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不怕,旱不怕……一田的稻穗隨著清風搖曳曼舞。
簌,簌,簌——我聽見秧苗分蘗的清脆聲響;簌,簌,簌——我聞到稻花飄香的歡快節(jié)奏。
挺直腰桿,低下頭顱,像是害羞,更像是感恩和叩首。
一種無法拒絕的成熟,正如約而來。
不用動手,有收割機幫忙,三下五除二,百十畝的稻浪就被收拾得服服貼貼,轉眼堆出一座座小山。
一個電話,一則微信,一張網上訂單……小山又被搬往遠方。
不用為多收了三五斗而犯愁,為銷售難而絞盡腦汁。再見了,攜款往來的風險;再見了,一趟一趟找關系結款的尷尬和艱辛。
短短幾年,豐收已變成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種糧致富不再是一紙空談,一種奢求。
訂單農業(yè),讓大半輩子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大哥終于嘗到了甜頭。當“種糧王”的榮譽匾額掛上他家的門楣時,我第一次看見大哥臉上,開滿了金燦燦的秋菊……
石榴是樂天派? ?一到秋天就笑得合不攏嘴
種果樹,侄女是行家。
她能看透果樹的心思:施肥、澆水、剪枝……正當時,仿佛一切都找準了節(jié)奏,把握住了火候。
施肥像表演,澆水像跳舞,剪枝像玩高空雜技。
絮絮叨叨,與果樹聊天;哼一曲兩曲小調,慰勞果樹,給果樹送上精神大餐。
棗樹綴滿珍珠瑪瑙。摘,太慢,索性舉起竹竿。棗不怕打,挨了悶棍,也不生氣,在地上打幾個滾;只要你肯為它俯身,它就會乖乖地跟你上路。
蘋果似大姑娘一樣害羞,總是紅著臉。若要想獲得它的愛情,你必須主動向它伸手。
是的,柿子青澀,你就耐心等一等。等它的燈籠照亮鄉(xiāng)村時,甜甜的夢,便可以唾手而得。
在鄉(xiāng)下,石榴是樂天派,一到秋天就笑得合不攏嘴:這一點,很像我家的侄女。
到底是誰得了誰的真?zhèn)?,我至今也沒能揣摩明白。
鳥槍換炮? ?妹夫將他的超市開成了家鄉(xiāng)的品牌
白手起家,到異地跑運輸,后來他開了一片小店。
三年,五年,十年……忽然有了開超市的野心。
一家超市,兩家超市,三家超市;從鄉(xiāng)鎮(zhèn)到城市,像滾雪球,越滾越大……
貨源不及時,質量難保證……轉念一想,干脆租倉庫,自己成立一家供貨公司。
有貨才能活,銷售生鮮才能帶來人氣;有人氣才能紅火超市生意……沒有上過高中、更沒學過工商管理的妹夫妹妹,硬是從商場的摸爬滾打里,練就了一身膽量,一身經驗,一身穩(wěn)操勝券的本領。
說他們夫婦聰明、能干,確有那么點;但也不能過多恭維。說他們趕上了改革開放好政策,這一點更讓人確信無疑。
從鄉(xiāng)村里打拼出來的老總、企業(yè)家,早成為一村的驕傲,一鄉(xiāng)家喻戶曉的品牌。
致富能人,聲名遠揚。一點也不比我遜色,雖然我在家鄉(xiāng)從教三十多年,早已桃李滿天下……
|作者簡介|
潘志遠,安徽宣城人。作品散見《散文詩世界》《詩潮》《星星散文詩》《中國詩人》《散文詩》等,收入多種選本,獲第五屆中國曹植詩歌獎、中國小詩十佳,出版詩文集《心靈的風景》《鳥鳴是一種修辭》《槐花正和衣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