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光
四川的茶,從陸羽茶經談到的彭州茶到今天名氣甚大的峨眉竹葉青、從經典的蒙頂甘露再到馳名中外的宜賓茶,都有著甘芳的茶味與不盡的茶事,各地的茶園也如珍珠般的散落在四川境內。
如果要談起四川古老的茶事,不妨從“天府南來第一州”的邛崍說起。邛崍的名字就很特別,邛崍原稱“臨邛”,這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是沃野千里的川西平原一部分,白沫江在這里流淌千年,在漫長的時光里,天府之國豐饒的物產從這里源源不斷地輸出、外來的物品堆滿航道與集市。因為地處要道,在朝代更迭中,都城聚落的興亡與盛衰也交替演出。悲歡千年,邛崍依舊是一座浪漫之都。
三月的邛崍,油菜花漫天地開,田野是無邊的金黃,空氣里都是花的濃馥,化不開的甜美之季。而在邛崍的里仁街,流傳著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西漢司馬相如與邛崍富商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相愛,文君夜奔相如,婚后“文君當壚,相如滌器”。如今“文君井”仍在,琴音杳杳。
邛茶之名,著稱于世已久。漢有楊雄、司馬相如,他們皆飲茶。秦漢之間,成都、邛崍一帶民間飲茶一定蔚然成風。唐朝的邛崍,是茶馬古道的重要節(jié)點,那時候的邛崍茶鄉(xiāng),已名聞天下。
茶與器都是相關聯(lián)的。“邛窯”是中國古代的著名瓷窯之一。這一窯口或始于東晉,興于隋,盛于唐,直至南宋。至今在邛崍仍可見諸多隋唐古窯遺址,邛窯的黑盞與建盞非常相似。除了茶與器,邛崍還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和使用天然氣的地方,古火井遺址,在今火井鎮(zhèn);油榨鄉(xiāng)天罡池還有三國時期的輸氣管道,是真正有內涵的古代“黑科技”了。
在邛崍的平樂古鎮(zhèn)上,周末的游客如織,古街人流量大,卻也能在江邊或街巷找得到安靜的地方,那些古老的青石板,木石結構的老寺廟,是暮鼓晨鐘中的悠悠過往。
從平樂古鎮(zhèn)的樂善橋往南數(shù)十公里外的騎龍山山脊上,可以看到一條長約一公里用鵝卵石鋪砌的古驛道,當?shù)孛耖g稱之為“官馬道”、“馬道子”。在這條茶馬古道上,似乎可以聽到一千年前的馬蹄聲和背夫的吁喘。平樂古鎮(zhèn)是昔日南方絲綢之路靈關道上的第一驛站,也是川藏茶馬古道上的重鎮(zhèn)。古驛道兩旁壘著高墻,大道順著山勢通往前萬。
在不遠處的花楸山,有李家大院。一萬多平米保存完好的李家大院系清代名商李洪楷所建。據說其祖上為避難由浙入川,到清咸豐年,李洪楷做茶的貿易成了邛圃崍首富。他有自己的百多號人的馬幫,配備刀劍和洋槍,從這里開始,將茶葉、草紙等源源不斷地運往西藏和甘肅、青海一帶。
傳說中康熙皇帝曾御賜“天下第一圃”,史料上未見記載,然邛崍茶的影響在清代確實甚為巨大。到清嘉慶年時,邛崍已年產茶葉200萬斤以上。1955年,邛崍被中央列為全國萬擔茶縣之一。
邛崍市茶葉產區(qū)分布在山丘20個鎮(zhèn)鄉(xiāng),分布在臨濟、夾關、平樂等地區(qū),該地區(qū)宜茶面積都在海拔600至1000米。茶園的茶樹品種良多,有群體種、福選9號、福鼎大白、名山白毫、云南大葉茶等優(yōu)質茶樹良種。山間時有云霧繚繞,因為土地肥沃,芽葉自然肥壯,所制成茶,經久耐泡。邛崍所制的文君綠茶、文君毛峰、天臺龍井等都曾暢銷國內外。因為四川最為盛行花茶和綠茶,邛崍的花茶和綠茶就在成都有很多的市場,前幾年還用蘭花來窨制茶,是花茶中的極品了。
邛崍還有歷史悠久的黑茶,當年的茶馬古道馱運的黑茶從西藏青海到新疆,邛崍黑茶的芬芳早已傳播。邛崍的黑茶工藝亦講究,產量大,味道也不錯。黑茶曾為“毛尖,金尖、金玉、金倉、老穰”五等,經久耐泡,具有獨特的品質和風格。邛崍干茶外形色澤黑褐,湯色橙黃,葉底黃褐,香氣純正。因為采用中小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茶多酚、兒茶素等含量較低,因此滋味較為醇和。
那天在花楸山,車子行駛了十數(shù)公里的山路,山間清寂,十余里竹林如海,農家院落零星分布于山間。往來車輛并不多,空氣清甜,脫離鬧市的清凈讓人心生喜悅。在這里的雷姐介紹,他們會依據花楸山的天然地形與古老的茶事,建起有茶味、有現(xiàn)代建筑理念的一流民宿群。
來到“天下第一圃”的巨大石碑前,只見遠山起伏錯落,茶園前梨花滿樹雪白,松杉林間野茶隱約可見。用這里的鮮葉,除了綠茶,亦可制出白茶、紅茶,同樣的花香濃郁。想來邛崍山間的茶,第一圃的故事將會以另一種形式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