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語文教學糅合了科學與藝術,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掌握學科自身規(guī)律,還需要結合具體教學實踐情況,充分利用各類不同的教學方法,強化語文教學的藝術性。課堂提問就是當前采取的.較為普遍的一種形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引導性,能夠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思考問題和答疑解惑。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難以把握提問時機,有時甚至不知道如何提問。當前中學語文課堂的提問存在著一定的誤區(qū),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問題缺乏思辨性。部分教師一味追求形式化、表面化,忽略了實際的效果?!耙粏栆淮稹钡男问诫m然能夠極大改善課堂氣氛,卻也存在著不夠嚴謹?shù)膯栴}。當前的中學語文教育模式下,受到舊有教育模式的桎梏,存在著過多提問的習慣。例如部分教師經(jīng)常使用“聽懂了沒有”“這樣做是否正確”等模式化的話語,這樣不僅毫無價值,而且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不能讓學生形成思考的習慣。
二是問題缺乏變通,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在很多中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充當導演角色,學生充當演員角色,失去了課堂原有的生命力。一些教師認為,教師的作用是傳授知識,就是將自己的知識和理解借助教案進行講述的;學生的作用就是吸收知識,就應當按事先設定的教學思路掌握和理解知識。
三是問題偏離文本,較為隨意化。從自己興趣出發(fā)提問是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但是,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部分教師形成了主導教學的習慣,有時會不顧學生的理解和課文的主題,拿課文中感興趣的部分來提問,隨后進行闡發(fā)、拓展甚至想象,將既定的課本主題拋之腦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理解。
為了改變整堂課結束后,學生不僅不知道教師提問了什么、又沒有學習到什么的局面,就需要掌握中學語文課堂的提問藝術,這就要求教師做到:
一是抓住重點,開門見山。即要在圍繞課本主題的前提下,以啟發(fā)學生為目的,為提問而提問是盲目的提問,既無助于教學,又會白白浪費時間。因此在備課過程中必須確立提問的明確目標,而不是偏離軌道或背離學情。同時,要抓住“關鍵詞”“中心句”,采取聚斂性提問的方式。
二是層層遞進,注重細節(jié)。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精研篤教,即要對教材的知識內(nèi)容精于鉆研,又要確定教學目標和難點。教師還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jù)學生心理、年齡、理解能力等判斷自身問題,而不是想當然。在提問前,教師要熟悉教材、學生;在提問中,教師要以教材學生為準;在提問后,還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確立良好的反饋機制。
三是拓展延伸,科學提問。在設計教學提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問題的重要性、邏輯性進行有效的把握。后一個問題應該與前一個問題有機配合,并能夠形成有序的系統(tǒng),以支撐整篇課文的核心思想。而課堂提問也不能僅僅采用“聽懂了嗎”“學會了嗎”等方式,而是應該有所依托和深入,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問,以幫助學生提升整體的學習能力,擴充更多的文學養(yǎng)分。
總之,當前的中學語文提問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學校和教師加以重視,通過抓住重點、層層遞進、拓展延伸等手段將提問科學化、藝術化,讓學生耳目一新。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