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
揮手之間,結(jié)局已先于開頭出現(xiàn)。
我凝視你的背影,仿佛凝視前世的諾言。我知道你必定會轉(zhuǎn)過身來,在碧波蕩漾中,頻頻傳出呼喚。
出場和收場都是必然,不管你以什么形式出現(xiàn),當你穿越悲劇或喜劇到來的時候,我等待的心,已經(jīng)圓滿。
濤既然已經(jīng)涌來,萬物將迎來一場大的波浪。
沖刷,毀滅,坍塌,崛起。天空的想象,已經(jīng)隨著波濤的心跳,萬馬奔騰。
長空有風,注定按時吹來。與浪花蹣跚在風雨中的那個約定,必將在百花開放中迎來新生。
海鷗懷抱一卷浪花,帶著呼嘯飛向天空,海岸怦怦心跳,將期待的秘密,深藏心底。
濤的聲音越來越近,地平面激動著,跳躍著,將銀色的月光,一片片撒向大海。故鄉(xiāng),在相思中升騰為旗。
為浪指引,為濤歡歌。歸來,一切潔白的向往!
將夙愿騰空為吶喊,將愛平靜為沖鋒。
這種生的姿態(tài),是濤用心血鑄就的奔涌人生。
向前,觸摸的是一層比一層深刻的清醒,沒有攙扶,沒有依靠。濤,是用水雕刻的生命。濤用一朵浪花,推翻了萬頃田疇的想象之后,繼而又占據(jù)想象。
將曾經(jīng)消瘦的殘夢,豐腴為良田萬頃。
將隱忍的水波,一部分化成燃燒的火焰,一部分化為琴弦,要么轉(zhuǎn)化為熱,要么奉獻成歌。
五線譜無意間透漏一些秘密,我丟失的音符藏在濤里。那些浪花與波光,紛紛成為美的種子,追趕瘋長的良知。
水珠成為白云,淚滴成為花朵。
濤涌來,不是為證明奔騰的力量,而是為了證明愛,必將地久天長。
滌蕩
刮骨療毒,療傷,療歲月失去的元氣,療尊嚴受損的地方。
我不喜歡配樂的痛苦,不喜歡粉飾的幸福,更厭惡華麗的骯臟。所以,我經(jīng)常憂郁,經(jīng)常在思維落腳的地方,等待一份好心情。等紛繁亂象返璞。
我常在草長鶯飛色彩中,等一場雪,或等一場好雨。等內(nèi)心若隱若現(xiàn)的那場相會。
當我把最溫柔,也最惡劣的詞匯,給了那個夜晚之后,我決心不再等待。我第一次霸道地走出,走出。
我記住了那個季節(jié),以及那時那刻的夏日之美。我將一池悲歡全部倒掉,換一片嶄新的芳菲。
從此,我不再描摹過去,不再提及江山和那個名字,我只記住飛舞的火焰和清冽的寒風,記住失火的田野和尖銳的呼嘯。
記住極限,在冰冷之后,發(fā)出的光芒。
穿過那一聲嘆息
輕輕指一指太陽,半年光陰,從指縫簌簌撒落。
一種疼,慢慢擴散,預言,像被閃電擊中。深情望了你一眼,半生光陰,已是逝水東流。
心,穿越高低起伏的憧憬,在酸甜苦辣處,婉轉(zhuǎn)。隔岸的你,留一個亙古背影,鑲嵌在歲月深處。你曾采用不倦的辭賦,高舉靈魂之旗,踟躕向遠方徘徊。
試圖穿越冷冷的觀念,穿越那聲憂郁的嘆息。
只是,歷史已經(jīng)成為歷史,回歸的路線已經(jīng)荒蕪。
最初,是那幾縷不緊不慢的雨絲,糾纏你順流而來,在薔薇羞澀的一剎那,歲月開出生命的驚喜。
那憂郁的嘆息,來自毀滅性的乖戾,今夜,我端坐憂傷末梢,是迂回,還是沖鋒,正舉棋不定。
最后,夜開始謀反,以最快的速度穿越憂郁,直撲芳菲。
升帆作為紀念
盛夏在蟬鳴中醒來,馬路百般焦躁。蝴蝶艱難地舞蹈。
風吹開比紙更薄的情,而后匆匆趕路。
花海五顏六色,映襯從一而終的執(zhí)著,癡情不改。
窗外驕陽如火,田野里秧苗欲哭無淚。
一只鳥手搭涼棚,遙望尊嚴,在六月悄悄流失。
我在一片云下,遙望不同路上你來或去的剪影,仿佛已是前世。
是留還是去?是貼近還是遠離?我僅有的顏料,描不圓那個問號。
涉過千山萬水,甜蜜,一路窈窕。想象過于龐大,我羞澀的靈魂,在六月霜葉下流汗。
折斷雙翼,干脆留下。把風景看穿。
于是,混亂的腦海,小心翼翼地重組信念,生怕此時一聲嘆息,擾亂一叢諾言。
翻江倒海之后,從萬里之遙回歸起點,不哭也不笑,給明日升起帆。
用孤獨的顏色畫一個讀書人
今夜,時間是孤獨的。夜色,在覆蓋世間所有的孤獨之后。更加孤獨。
逝水東流處,一個人背依紅塵,在埋頭苦讀。
刃,離開劍。鋒利,四處游蕩。影子,離開身體,去千里之外,尋找家園。
相識的時候,不曾懂得離別的滋味。不曾預料,有一天,心,也會飄零。冰冷的感覺,會不會還有乍暖的劫后余生?
目光越過管弦,美妙的語言,盛開在一朵花上,晶瑩在一場藍夢。
此刻,借孤獨的顏色,畫一個燈下讀書人。畫一段紅塵往事,在彼此的夜,銘心刻骨。
文字是海里的塵沙,聚精會神的雙手,掀開層層浪花,讓心,在波浪中入靜。
思念如白云翻卷,將亂麻般的心緒,由高到低壘砌起來。等著風來破譯。
讀書人的背影,映在字里行間。思緒卻打馬去了遠方,追趕落日。歷史枝葉,將喧囂和蒼涼,都鋪陳得像一望無際的田野,讀書人一如既往地沉穩(wěn),又一如既往地不知所措。
讀書人仰望著山,大山仰望著讀書人。
相互仰望,又相互糾纏,只為守候那一片堅貞。
今夜的讀書人,成為絕世風景。
|作者簡介|
劉慧娟,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首屆電力作家高研班學員。多部作品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