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琳
摘 要:貧困生是高校中一個特殊群體,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并做好學生資助管理和教育輔導一直是高校的重點工作。新形勢下,高校貧困生家訪活動本著資助育人的目的,形成了一套體系及相應保障機制,對了解學生家庭實際、構建家校合作新形勢及宣傳國家資助政策具有重要價值。但家訪工作應杜絕作秀,可通過創(chuàng)新家訪形式與內容、完善家訪考評機制、深化全方位育人格局等舉措,使家訪工作落地生根。
關鍵詞:輔導員;貧困生;家訪工作
貧困生是高校中一個特殊群體,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并做好學生資助管理和教育輔導一直是高校的重點工作。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增進學生家長與學校、輔導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尤其是貧困生的真實家庭情況,山東省高校工委自2008年開始,印發(fā)《關于在2009年寒假期間開展“千名輔導員訪千家”活動的通知》后,全體輔導員積極響應、熱情參與,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貧困生家訪目的明確、指向鮮明
國家相關數據統(tǒng)計,2018年我國貧困標準線為人均收入不低于3200元,且有正常的社會保障。這些年來,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guī)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但全國農村貧困人口仍占有一定比重,高校中申請貧困生的人數約有240萬人,占高校學生總數的20%左右。貧困生作為高校輔導員的重點關注對象,常常會遇到家庭經濟問題、心理問題等,而開展家訪能為貧困生工作提供抓手,對開展資助工作提供幫助。
1.了解學生家庭狀況,針對家庭實際精準施策
總書記上臺后,對國家扶貧高度重視,強調“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強化作風建設,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為保證每位學生都能有學上、都能上起學,國家對于貧困生資助力度較大,但在政策審定中較為寬松,容易導致一些貧困生的虛假申報問題。輔導員進行家訪,一般是從貧困生庫中抽取家庭較為貧困的尤其是孤兒、單親、有心理異常等方面的學生作為樣本,后經學院審定和出行路線規(guī)劃確定相應人選。因而,輔導員通過貧困生家訪,能夠實地考察貧困生的家庭真實情況如居住條件、經濟條件、人員組成、家庭有無人員患病等,對貧困生認定進行嚴格把關,避免謊報瞞報、虛假申報,將貧困生的資助工作做細、做好、做實,讓真正的貧困生能夠享受到國家和學校的關懷。
2.與學生家長溝通,構建家校合作新形式
高校承擔起教書育人的重任,而家校合作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形式。由于學生成長的原生家庭千差萬別,每個學生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也有較大出入,而貧困生家訪能夠深入學生家庭,了解學生原生家庭狀況,成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形式?!伴_展高校家訪工作,不僅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如學生資助管理、心理疏導、職業(yè)規(guī)劃以及就業(yè)、擇業(yè)指導等,更能促進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強大的育人合力?!盵1]貧困生家訪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家長也在家訪中了解到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等情況,增加與學校的情感交流。家校之間的高效率合作,使得學生在一中被關心、有愛的環(huán)境中呵護成長,最終成為可造之材。
3.宣傳國家資助政策,傳遞社會正能量
近幾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脫貧問題,脫貧攻堅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guī)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國家和學校為了鼓勵貧困學子上的起學、能有學上,在開學初設有綠色通道,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和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在學期間設有國家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一次性困難補助等,為學生的在校生活提供保障。國家目前也是處在脫貧攻堅的緊要關頭,對脫貧攻堅事業(yè)也是有必勝的信心、決心,能夠迎難而上、真抓實干、精準施策。除上述國家與學校資助政策之外,社會上也有許多人投身資助行列,做了眾多善事善行。高校輔導員開展貧困生家訪,為學生及其家人送去了溫暖?!胺鲐氈卦诜鲋尽?,些許的慰問品對學生家庭來說可能是杯水車薪,但這份真情與關懷定能幫助學生成長與成才,成為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二、貧困生家訪務求落地、杜絕作秀
開展貧困生家訪工作不是做秀,其目的應是進一步了解和幫助貧困學生,希望在國家和學校的資助下成長成才,成為家庭的頂梁柱。因而貧困生家訪在保證一定量的基礎上,也要求保證其質量,不能流于形式。
1.創(chuàng)新家訪形式與內容
目前高校輔導員家訪多以少量慰問金和慰問品表達國家和學校對于學生的關愛,形式較為單一。因此應創(chuàng)新貧困生家訪工作的內容,不能拘泥于一成不變的內容與標準,加強對每個受訪學生的基本情況的了解,包括家庭成員情況、經濟收入來源、目前面臨的問題、需要提供的幫助等。只有做到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才能在家訪過程中深入人心,讓貧困生家庭感受到家訪的誠意和學校對貧困生關愛,以免造成找不到訪談話題、訪談內容不符合等情況。[2]應該在堅持傳統(tǒng)走戶入訪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書信、網絡、電話等形式增進學生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感情。應推動家訪活動常態(tài)化,在日常的家訪安排基礎上,充分利用寒暑假、重大節(jié)假日集中開展家訪活動,將家訪活動與學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相結合,積極構建家訪活動長效機制。
2.完善家訪考評機制
高校輔導員承擔起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任,在日常事務中起到重要作用。作為輔導員,要本著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奉獻自己的愛心,努力做到關心每一位學生、了解每一位學生。貧困生家訪應注重日??己?,對聯系學生家長的次數及時間做好統(tǒng)計,制定一套量化標準考評家訪的質量,可以作為輔導員工作及職位晉升的依據。同時輔導員應重視貧困生家訪工作,避免將家訪工作流于形式,注重相關資料的留存。也可把貧困生家訪工作作為教育部門、高校、院系的一項重要評估指標,為貧困生家訪工作提供保障。
3.深化全方位育人格局
高校貧困生家訪活動應起到“一個活動三個促進”作用,即貧困生家訪活動能促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教育,促進學生資助工作實現精準資助,促進學校創(chuàng)建和深化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格局。[3]我們應充分認識到貧困生家訪是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國家和學校應給與高度重視,將貧困生家訪列入學校的教育教學重要內容常抓不懈,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相關的教育內容、政策保障、資金支持、考核指標、獎勵機制,構建政府、社會、家庭、學校“四位一體”的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新格局,提升貧困生家訪活動的育人價值。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曾說過:“學校教育如果不與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就顯得蒼白無力。”高校輔導員開展貧困生家訪,既是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開展資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家訪,能夠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交流,構建家校合作新形式,為深化全方位育人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尹作發(fā).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1(11):67.
[2]佟明明.貧困生家訪——高職輔導員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新平臺[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11):81.
[3]黃上峰.精準資助視角下高校貧困生家訪活動的內涵、原則和實現路徑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8(4):99.
(作者單位:山東職業(yè)學院,山東濟南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