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處于一生中的第一個社會認知階段,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人和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同時由于幼兒的年齡小,對于趣味性較強的游戲教學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和學習規(guī)律,在游戲精神引領下的幼兒種植活動中對幼兒進行自主意識和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以此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為其今后的學習、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學前教育;游戲精神;幼兒種植活動;實施策略
3~6歲是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最佳年齡,在學前教育中,教師不僅需要傳授幼兒必要的生活自理技能、生活常識及與人交往的交際技巧,更應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自主意識、探究意識及能力,以此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及良好性格特點和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針對幼兒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就提出了“親近自然,喜歡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等階段性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園的種植活動,并在游戲精神的引領下,對幼兒進行相應的引導,從而有效地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喜歡探究的天性,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能力。
一、幼兒種植活動在學前教育中的教育優(yōu)勢
種植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是一種常見的活動形式,它將幼兒、植物、泥土、陽光、水及各類工具進行整合,使幼兒在參與植物種植、成長、收獲的過程中,獲得對自身認知能力的極大提升。因此,可以說種植活動不僅是一項科學探究活動,更是一項綜合性的教育活動,在學前教育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助于幼兒探索意識的培養(yǎng)
幼兒由于年齡小,對自己周圍的人、事物及現(xiàn)象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生活在城市中的幼兒缺乏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那么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園的種植活動,彌補幼兒的教育空白,滿足幼兒對自然界的強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過種植活動,幼兒不僅能親身體驗植物的種植、培養(yǎng)及收獲,實現(xiàn)對植物成長過程、特點的認識,更能在對植物生存環(huán)境的探究中,認識到植物、泥土、陽光及水等之間的關系,從而滿足了幼兒的樂于探究的天性。
(二)有助于幼兒觀察能力的提高
幼兒時期是幼兒知識增長、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兒童很多種重要素質(zhì)能力的形成都與幼兒時期的教育分不開。而在學前教育中,通過幼兒種植活動的開展,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植物的成長過程進行觀察,從種子入土到植物發(fā)芽再到植物開花結果,都是在幼兒的密切觀察中發(fā)生的,這樣幼兒的觀察能力就會在不經(jīng)意間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三)有助于對幼兒進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在學前教育中,大自然作為最生動、最直觀的教育平臺,能使幼兒對其中的植物、動物及環(huán)境因素進行深入的了解。幼兒園的種植園雖然小,但是同樣也是一個較為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幼兒種植活動的開展,幼兒清楚地認識到了泥土、水等對植物的重要作用,從而有助于對幼兒進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及生態(tài)平衡方面的教育,使幼兒樹立最初的環(huán)保意識。
二、游戲精神引領下的幼兒種植活動的實施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種植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引領幼兒進行深入學習、積極參與的動力。因此,在組織幼兒進行幼兒種植活動時,教師應注重在游戲精神的引領下,對游戲情境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實施,以此激發(fā)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并在參與的過程中產(chǎn)生對植物種植的興趣。
以草莓的種植為例,教師首先利用絕大部分幼兒都喜歡吃草莓的心理,向幼兒提出問題:“孩子們,你們都喜歡吃草莓嗎?”在得到肯定答案以后,教師還可以問:“那你們知道草莓是如何生長出來的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向幼兒說明草莓的成長過程,并提問:“那你們想自己種草莓嗎?”這樣的情境設置,使幼兒的好奇心和參與積極性完全被調(diào)動起來,從而產(chǎn)生了種植的興趣,進而全身心地投入草莓的種植活動之中。
(二)自主種植,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意識
在幼兒種植活動過程中,為使幼兒能夠進行長期、持續(xù)的探究,教師應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自主地決定應種植什么,種植在什么地方,這樣就使幼兒能夠在自主性充分發(fā)揮的過程中,形成濃厚的種植興趣和觀察的興趣。其次,在幼兒種植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自主探究的機會和內(nèi)容,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平臺,為幼兒提供進行自主探究的機會。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植物生長過程的觀察和記錄,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也可以通過語言描述的方式。最后,教師還應充分尊重幼兒的觀察感受和探究問題。
在對植物成長過程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幼兒肯定會產(chǎn)生很多奇思妙想或稀奇古怪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或想法,教師應采取認真傾聽和尊重的態(tài)度,并對幼兒的問題給予認真的回答,以此保護幼兒的探究信心和積極性。
(三)正確引導,培養(yǎng)幼兒自主探究的意識
生活即教育,幼兒種植活動就是依據(jù)這一教學原則,將日常生活中的植物種植放置到學前教育的環(huán)節(jié)之中,并通過教師耐心、正確的引導,使幼兒的自主探究意識及綜合素養(yǎng)得到極大的提升。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小組合作種植,并引導幼兒在共同播種以后,進行適當?shù)姆止?,有負責澆水的,有負責松土的,還有負責記錄的,這樣通過分工共同實施植物種植活動,不僅使幼兒更好地進行植物生長的探究,同時還培養(yǎng)了幼兒分工合作、人際交往方面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幼兒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其次,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對種植區(qū)內(nèi)其他事物的觀察,如,幼兒看到飛舞的蝴蝶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對蝴蝶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探究,使幼兒認識到蝴蝶可以為植物進行授粉,使植物能夠結出果實。另外,幼兒在培養(yǎng)植物生長的過程中,還可能會發(fā)現(xiàn)瓢蟲、菜青蟲等動物,這樣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對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性進行觀察,從而使幼兒的探究內(nèi)容和范圍得到拓寬,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生活常識。
(四)親子種植,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幼兒園種植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幼兒家長進行參加,在親子種植的活動中,進行親子關系的培養(yǎng),同時也使家長獲得了與幼兒公共成長、共同進步的機會。在幼兒園組織的親子種植的活動中,幼兒可以和家長一起共同進行植物的播種,并將植物帶到家里進行培養(yǎng),并通過班級交流平臺,進行植物生長情況的溝通與交流。并在植物生長周期結束時,由家長和幼兒一起帶自己的植物進行展示,與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種植的成果。通過這種親子種植的活動,家長不僅獲得了植物種植的經(jīng)驗和技能,更享受了與幼兒共同努力的親子時光,促進了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五)注重收獲環(huán)節(jié)的教育,實現(xiàn)種植活動的教育價值
“有付出就有回報”,在幼兒種植的過程中,只要幼兒對植物進行了精心的培養(yǎng),就一定會有收獲。因此,教師應針對收獲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的設計和教育,將收獲工作做足、做好,使幼兒在收獲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首先,教師可以設計專門的收獲環(huán)節(jié),帶領幼兒共同采摘自己的努力成果,并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種植經(jīng)驗的分享,激發(fā)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其次,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對植物的果實進行觀察、品嘗,使幼兒對每一種植物、每一種果實進行探究,從而積累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
三、結語
總之,幼兒園的種植活動是一種有效的實踐探究活動,能使幼兒親身參與植物的生長、收獲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進行積極探究和學習,從而有效地充實了幼兒的知識和感受。因此在游戲精神引領下的種植活動,不僅僅是一種游戲,更是一種體驗、一種參與、一種探究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李璇.以種植活動為例探討幼兒的記錄行為[J].成才之路,2017(24).
作者簡介:賴斯慧(1981.8-),女,漢族,福建省龍巖市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責任編輯?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