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舉平
關鍵詞:DR;螺旋CT;診斷;胸腹部創(chuàng)傷
中圖分類號:R445.3;R445.4;R6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19.02.08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DR(digital radiography) and spiral CT (computed tomography) in acute thorax-abdominal injury. Methods: 88 acute thorax-abdominal injury patients checked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group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4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DR;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the CT. The diagnosis results were probed.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the ratio of Grade I and Grade II of imaging was higher while the Grade II of imaging was lower; the diagnosis accuracy was 100.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79.55%);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among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spiral CT can increase the diagnosis accuracy and imaging qualit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DR; Spiral CT; Diagnosis; Acute Thorax-abdominal Injury
腹部創(chuàng)傷主要分為開放傷與閉合傷,其中開放傷主要由于患者受到利器所傷,在臨床上多伴有腹腔內(nèi)臟器損傷[1]。而閉合傷主要由于碰撞等暴力原因造成的,患者表面無傷口,需要及時確定有無內(nèi)臟損傷,延誤手術時間會造成嚴重的后果[2]。而患者通常處于精神緊張狀態(tài),血壓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升高,腹痛是基本的癥狀,伴隨惡心、嘔吐等明顯癥狀。而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使得創(chuàng)傷的發(fā)生率明顯增高,創(chuàng)傷的類型也更加復雜,使得越來越多的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救治,需要及時提高創(chuàng)傷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本文通過對比DR與CT的診斷情況,現(xiàn)進行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調2013.5-2016.5于我院進行治療的胸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88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4例。納入標準:發(fā)病至入院時間均≤12h,均在入院后30min內(nèi)完成相關影像檢查,均為成年患者,最終經(jīng)過手術確診為胸腹部創(chuàng)傷,均知曉本文研究內(nèi)容并愿意參加。排除標準:存在手術禁忌者,創(chuàng)傷較輕無需進行檢查者。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22例,年齡為21-68歲,平均年齡為(45.51±5.41)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為0.5-11h,平均入院時間為(4.51±1.12)h;研究組男21例,女23例,年齡為21-68歲,平均年齡為(45.47±5.34)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為0.5-11h,平均入院時間為(4.48±1.11)h。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DR診斷,根據(jù)外科的首診情況與病情需要,對患者的胸、腹部分別進行斜、正位攝片,所用X光機為德國西門子生產(chǎn)的,掃描參數(shù)設置:電流500mA,電壓為55-85kV。
研究組采用螺旋CT進行檢查,所用設備為我院東軟菲利浦16排CT,掃描范圍包括患者的整個胸腹腔,層厚與層距均為5mm,獲得到圖像需要采用處理軟件進行重建,確保相關醫(yī)師能夠全方位、多角度進行觀察,并對微小病灶進行解剖與定位診斷。最后兩組患者均通過我院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影像醫(yī)師進行閱片,并出具影像診斷報告。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診斷情況及準確率進行對比。胸腹部的病變成像質量判定,其中Ⅰ級:成像效果最好,血管邊界成像清晰,無階梯狀的偽影,未出現(xiàn)斷層顯像;Ⅱ級:成像效果較好,相比Ⅰ級較差;Ⅲ級:血管顯示較為模糊,成像效果較差,呈階梯狀分布[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樣t檢驗,P<0.05表示數(shù)據(jù)有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成像效果
研究組成像效果上Ⅰ級、Ⅱ級均高于對照組,而研究組Ⅲ級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診斷準確率
觀察兩組患者診斷結果來看,均為肋骨骨折發(fā)生率較高,其中研究組診斷準確率100.00%高于對照組79.55%,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救患者大部分具有危重、急等特點,不及時采取急救措施,會錯過搶救的最佳時間。由于患者疾病種類較多,臨床工作較為復雜,醫(yī)護人員在治療與護理中會出現(xiàn)相關隱患,導致患者及其家屬不滿,造成一系列的醫(yī)療糾紛,常規(guī)護理急救程序無法滿足患者的需要[4]。
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的關鍵在于是否出現(xiàn)內(nèi)臟器官的損傷,而內(nèi)臟損傷后,患者容易引起休克與出血情況,病情處于危急狀態(tài),需要及時診治,臨床死亡率較高。因此在患者入院時,需要及時根據(jù)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對病情進行綜合分析診斷。本文通過對胸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采用DR與CT進行對比診斷,結果顯示肋骨骨折發(fā)生率較高,研究組成像效果上Ⅰ級、Ⅱ級均高于對照組,而研究組Ⅲ級低于對照組,其中研究組診斷準確率100.00%高于對照組79.55%。DR診斷圖像表現(xiàn)為肋骨內(nèi)的線樣低密度影,少數(shù)會出現(xiàn)斷端錯位,對于肋骨骨折診斷較為明確;但DR由于分辨率較低,導致陰影會出現(xiàn)重疊,對部分隱匿的骨折存在漏診誤診的情況,而CT能夠通過立體成像進行全方位觀察,對骨折進行明確診斷[5]。且部分腹部外傷者,DR片通常無法顯示,只能提示存在病變的可能,而CT能夠及時清晰觀察臟器的損害范圍及具體的嚴重程度。
綜上所述,相比DR通過CT對胸腹部創(chuàng)傷的患者進行診斷,準確率較高,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 1 ]陳藤,王志剛.急診腹部創(chuàng)傷患者B超與CT診斷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7):106-108.
[ 2 ]陳偉楚,陳志輝.B超與多層螺旋CT診斷急診腹部創(chuàng)傷臨床價值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5,25(11):2063-2064.
[ 3 ]侯任昉,李和蒞,黃麗等.腹部創(chuàng)傷定點超聲檢查對急診腹部閉合性創(chuàng)傷的臨床診斷價值[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7,34(5):840-843.
[ 4 ]王秀波,趙建明,楊軍艦等.DR與螺旋CT診斷急診胸腹部創(chuàng)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3):72-74.
[ 5 ]吳有國.對比分析多層螺旋CT與B超在急診腹部創(chuàng)傷診斷中的臨床效果[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7,1(1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