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燦 羅樂 劉瀟
工會是一所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工會的思政教育活動質量,直接關乎每位教職工的切身利益。本文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為例,通過工會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和參與人員的活動反饋,探索高校工會在學校教職員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fā)揮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政策建議和改進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但仍有極少數高校教職工在課堂上不傳授專業(yè)知識、不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給青年學生造成消極影響。有鑒于此,由專業(yè)部門對高校教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高校工會是黨領導下自發(fā)形成的群眾組織,教職工均是自愿加入,工會會員遍布高校各個學院、各個職能部門,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先天的組織優(yōu)勢與資源優(yōu)勢。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工會舉辦的“關于開展教職工學習十九大知識問答活動”為例,當日就吸引了734位教職工參與活動(約占學校在崗教職工總數的70%),不但學習了十九大的知識、領會了新時代的精神,同時還獲得了職工福利。該活動在廣大教職工群體中反響熱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充分反映了高校工會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具備先發(fā)優(yōu)勢,工會工作對廣大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具有較強的引領作用,值得深入研究探討。
課題組梳理了2013年至2017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工會開展的社會教育活動,近五年共計組織15場,參加人數達565人(詳見下表):
課題組對學校部分教職工進行了采訪,受訪人數為17人。根據采訪記錄整理,精煉代表性結果如下:
A:經常參加工會組織的活動,包括春游、秋游、健步走等,可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結交同事、朋友,更廣泛地了解學校情況。
B:今年新入職的海歸教師,報名參觀掛甲峪村,聽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朝起同志講述奮斗史,他帶領鄉(xiāng)親們走山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使貧困的掛甲峪村改頭換面,變成一個資源投入集約化、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商品銷售國際化、分配方式股份化、社會福利精準化、人居條件別墅化的時代新村,增強了自己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信心與責任心,要通過言傳身教,把張書記的精神傳遞給學生。
C:自己是外聘員工,校工會積極推動非事業(yè)編制人員加入工會這個“大家庭”,非常暖心。自己要在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服務好廣大師生。
D:希望工會能夠加強信息化建設,目前各類活動、填表還是以紙質、手工填報為主,比較麻煩。
綜上,教職工的反饋基本上是正面的,對工會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大多持肯定態(tài)度。
高校工會涵蓋了全體教職員工,是高校最廣泛的社會性組織,扮演著教職工“娘家人”的特殊角色,具有覆蓋范圍廣、組織網絡嚴密等特點,易于開展各項工作。
3.1 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豐富工會職能
前述包括社會教育活動在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逐漸成為學校工會開展青年教師工作的重要抓手,凝聚了人心、匯聚了力量,受到學校黨政的肯定、教師群體的歡迎,被學校評為“2016年度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優(yōu)秀活動”。
高校工會工作直接面向廣大教職工,其工作宗旨在于維護教職工切身利益,日常工作中與教職工聯系緊密,是教職工利益維護者與代表者。通過保障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利用向教職工傳達價值觀念對學生形成間接影響,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層面上,高校工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范圍廣、力度大。
3.2 堅持思想引領,提升思政素養(yǎng)
每年新教職工入職后的幾個月內,由工會牽頭,黨委宣傳部、人力資源處、教務處等職能部門協(xié)同配合,組織學校優(yōu)秀教職工及新入職職工代表赴社會實踐基地開展思想政治主題教育活動。目前已經掛牌的社會實踐基地包括山西省長治市武鄉(xiāng)縣抗戰(zhàn)紀念地和北京市平谷區(qū)掛甲峪村。
從2014年至今,累計超過160余名教工參加了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教工會員通過參觀革命紀念館、觀看抗日情景劇,增進了對紅色歷史的了解,增強了對國家未來發(fā)展的信心,堅定了身為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校工會通過組織主題實踐活動,引導教工群體通過“體驗式教育”感受民族精神和時代責任,促進教工會員提升師德意識和服務意識,并身體力行地把主題教育活動推薦給周圍的師生,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平時的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中。
3.3 關注教工群體,促進學校發(fā)展
工會工作注重提升教職工思想政治素養(yǎng),利用會員廣泛的優(yōu)勢,幫助新入職青年教師快速融入學校,認識彼此、融洽關系;鼓勵青年教師發(fā)現社會新矛盾新問題,激發(fā)科研創(chuàng)造活力,不斷增長閱歷、拓展視野,也是工會的職責和使命。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工會定期舉辦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通過以老帶新、教學培訓、公開課觀摩、教學基本功大賽等多種形式幫助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保障教育教學質量。新入職教師在比賽中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彼此了解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實現教職工群體的互幫互助,相互促進。在“以老帶新”過程中,青年教師受教育、受啟發(fā),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增強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實現“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的統(tǒng)一”。
