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娘
提要:注重對孩子的音樂教育是每位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一個重要內容,孩子彈琴需要家長的輔導。家長只有把握好練習的時間、積極做好練琴的準備、組織好每次的練習,才能輔導好孩子練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練琴 輔導 準備 時間 練習 效果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013-01
1.積極做好練琴的準備
要練好琴,就必須把練琴的準備工作做好。首先,要選擇好練琴地點。當孩子練習的時候,需要有一個安靜的房間。沒有人來打攪他。所以練琴時,要家里人把電視機關上,房間里不要有人走來走去,也不要有人在邊上談話。其次要做好體力準備。在開始練習前,喝點水,吃點水果以提高血液中的糖分,換上比較舒適的衣服。如果孩子在開始之前從生理上作了準備,孩子就不會因想吃東西或上廁所之類的事情而打擾練習。練琴不是一個消極的事情,需要很大的體力和精力,如果在很累的情況下練琴就很容易養(yǎng)成壞習慣。再次要準備好音樂用品。在練習之前,準備好練琴時所需要的用品。例如樂譜,寫指法和標記困難樂句的鉛筆等。
2.把握好練習的時間
什么時候是孩子練琴的“最好時間”?假如早上孩子感到最清醒,那么早上練琴對孩子就是最好的時間;假如孩子覺得下午或晚上是精力最旺盛的時候,那就在那段時間練琴。孩子練琴時是否很容易感到累?如果累的話就把練琴時間分成兩三段,而不是一口氣把它練完。不管孩子選擇什么時候練琴,一旦選擇好之后就要堅持每天在這個時間練琴,而且每天都練。 每天練多長時間的琴不重要,練琴時解決了多少問題才是重要的。有的家長“恨鐵不成鋼”,每天逼著孩子練琴2~3小時,但效果并不理想,練琴時間和水平的提高并不成正比。實踐證明,每天2-3次練習,每次30分鐘效果最佳(指10歲左右的孩子)。如果堅持每天起床練30分鐘琴,再吃飯上學,放學后練30分鐘休息10分鐘再練30分鐘的辦法,會收到明顯效果。孩子精力能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宜過長。另外,采取放學后先練琴后寫文化課作業(yè)的辦法可能革除孩子不愿練琴、寫作業(yè)時不抓緊、磨到最后無時間練琴的弊端。在孩子的心目中,作業(yè)是必須的,再晚也得做完,而琴一天不練關系不大(有些家長也有這種認識)。久而久之,一周中就練不上兩次琴,當然進步遲緩,收效甚微。
3.組織好每次的練習
組織好孩子每次的練習,恐怕是使孩子練習能取得成功的關鍵。下面的這些建議對孩子的練習是有幫助的。
(1)預備練習。每次練琴都應當先彈音階,練習琶音或顫音,使孩子的手指活動開來。
(2)練習目標。每次練習都應當有一二個應當達到的目標,在每次練習之前都要先問問自己:“我今天要達到什么目標?是把一首曲子彈得更完整一點嗎?是慢練一段新的曲子嗎?是強調某些音樂片段的表情還是要解決某幾個難點。
(3)各個擊破,分段分句練習。找出一首樂曲中困難的地方,然后一小段一小段地進行練習,這是練好一首樂曲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開始時用很慢的速度練習這個困難的地方,把節(jié)奏、音符、指法都搞清楚。一旦搞清楚了,就不斷地多次反復練習。并逐漸加快速度,一直到能按原速演奏。開始時用慢速度,然后再加快速度,比一開始就快,從而造成許多錯誤,然后再糾正這些錯誤要好多了。有的學生是哪個樂段簡單就彈哪段,難彈的地方就一混而過,其結果可想而知,找出難點刻苦練習正是對孩子毅力最好的鍛煉,可培養(yǎng)他們敢于克服困難、努力學習的良好習慣。還有,很多孩子在練習時,多是將一首樂曲從頭練到尾,也就是“大連貫”的聯(lián)系方法,這是最無效果、最不科學的聯(lián)系方法。其結果多是每首樂曲頭熟尾生、錯誤多,難點彈不下來,彈則每遍必錯,其質量毫無提高。所以可采用分行、分句、分段反復練習的方法,這首先從心理上就減輕孩子的負擔和壓力。例如該樂曲共10行,并復習前兩行,以此類推,用螞蟻啃骨頭的方法一點一點的往下練,每周最后兩天由慢到快逐漸按樂曲規(guī)定的速度連貫練習,這樣既省時間,演奏質量又高,孩子可以很輕松地完成全曲。
4.結語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家長輔導應該注意的問題是:孩子上課時(特別是10歲以下孩子)必須有一位家長隨堂固定聽課,并認真記上課筆記,這對家長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要學會區(qū)分正確和錯誤的演奏姿勢和演奏方法,要隨同孩子學會一些常用的五線譜和樂理知識,要詳細記錄教師授課時對一首練習曲和樂曲的要求和要領,特別要弄懂每首練習曲和樂曲中的難點,以便課后輔導。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水平的提高,正確的練琴方法和習慣的養(yǎng)成,家長就可以逐漸放手,有意識地讓孩子鍛煉獨立練習的能力。經驗證明,凡是能盡早不用家長輔導督促練琴的孩子,進步會更快更扎實。不能讓孩子養(yǎng)成依賴家長輔導,自己不動腦子的壞習慣,“保姆式的輔導”不可取,但因孩子年齡太小或處于初學階段,家長的課后輔導還是必要的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