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在草木繁盛的文學(xué)園地里,散文詩是一株幽蘭,在并不顯眼的角落,偶爾地綻放光彩,更多時獨個鮮妍。如果說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xué)樣式,是浩浩湯湯之水,散文詩則更像是一股涓涓溪流,淙淙琤琤,沉浸在孤芳自賞的世界里。
詩的抒情、凝練、韻律和思辨,散文的自由、鋪陳、揮灑和直截,交織融匯在一起,賦予散文詩別具一格的風(fēng)情和魅力。這就是現(xiàn)代散文詩出現(xiàn)在中華大地上百年,雖然游走在“邊緣”,未曾風(fēng)光常駐,卻總有一片天地來承納它那綿長的生命力,也一直有人默默地喜愛、靜靜地用它來書寫的原因所在吧!
這本集中收入作品的16位散文詩作者,就是這樣一群人不為世風(fēng)所染、不為勢利所擾,真誠地喜愛、執(zhí)著地實踐散文詩的人。或許,正是他們用自己始終不輟而卓有成就的書寫,支撐著上海散文詩的一片天地。
這是一群活躍在不同文學(xué)樣式之間的漂移者。他們有的是成熟的小說家,有的早已以詩揚名立身,有的寫得一手漂亮的散文,但對于散文詩的情懷卻難以割舍,總有一些表達要用它來傾訴,才覺稱手、才感盡情、才能達意。于是,那些飄動的思索、瞬時的領(lǐng)悟、綿厚的情感、深切的眷戀、空闊的悲憫、郁積的愁緒等等,都化作亦詩亦文的動人句行,成為一種凝固與結(jié)晶。
我在多雨的初夏,讀著他們寫下的文字,那一句句一行行,和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輕輕扣動心弦。我感受著這些作者與眾不同的秉性。他們在奔逐不羈中緩步徐行,在五光十色里見微知著,低吟淺誦之余激情長嘯,多愁善感而又敏銳過人。
他們渴望做輕松的人,沒有翅膀也能像鳥一樣飛翔;即便作為樹的影子,也要擁有與大樹一樣高昂的頭顱。他們在荒蕪中游弋,捕捉看不見的聲音,看上蒼用最后一朵白云,擦試藍天的傷痕。
他們深刻在如水的靜里,透過盛夏的火焰,推敲浮躁的靈魂,希望枯黃的干草和流水一樣,仍然富有心靈的意志和柔軟的氣息。他們希冀在鋼筋水泥牛皮癬般瘋長的城市里,找到生根的土壤,有時幻想像魚一樣游回海底,退出塵世的擁擠與喧囂。
他們贊美取地火的舞者燧人氏,蘊含更多的人間溫暖,又在革命者激動的烏發(fā)里,看到至今還舞動的豪情。他們愿做清修者,在身下鋪設(shè)一個草質(zhì)的蒲團,將黑暗握在手里,用微弱的光耐心清洗,幻想像一棵菩提樹,掛超凡脫俗的慧,結(jié)豁然開悟的果。
他們體察和領(lǐng)悟萬物,透視蟬蛻反證舊生命之沉重,而脫掉的不止是一件外衣,更是一種禁錮;螢火蟲提著綠色小燈,在七天里使勁地亮著,這是美的閃爍?分明是生命疼得在飛。
他們閱讀或?qū)懽髦畷r,個人的軀殼在屋頂與星空間盤旋著飛翔,從未謀面的陌生人來到思維里,攀援他們的記憶,活在他們對未來的認識中……
總之,這些作者用他們的創(chuàng)作實踐生動地告訴我們,散文詩究竟能帶來什么。我想,它是面朝豐饒的文學(xué)之海一所房子,雖然并不軒敞高大,卻同樣能讓人看到遠方,感受春暖花開,感受波濤激流!
祝愿這些朋友初心不改,在城市的樓群中廝守一片園地,護持散文詩的星火。這星火,可以不燎原,但仍會在遼遠的天空曳動光芒,在冷熱不均的世界保持亙久的溫度。就像一位作者說的:“我的琴鍵是一顆心,只跳動,不搖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