4.1 教育持續(xù)性有待加強
教育職能是促進高校工會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工作中理論聯系實際,貫穿至學校教學、科研、學生管理和服務的方方面面。目前工會組織的主題教育活動已具備優(yōu)質內容和靈活多樣的方式,但活動存在一定重復性,無法進行持續(xù)性教育學習,即活動面向未參加的群體,而已參加過活動的教職工則難以獲取進一步的學習途徑。
工會活動可將教職工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工作需求,與國家、社會、人民的期待相結合,設計系列型活動,既面向新會員,又適合老會員,擴展活動受眾群體,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入腦入心,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師德師風。
4.2 渠道廣泛性有待加強
新媒體信息渠道的迅速發(fā)展,既是高校工會工作的機遇,亦是挑戰(zhàn)?;ヂ摼W移動端融媒體覆蓋面和影響力逐漸增加的情況下,校工會的思想政治工作可在傳統(tǒng)模式下有所創(chuàng)新,利用新媒體高效傳播的優(yōu)勢拓展傳播渠道,增加影響力。在做好線下工作基礎上,新增線上報名、學習渠道,鼓勵教職工會員在工作時間之余學習思想道德理論和方法,打破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限制。
繼續(xù)豐富學習方法,結合教育文化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休閑娛樂相結合。
高校中許多部門均不同程度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工作,比如教務處、研究生院會邀請名師名家對新進教師進行授課,組織人事系統(tǒng)開展的社會調研活動,宣傳部門組織的意識形態(tài)培訓。但與工會相比,這些活動灌輸多、互動少,理論過深,部分知識比較陳舊、枯燥,形式大于內容,效果不夠理想;同時,部分活動參與有身份限制,比如要求專職教師或是中共黨員,很難像工會這樣有如此普遍和深入的影響力。因此,工會應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積極采取措施,發(fā)揮工會在教職工思政方面的正面宣傳與引導作用。
5.1 將思想教育工作置于首要位置
工會工作覆蓋范圍廣、內容多,在開展各類工會活動時,應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線,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首要位置。工會工作者作為活動的策劃和組織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養(yǎng),對新形勢下黨的工作方針有全面的認識,從而更好的將新知識、新思想融入思政工作中,貫穿于各類形式多樣,主題豐富的活動中,向教職工宣傳先進的思想與文化,使其積極配合工會思政工作的開展。同時,將做好思政工作作為工會工作的主要目標,找準組織工作定位,充分發(fā)揮工會的職能優(yōu)勢與組織優(yōu)勢。一方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采取主動態(tài)度,積極深入第一線,開展思想教育、幫扶工作,與職工建立起更和諧、融洽的關系,為黨政領導決策的制定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將教職工特點與思政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就教職工關心的思想政治問題進行調研,開展有深度、有內涵的思政活動,從而把握新形勢下教職工思想動態(tài),更好的發(fā)揮工會的組織引導作用。
5.2 堅決維護教職工權益
工會是指在我黨領導下獨立展開自主活動的群眾性組織,它所代表的主要是高校大部分職工,因此工會要始終堅持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針,堅決維護廣大教職工的政治權益、經濟權益等,真心真意為廣大教職工謀福利。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工會員工要具有群眾意識,牢記自己也是眾多教職工中的一員,從而想群眾所想,憂群眾所憂,以主人翁的身份去策劃、組織、開展活動,將教職工的利益始終放在首位,做教職工的代言人。其次要提高教職工對工會組織的認同度及工會活動的積極性與參與熱情,這便需要工會做好廣大教職員工的服務者與維護者,與基層教職工零距離溝通,傾聽教職工心聲,緊抓教職工思想動態(tài),了解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煩惱,明確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維護教職工的情緒穩(wěn)定,保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進行。
5.3 創(chuàng)新思政工作方式方法
思政工作是工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創(chuàng)新思政工作方式方法,是推進思政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選擇。首先可以加強工會的組織宣傳工作,高校工會會員覆蓋范圍廣,人員多,部分教師上課時間靈活,因此可以利用現代化的通訊方式,比如微信、QQ等工具進行線上交流,加強各工會成員間的溝通;利用微博、貼吧、朋友圈、公眾號等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身邊的先進事跡、好人好事,定期發(fā)起線上討論活動。其次,工會可以構建“點—線—面”的組織模式,和黨小組、黨支部相結合,形成以部門為最小單位的工會小組,選出小組負責人,鼓勵工會小組自發(fā)組織活動,使小組工會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并進行先進工會小組與先進負責人評選,調動教職工積極性,增加工會活動的趣味性、互動性和參與性,有利于為高校工會思政工作的開展拓寬途徑。
5.4 建立工作考核評判機制
工會工作應建立健全考核評判機制,來確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推行。一方面,建立以教職工滿意度為基準的工會工作成果評判機制,讓教職工對工會的階段性工作進行評分,對每一次的工會活動進行教職工滿意度調查,提高教職工在工會發(fā)展中的參與度與積極性,有利于工會及時把握教職工活動特點,為工會思政工作的開展進行有效指導,適時調整工作路線,對思政教育工作進行改進與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形成完善的教職工思想政治考核評價機制,對教職工進行常態(tài)測評,采取思想匯報、員工座談、成果展示、互檢互查的形式,對教職工的政治學習情況、工會活動參與度、思政工作落實情況等方面進行跟蹤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采取一定獎勵與激勵措施,提高教職工對思想政治學習的重視程度,使思想政治宣傳融入教職工的日常學習工作中。
(作者單位:1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發(fā)展規(guī)劃處 2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生工作部 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