù)姆椒▽τ變哼M行引導,讓他們能夠自愿主動地去和別人分享,并且能夠一直保持這種心理,這樣才能讓它們的分享行為更加穩(wěn)定長久,才能讓他們在生活中自覺地去分享。
一、培養(yǎng)幼兒園分享行為的重要性
(一)分享的過程中促進了語言表達和交流技能
當幼兒在與別人進行分享的時候,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與別人進行溝通交流。這個過程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交流能力,讓他們能夠更清晰明了地將自己的思想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對提高他們自身的能力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由此可見,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不僅僅能夠讓他們擁有分享的優(yōu)秀品質(zhì),也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幼兒的分享行為還可以幫助其日后與人交往、合作
我們處在一個群體中,必不可少地要和別人進行交往合作,在幼兒時期,讓他們懂得與別人分享,能夠為他們以后和別人進行交往、合作提供很好的基礎。由此可見,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對幼兒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養(yǎng)幼兒分享行為的策略
(一)幼兒園教師要為幼兒樹立榜樣
在學校,老師的一些行為動作通常是幼兒模仿的主要對象,老師的行為舉止通常能夠讓他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在與幼兒相處時,能夠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保證自己的行為能夠?qū)λ麄儺a(chǎn)生好的影響。比如:老師在和幼兒吃飯時,主動將一些食物分享給學生;當自己有一些令人高興的事情時,可以在班級上進行分享,并要求學生能夠在全班分享自己的一些開心的事兒;當進行一些活動課時,老師可以主動地問他們是否愿意邀請自己和他們一起玩。當他們感受到與別人分享為他們帶來的快樂時,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與別人分享一些東西,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良好的分享行為。所以,幼兒園老師要時刻保持好的形象,以身作則,時刻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幼兒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營造溫馨的氛圍
我們每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都離不開周圍環(huán)境對我們的影響,尤其是作為幼兒園的學生來說,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1)物質(zhì)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目前,許多幼兒園的校園環(huán)境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變,不管是內(nèi)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朝著有利于幼兒成長的一面發(fā)展。比如,在一些幼兒園,他們在學校的公共場所設置一個分享平臺,幼兒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別人,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分享帶來的樂趣。再比如,學校會在一些場所放映相關的視頻,書寫一些文字圖畫等,通過這些他們能夠了解到什么是分享行為,即使他們對分享行為的概念沒有具體地了解,但是他們卻能夠真正學習到分享行為,并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2)心理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每個人的心理都是不同的,但是作為幼兒,他們的心理是非常純粹干凈的。周圍的環(huán)境都能對他們產(chǎn)生影響,他們會學習和模仿周圍的事物。因此,教師要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去分享一些自己的經(jīng)歷,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和別人分享。同時老師也要對幼兒進行引導,可對他們進行贊賞、給他們微笑的面容等等,這樣能讓他們的內(nèi)心受到極大的鼓舞,讓他們?nèi)プ龀鲆恍┓窒硇袨?。另外,幼兒分享行為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在學校,家庭對他們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學??梢远ㄆ陂_展相關的活動,邀請家長到學校,為他們講解分享行為對于孩子的重要性,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言傳身教。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心理上的環(huán)境,讓幼兒對分享行為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自覺去做出一些分享行為。
(三)激發(fā)幼兒的分享意識
幼兒在四歲左右開始就能夠根據(jù)別人的行為動作,推測出他們的情緒。自然而然的,他們也能夠根據(jù)別人的行為動作去推測行為的好壞。為了能夠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分享行為,激發(fā)他們的分享意識是非常關鍵的。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來激發(fā)幼兒的分享意識。一旦幼兒有了這種分享意識,他們就會做出具體的分享行為。
三、結(jié)束語
在幼兒園時期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能夠讓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更加成熟,讓他們更早地去接觸社會,學會與人交往合作。從以上分析來看,在幼兒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分享行為,對他們自身的發(fā)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更好地培養(yǎng)這種行為,還需要制定一系列可行性的策略,才能夠保證幼兒分享行為能夠貫徹到日常教學和生活中。
參考文獻:
[1]葉文君.移情訓練對幼兒分享行為的影響有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1994(03):34.
[2]高嚴.玩具對幼兒分享行為的影響研究[J].消費導刊,2008(0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