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翠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的必然回歸。我在構建“開放式”的語文教學上進行了如下嘗試。
關鍵詞:開放式;語文教學;構建
【中圖分類號】G 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182-01
1.開放思維程度,促進學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課文情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適時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喚起創(chuàng)新的沖動,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導向。如《特殊的葬禮》課后質(zhì)疑時,一個學生問:“老師,葬禮是在1986年舉行的,那塞特凱達斯瀑布現(xiàn)在怎么樣了呢?”問題一提出,我并沒有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他們想象:“同學們,你們想象一下,瀑布會是怎樣的呢?”學生經(jīng)過思索之后,有的說瀑布可能永遠消失了,它只能存在于人們的記憶中;有的卻說葬禮喚醒了人們,人們積極植樹造林,保持水土,瀑布又恢復了昔日的生機與氣勢。續(xù)想環(huán)節(jié),盡管學生的答案不一,但他們進入了文本的意境,進一步增強了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的意識。只有給學生自由想象,大膽表達的空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才會不斷閃現(xiàn),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和魅力。如果教師一味地把學生引到原先設定的教學目標上去,那么反而禁錮學生的思維,扼殺他們的個性,讓他們無所適從,舉步維艱。
2.開放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解,自己分析、自己研究。如《三袋麥子》課文學完后,我讓孩子們分組討論,想想誰的做法好,為什么?這一問題,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熱情,有的說小豬的做法好,他知道消費;有的說小牛的做法好,他會勤儉節(jié)約;有的說小猴的做法不好,他太冒險了,如果遇到災年顆粒不收,還不如像小豬一樣把麥子吃了……一改過去都說小猴好的結語。顯然,學生的回答違背了文本的價值取向,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土地爺爺最喜歡誰的做法,你從哪里看出來?”學生再次進入文本,找到描寫土地爺爺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體會,明白了小猴的做法是最合適的。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讀、議、說,真正理解了課文,訓練了思維,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此外我們還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讀書、編報,寫心得,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使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融為一體。
3.開放作業(yè)設計,促進學生的運用能力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罢Z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蹦敲矗谡Z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呢?我認為,開放的語文作業(yè)設計,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例如學習《恐龍》一文前,我布置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有關恐龍的資料,有文字,有圖片,還有光盤,甚至還有同學帶來自己心愛的恐龍玩具。上課時,說起恐龍,學生個個頭頭是道、興趣盎然,老師都覺得自嘆不如。
4.開放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的表達能力
針對語文學習具有重感悟和情感體驗的特點,評價更要尊重學生的主觀感受,重視運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來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成績與進步。隨著評價尺子的放寬,又鼓勵冒尖、張揚個性。這對于形成理想、增強自信心、激發(fā)興趣,促進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有著很大的作用。
(1)鼓勵答案的多樣化。語文是一門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科,對于有些問題的答案一般具有不唯一性,所以不宜用標準答案。同一個文本在不同的人眼里會有不同的理解,由于個體所處的角度不同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所謂的“橫看成嶺側成峰”。因此教師在對文本的價值取向、人文內(nèi)涵有準確的把握和控制的前提下,允許并鼓勵學生解放思想,以自己的眼光判斷、分析、找出體現(xiàn)自己思考的答案。
(2)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達。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個性特點,問題要具有相當?shù)拈_放性,允許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作出不同形式或內(nèi)容的解答。語文學科,有許多無法評價的答案與理解,作為教師必須有敏銳的鑒別能力,分辨出學生哪些是個性思維,哪些是錯誤思維。對于個性思維教師要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如課文分段,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分法,答案要具有包容性。而對于字詞的理解,就更無須盲從標準答案了,同一個字詞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就會有不同的理解,是很常見的。我們要跳出禁錮思維的教參的束縛,更好地發(fā)展學生思維的豐富性。
5.結語
“開放式”教學,從根本上克服了語文教學的單一性、乏味性,教師要更新觀念,突破現(xiàn)行教育的一致性、同步性、模式性,要把語文置身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中,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立足課內(nèi),著眼課外,面向社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國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初探[J].成才之路,2013(32)
[2]沈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反思[J].新教育,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