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皓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變化,高考考試制度的變革,高中歷史教學需要改進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是統(tǒng)一規(guī)定,每一節(jié)知識點的講解,教師設計的教學過程都完全一樣,沒有創(chuàng)新,學生沒有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導致教師教學效率不高。高考考試制度變革,教師必須要改變教學策略,適當與語文課堂教學相融合,使學生靈活的掌握歷史知識。本文主要探究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關鍵詞】? 高考要求 歷史教學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1-145-0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家需要培養(yǎng)有知識、實踐能力強的新型人才,因此,社會改變了對人才的考核方式,特別是在教育方面,高中階段作為基礎教育,要隨著社會的需求,培養(yǎng)出更適合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而高中歷史科目,作為一門傳承文化、了解歷史的必修課,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轉變教學思維,根據課程標準變化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掌握歷史的前提下,對社會發(fā)展有進一步的認識。
一、新高考下歷史教學面臨的問題
隨著高考方式的改變,高中歷史教學也面臨著挑戰(zhàn),在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基礎上需要教師對歷史教材仔細研讀,改變教學方式。在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不夠全面,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三維目標。此外,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主,新課改中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出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再是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灌輸式的學習。教材的改編,需要教師對教材重新進行研究,教材的變化,打破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教師需要結合教情、學情設計一套全新的教學模式。
二、保證高中歷史教學課堂有效性的對策
(一)根據課程標準,根據三維目標設計教學過程
三維目標指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是新課改中對教學目標的明確規(guī)定,因此高中歷史教學的課堂設計也要體現出課程目標的“新”,根據這個要求,首先是教師要準備充分,仔細研讀教材,對教材內容越熟悉,越能把握好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在理論知識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史學知識,形成歷史學習課程思維。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對歷史教材有宏觀的把握,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檢測,給學生補充更多的歷史史實。讓學生認識到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與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方法不同,新型的歷史教學,要立足于學生技能訓練,給學生提供平臺,讓學生講課,這樣既利于學生把知識掌握牢固,也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情感上,根據歷史書本中不同的情節(jié),作為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小組競賽、學生交流、師生問答等,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習,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材安排,設計嚴謹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形成立體的歷史學習方式。
(二)靈活運用教材,完善歷史知識框架
高中歷史科目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教材的編寫順序和課程要求上,以前的教材編寫主要依據是時間順序,根據時代的發(fā)展順序編寫教材,讓學生對歷史發(fā)展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學生可以按照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歷史知識。此外,歷史編寫體例主要是按照國別劃分,以不同的國家發(fā)展為不同的板塊,讓學生對各國歷史都有明確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也是以不同的板塊為單位,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新課改對教材編寫做出了改變,在編寫歷史教材時,分為各個不同的專題,主要分為:政治史、思想文化史和經濟史,通過這三個必修板塊,從歷史發(fā)展的整體出發(fā),讓學生對歷史發(fā)展有一個整體認識,對于選修板塊,教材編寫主要選擇的是歷史重大變革和歷史重大戰(zhàn)爭,教材這種編寫模式能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歷史,重建歷史學習方法,形成新的歷史學習思維。教材改編,教師在教學上也要改變教學方式,研讀教材,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中,要結合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給學生一個全新的學習歷史的框架。
(三)對學生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高中階段,學生來自不同區(qū)域,高中以前的教育環(huán)境和資源都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在新課改中,要求教師備課時要備學生,教師在課前課后與學生交流,關注學生的情緒,關心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對教師上課方法的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個評價系統(tǒng),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特點不斷完善,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因材施教,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四)利用教學資源,豐富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課堂教學資源逐漸豐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歷史知識,首先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概念,學習先進的教學技術,其次要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形成獨特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歷史變革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選取相關片段,讓學生有更直接的認識。在講解歷史專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綜合知識,簡練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打破傳統(tǒng)歷史課枯燥乏味的觀念。
三、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教育也處于一個不斷更新的時代。歷史學科是學生了解歷史文化,展望未來的重要學科,教師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帶領學生了解歷史,掌握歷史,不斷優(yōu)化歷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 參? 考? 文? 獻 ]
[1]謝慧珍.新高考模式下歷史教學過程與方法初探——以一所三流生源學校的歷史教學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2).
[2]劉麗姿.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優(yōu)化探究[J].小作家選刊,2017(5).
[3]秦曉雯.新高考方案下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考試周刊,2017(5):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