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成才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如何做到既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一個數學教師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本文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從備課、預習、導入、活動的創(chuàng)設、難點的突破、反思等方面對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做些總結。
【關鍵詞】初中數學;提高;教學;效率
一、要認真設計好課堂
課堂教學就像打仗一樣,盲目地、無準備地去上課,課堂教學效果不會好,而要認真研究初中數學課程標準,吃透具體要求和目標,熟悉所要教學的內容,同時深入班級,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查找與課本內容相關的圖書、視頻等資料,制訂課堂教學計劃,按計劃創(chuàng)設數學活動,把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貫穿到活動中,反復斟酌活動的可行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力爭使活動在課堂上順利、有序、有效地開展,達到預期的目標。
二、抓好課前預習
數學課堂教學是師生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做好準備的同時,也要求學生做好上課準備,提前對所學內容進行預習。抓好課前預習是上好課的前提,而要預習好,教師必須布置預習作業(yè)。為了保證學生預習時間,要盡量減少學生的課后作業(yè),讓他們有時間預習,而且還要與其他教師進行協調,要少或不布置課后作業(yè)。對預習的效果和完成的情況,要有一套具體的檢查辦法或措施,促使學生按時預習任務,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三、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端,在課堂上作用非常大,可以說是關乎著一堂課的成敗。因此,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學情、教學方法等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突出奇、新、妙、趣等特點,抓住學生眼球,啟發(fā)學生思索,激發(fā)學習興趣,為下一步教學奠基。比如,在教學“平方差公式”時,可以這樣導入:從前,有一個地主把一塊邊長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給了一個農夫種植。這天,他對農夫說:“我把你這塊地一邊減少4米,另一邊增加4米,租金不變,繼續(xù)租給你,你覺得如何?”農夫一聽,覺得自己好像沒有吃虧,便答應了。農夫吃虧了嗎?大家討論一下。這樣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既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活動
由于數學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自己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例如,在學習“垂徑定理”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首先,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在紙上畫一個圓,在畫圓的一條直徑上作出這條直徑的垂線,然后把圓剪下來,再把圓沿所畫直徑對折。其次,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圓是一個什么圖形?有幾條對稱軸?圖中有相等的線段和弧嗎?如果有,請寫出來。畫圖時,要有什么條件?你的結論是什么?”再次,把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展示,相互交流,總結出垂徑定理。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參與積極,討論認真,在活動中掌握了垂徑定理。
五、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具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廣泛,初中數學也一樣,要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為數學教學服務。例如,在教“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讓一條直線“動”起來,然后讓它與已知的圓從相離到相切、相交,變換各種位置關系,并在旁邊標示出圓的半徑和圓心到直線的距離。經過這樣的觀察,學生直觀地看到了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有三種,也很輕松地得出了圓的半徑與圓心到直線的距離之間的關系。
總之,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積極探索和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措施,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合理應用多媒體課件,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紅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7(17).
(責任編輯?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