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控制中的價值。方法:本次對象為我院住院患者116例,納入時間2016年2月-2019年2月,按入院順序分為2組:58例對照組采用經(jīng)驗性治療,58例實驗組結合微生物檢驗結果治療,評定2組的感染控制情況。結果:實驗組感染發(fā)生率為34.4%,比對照組的53.4%低。實驗組感染控制率為95.0%,比對照組的80.6%高,差異明顯(P<0.05)。結論:通過對住院患者進行微生物檢驗,可降低感染發(fā)生率,保障治療效果,值得向臨床推廣。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感染控制;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在醫(yī)院的日常工作中,預防和控制感染是一項重要內容,及時處理和治療已發(fā)生感染的患者,可預防感染加重,促進早日康復。微生物檢驗是一種常用的檢驗方法,在感染病的檢驗和診斷中,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1]。為進一步判定微生物檢驗的應用效果,本文將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116例患者作為對象,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本次對象為我院住院患者116例,納入時間2016年2月-2019年2月,按入院順序分為2組:58例實驗組中,女23例(39.7%),男35例(60.3%),年齡23-69歲,平均(45.5±3.3)歲;住院時間3-24d,平均(12.9±1.8)d。58例對照組中,女24例(41.4%),男34例(58.6%),年齡23-70歲,平均(45.6±3.4)歲;住院時間3-25d,平均(13.0±1.9)d。116例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無意識障礙,未合并器質性疾病。2組的一般資料統(tǒng)計無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基于醫(yī)生的工作經(jīng)驗,選用合適藥物抗感染。實驗組則基于微生物檢驗結果進行治療,具體包括:(1)采集患者的血液標本、分泌物標本,用HX-21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進行檢驗,使用配套試劑鑒定細菌。(2)檢驗人員利用所掌握的細菌學知識,檢驗和分析細菌感染源。對于可能存在感染源的部位,進行徹底的消毒、清潔處理,預防感染發(fā)生。(3)用稀釋法進行藥敏試驗,觀察微生物的檢查結果,同時選用合適藥物對癥治療。
1.3 觀察項目 ?(1)觀察2組的感染發(fā)生情況,分為輕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輕度感染:癥狀輕,不影響患者生活;中度感染:癥狀明顯,給生活帶來不便;重度感染:癥狀嚴重,疼痛難忍,影響患者生活。(2)觀察2組的感染治療結果,標準:癥狀消退,致病菌消失,表明疾病治愈;癥狀改善,致病菌消失,表明疾病控制;癥狀未變化,或加重,表明治療無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文中數(shù)據(jù)錄入SPSS18.0,感染發(fā)生率、治療結果屬于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實施卡方檢驗。P<0.05,差異明顯。
2 結果
2.1 感染發(fā)生情況比較 ?分析得知,實驗組感染發(fā)生率為34.4%,對照組感染發(fā)生率為53.4%,差異明顯(P<0.05),見下表。
2.2 感染控制情況比較 ?分析得知,實驗組感染控制率為95.0%,包括治愈11例(55.0%),控制8例(40.0%),無效1例(5.0%)。對照組感染控制率為80.6%,包括治愈11例(35.5%),控制14例(45.2%),無效6例(19.3%),差異明顯(χ2=4.387,P=0.036)。
3 討論
醫(yī)院是患者的聚集場所,存在各種病菌,加之醫(yī)院環(huán)境潮濕,病菌存活時間長。傳染源多經(jīng)過血液、空氣等途徑傳播,導致免疫力差的患者感染,加重原發(fā)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治療費用,延長住院時間[2]。當前,臨床多采用廣譜抗菌藥治療院內感染的患者,可控制感染癥狀,但是同時也會增加細菌耐藥率,影響后期治療的進行。
微生物檢驗是控制醫(yī)院感染的主要手段,通過對病原菌的分析和檢測,了解感染的具體情況,結合檢驗結果給出防控措施。相較于其他的檢驗手段,其具有這樣幾點優(yōu)勢:(1)及時發(fā)現(xiàn)感染源,隔絕傳染源頭。一旦發(fā)現(xiàn)感染情況,立即采用微生物檢驗技術減少或隔絕病原菌,為后期治療提供依據(jù)。(2)隔絕傳播途徑[3]。由于病房、手術室的感染幾率較大,可借助微生物檢驗來明確感染源,便于保護患者,切斷病原菌的傳播途徑。(3)保護易感人群。由于易感人群免疫力、抵抗力弱,利用微生物檢驗技術加強對患者呼吸道、腸道菌群的監(jiān)測,能夠保護易感人群,降低感染發(fā)生率。(4)微生物檢驗還可作為醫(yī)療用品、醫(yī)療器械的監(jiān)測方法,提高醫(yī)務人員的滅菌、消毒意識,減少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此外,定期對患者進行微生物檢驗,能夠幫助醫(yī)生更改用藥方案,提高治療效果[4]。
本研究中,將116例住院患者分為2組,結果顯示:實驗組感染發(fā)生率為34.4%,比對照組的53.4%低,差異明顯(P<0.05)。說明:對住院患者進行微生物檢驗,能夠降低感染發(fā)生率,控制感染程度。在感染控制率上,實驗組、對照組分別為95.0%、80.6%,差異明顯(P<0.05)。說明:微生物檢驗的實施,能夠及時、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感染情況,從而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提高臨床療效,和劉曉琴[5]報告相似。
綜上,通過對住院患者進行微生物檢驗,有利于早期發(fā)現(xiàn)和阻斷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群,有效降低感染發(fā)生率,保障治療效果;對于增強醫(yī)生送檢意識,提高送檢率也有積極意義,值得向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李美麗.微生物檢驗在醫(yī)院感染控制中的臨床意義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1):4141-4142.
孫應賢.微生物檢驗在醫(yī)院感染控制中的價值探討[J].今日健康,2016,15(12):350-350.
羅華山.現(xiàn)代微生物檢驗用于疾病感染控制的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1):143-144.
張帆,代嬌.微生物檢驗對醫(yī)院感染控制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8,12(20):232.
劉曉琴.微生物檢驗在醫(yī)院感染控制中的價值分析[J].智慧健康,2018,4(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