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錦秀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jīng)濟水平逐步提高,小學教育得到了人們普遍的關注。國學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內容,對語文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為此,教師理應予以充分利用,以此確保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促使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得到培養(yǎng)。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方法,并列舉相關案例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國學教育;語文教學;策略;滲透
引言:
從現(xiàn)階段發(fā)展而言,為了確保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增強學生們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便需要積極運用各類國學素材。如此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對學生們的知識啟蒙帶來益處,進而使其綜合素養(yǎng)得到增強。
一、在識字教學中進行策略滲透
(一)基本概念分析
在識字教學活動正式開始前,教師理應結合國學經(jīng)典,合理展開設計。以此能夠有效保證二者之間有著足夠的聯(lián)系,促使學生們更好地完成漢字記憶,提升學習質量,增強自身素養(yǎng)[1]。
(二)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在進行漢字“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先向學生們分析該字型的具體由來以及演變過程,包括甲骨文的漢字形狀以及金文的橢圓形“門”字。之后再逐步發(fā)展成小篆,整體字形便有了進一步改變,變得越來越簡單,更易書寫。如此便能讓學生們對該漢字有了更為深入的認知。除此之外,在開展識字課程的時候,教師還可以應用對媒體設備,通過動畫的方式,為學生們展示漢字的整體演變過程。如此方式顯然更具直觀化特點,同時還能明確其背后存在的歷史故事,進而提升了學習質量
二、在詩詞教學中進行策略滲透
(一)基本概念分析
對于語文學習來說,古詩詞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礎內容。學生們在實際學習的時候,理應從作者的角度出發(fā),充分把握作者希望表達的情感。在我國國學經(jīng)典之中,有著大量優(yōu)秀的古詩詞作品,以此展開教學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們更好地完成理解,體會詩人當時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對學生價值理念的改變帶來積極性效果。
(二)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在國學經(jīng)典作品《憫農》之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主要告誡廣大學生需要珍惜眼前的食物,即便是微小的米粒,也是由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所換來,從而懂得節(jié)約。同樣在作品《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主要展示了瀑布落地時的壯觀景色。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們積極想象。如此一來,學生們將會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提升,進而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學生們將會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提升,進而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三、在語文經(jīng)典故事中進行策略滲透
(一)基本概念分析
對于小學語文學習來說,許多課文都是一些經(jīng)典的小故事,這些也是普遍學生最為喜歡的內容。而在我國國學經(jīng)典之作,有著大量精彩的歷史故事,不僅能夠起到教育效果,而且對學生們有著非常高的吸引力。因此,教師便需要對此充分利用,向學生們進行內涵傳達,進而使得學生們的價值觀念發(fā)生轉變,
(二)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小學語文中有著與《三國演義》有關的文章,使得學生們對“三國”的歷史故事有了非常高的興趣。為此,教師便可以對此充分利用,向學生們講解一些課文之外的三國故事。諸如故事“長坂坡”,展示了趙云為了拯救主公之子七次殺入曹營之中的英勇氣魄;諸如故事“舌戰(zhàn)群儒”,展示了諸葛亮不畏吳國群儒,機智過人的才能。通過分析之后,學生們便會對《三國演義》的故事有了更為濃厚的興趣,在課余時間便會自主展開閱讀,甚至還會嘗試閱讀其他經(jīng)典名著作品,諸如《水滸傳》《紅樓夢》《西游記》等,進而使其文化素養(yǎng)得到提升,并使得自身文化基礎變得更為扎實[2]。
四、在實踐課程教學中進行策略滲透
(一)基本概念分析
在語文實踐課程之中進行國學經(jīng)典滲透,對學生綜合水平的提升有著諸多益處。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之中,實踐課程一直都是其中的核心內容。學生們在實踐活動過程中,促使自身動手水平有所提高,為之后的知識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基礎。一般來說,實踐課程有著諸多種類,包括繪畫課程、課外活動以及手工課程等。
(二)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在開展繪畫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嘗試將國學經(jīng)典滲透進來,選一些有著較強畫面感的內容,讓學生們充分發(fā)揮自身想象力,自主展開圖紙繪畫工作。諸如杜甫的經(jīng)典作品《絕句》,其中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便展示了一幅春景圖。整個詩歌有著非常強的畫面感,可以讓學生們自主展開聯(lián)想,結合自己的理解,繪制相應的圖畫。對于一些難度較高的詩詞,教師還能夠為學生們提供一些參考圖,讓學生們進行模仿。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便會得到大幅度提高,對于古詩詞的理解也將得到增強,同時自身的想象力水平也將得到發(fā)展,為自身未來的個人成長奠定良好基礎[3]。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小學教育工作中,國學教育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為此,教師便需要做好滲透工作,以此促使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增強。如此一來,學生們的整體水平便會得到大幅度增長,為未來的個人成長創(chuàng)設優(yōu)良基礎,同時還能有效推動我國民族文化實現(xiàn)進一步傳承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苗慧.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策略[J].新校園(中旬),2017(3):115-115.
[2]劉榮珍.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國學教育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2):00135-00136.
[3]王煥.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策略[C]//2016年1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2016(15):00018-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