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
語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收集存儲能力、整合能力、表達能力、運用能力等。那么,教師如何通過看圖講述的集體教學來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呢?
收集優(yōu)美詞匯,豐富講述內(nèi)容
講述活動中,教師應(yīng)注重幫助幼兒積累優(yōu)美的詞匯。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細心傾聽和即時歸納。在幼兒講述后,教師可以幫助孩子做記錄,如錄音、畫圖、復述等,都是及時記錄兒童言語中的閃光點的方法。通過教師的記錄,能夠強化幼兒對優(yōu)美詞匯的運用,激發(fā)幼兒進行模仿、練習和運用,更易于孩子接受、掌握和提高。
如在《一起去看海》的看圖講述的集體教學中,洋洋說:“小兔子興高采烈地坐上車……”“興高采烈”這個詞的使用十分新穎。于是,教師在黑板上記錄下這個詞,這種行為不僅是對洋洋的鼓勵,還是對所有孩子的良性引導,能夠讓幼兒發(fā)現(xiàn)同伴的長處,是他們自我學習和進步的有效途徑。
適當移情,幫助幼兒講述心理活動
講述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通過適當移情喚醒幼兒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幫助他們把曾經(jīng)體驗或推測過的人物對話、動態(tài)、情感等準確表達出來,既能豐富講述的情節(jié)、角色的對話和心理活動,也能幫助幼兒說得主動、講得精彩,促進個性化的表達。
如在《小熊請客》的看圖講述的集體教學中,教師引導幼兒,“如果你是小公雞會怎么想、怎么做呢?”小雅說:“小公雞心想‘你這個壞狐貍,平時總是欺負我們,現(xiàn)在又要占便宜,哼,我才不會上你的當!想到這,它假意裝出難過的表情……”這時,孩子對于角色心理活動的講述就非常生動了。這些講述被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并表揚后,其他幼兒也陸續(xù)講出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對話、動作,情節(jié)也變得豐富和生動起來。實際上,幼兒講述時的語言更容易被同伴理解和掌握。所以,關(guān)鍵性的講述內(nèi)容一定要留給幼兒來說,但也需要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并給予鼓勵。
注重完整講述,明確講述要求
講述完整是形成良好語言表達能力和習慣的重要體現(xiàn)。在語言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注重提醒幼兒按照講述的要素把話說完整,這些要素也許是一句話、也許是一段話,但都需要教師有目的地幫助、提示、引導幼兒??磮D講述的活動中,特別需要教師引導兒童從對每張圖片的完整講述過渡到對所有圖片的連貫講述,促進幼兒個人講述水平的發(fā)展。
如有些幼兒不能獨立地進行完整講述,對此,教師可以先告知幼兒圖片內(nèi)容的大致結(jié)構(gòu),并通過一些符號提示幼兒,讓他們把話說完整,并對幼兒表述的完整性進行及時評價。
鼓勵幼兒互評,借鑒學習講述技巧
在集體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適時引導,利用互評的方式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向同伴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品質(zhì)。讓幼兒進行互評時,首先要鼓勵幼兒帶著問題去傾聽他人的講述,從而提高聽的質(zhì)量和專注度,最終提高幼兒的學習品質(zhì)。
及時評價與梳理,明晰講述標準
在幼兒講述后,教師的評價還需要及時跟進,要做到準確、有針對性。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避免使用“不錯”“很好”等籠統(tǒng)的評價語言,注重從兩方面著手:一是針對幼兒使用的語句、詞匯、創(chuàng)意想法進行評價;二是針對幼兒的學習品質(zhì)進行評價。其實,評價就是教師依據(jù)幼兒的講述內(nèi)容和過程來判斷幼兒邏輯思維、語言組織、語言表達、語言運用等能力,對其他幼兒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提升作用,也能為幼兒明確講述的多維標準。
因人施教,幫助幼兒樹立講述信心
最后,在講述活動教學中,教師還需要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要用分組講述、兩兩結(jié)伴講述、個別講述等方式進行指導,使每個幼兒都有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機會。
分組講述時基本是隨機分組,因此,在遇到能力強的幼兒組合在一起時,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來完整生動地講述故事,盡量講得詳細、生動并相互配合;遇到膽小的幼兒,教師可以進行個別指導,鍛煉他們的膽量……此外,還可以通過以強帶弱的方式進行分組講述,能力稍弱孩子先講,能力稍強的幼兒給予補充,這樣使每個幼兒的講述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礎(chǔ)上得以提高。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qū)美和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