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越華
7月15日《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出臺,《意見》中明確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兑庖姟窂娜轿桓深A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三個方面,詳細列出了15個專項行動計劃。第2個專項行動是實施合理膳食行動。專項行動中明確提出“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礎”、“加強營養(yǎng)和膳食指導”及“推進食品營養(yǎng)標準體系建設”等觀點。
作為專業(yè)的健康媒體,本刊一直以傳播權威性、科學性的健康新知,引領健康正確的生活方式為初心;以提高我國民眾健康水平為己任。本期特此編發(fā)此文,希望能使廣大讀者獲益。
炎炎夏日即將結束,雨季也悄悄接近尾聲,降水減少,空氣干燥,氣溫漸涼。還有少不了的“秋老虎”,這段時間我們身體要在不同的季節(jié)轉換,想要健康少生病,吃就不可掉以輕心。
食物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平衡膳食。2016年中國營養(yǎng)學會發(fā)布的每日“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共分5層,各層面積大小不同,體現(xiàn)了5類食物和食物量的多少;5類食物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類、奶類、大豆和堅果類以及烹飪用油鹽。
谷薯類位于最底層,是膳食能量的主要來源,《黃帝內經》中也將“五谷為養(yǎng)”放在第一位。每天應該攝入谷、薯、雜豆類在250~400克之間,其中全谷物(雜糧)50~150克,新鮮薯類50~100克。南瓜,富含鉀,也是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山藥富含多糖、皂甙、尿囊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調節(jié)等功效,同時它富含淀粉,可作為主食的一部分,不僅增加膳食纖維,而且它含有的一種多糖蛋白質混合物“黏蛋白”,還有潤肺功效。
第二層是蔬菜水果類,秋季是各種瓜果蔬菜成熟的季節(jié),每天蔬菜攝入量應在300~500克,水果200~350克。蔬菜包括葉菜類、鮮豆類、茄果瓜菜類、菌藻類等。深綠色蔬菜一般占總體蔬菜攝入量的1/2以上,比如菠菜、西芹、油麥菜、西藍花和西葫蘆等。秋葵是近幾年比較熱門的蔬菜,口感爽脆多汁,有保護腸胃、補鈣護肝等作用,在食用前,需要用沸水稍微焯一下,以去澀感。秋葵燉蛋、秋葵燉豆腐,都是低脂肪且易吞咽好消化的營養(yǎng)佳肴。
預防“秋燥”,“潤”字當先。水果,顧名思義一定含有相當量的水分。秋梨口感柔軟、清淡、細密,中醫(yī)有“五臟配五色”之說,白色入肺,生津潤燥、清熱化痰,和“平價燕窩”銀耳做搭配,滋陰潤肺。石榴、蘋果、葡萄柚、獼猴桃等也是在秋季上市的水果。
第三層的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是優(yōu)質蛋白質、脂肪和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主要來源。建議每天畜禽肉的攝入量為40~75克,且少吃加工類肉制品;魚、蝦、蟹和貝類的攝入量為40~75克,“秋風響,蟹腳癢”金秋十月來1只大閘蟹也未嘗不可。推薦每天1個雞蛋,吃雞蛋不棄蛋黃,因為蛋黃中有著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如膽堿、卵磷脂、葉黃素等,無論多大年齡都具有健康益處。
第四層的奶類、大豆和堅果類往往是我國居民容易忽視的。每日攝入相當于鮮奶300毫升的奶類及奶制品,有利于補鈣預防骨質疏松。大豆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1份20~25克大豆相當于北豆腐60克、南豆腐110克、內酯豆腐120克、豆腐干45克或豆?jié){360~380毫升。10克的堅果仁如2~3個核桃,一把松子仁等。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可以把堅果仁磨成小顆粒狀拌在無糖酸奶里,這樣奶制品和堅果就都攝入了。
另外,我國居民食鹽用量普遍較高,限制鹽的攝入是我國的長期目標,每日食鹽攝入量4~6克,烹調油不超過25~30克。烹調方式可選擇能夠保留水分比較多又不需要過多油鹽的烹調方式,如清蒸、清燉、煲湯。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jié),食物的選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挑選當季特色食材,合理選擇烹調方式,制作健康營養(yǎng)餐就會變得得心應手。
最后,秋季補水也相當重要,每日1500~1700毫升白開水就是最經濟最方便的補水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