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權坤
關鍵詞:小學體育;德育教育;教學運用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就是單純地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卻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建設。如今德育教育的重要程度已經越發(fā)凸顯,如果僅僅依靠德育教育的課程來加強學生的德育水平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在其它課程當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想,讓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筆者經過多年的體育教學經驗,分析了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內容和方法,在此與大家分享。
一、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教師思想要轉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要想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首先就要從教師的教學觀念開始轉變,要求體育教師要進行德育教育的培訓學習,擁有德育教育的意識,并且能夠掌握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這是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前提。
(二)要分清課程主次目標。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依舊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體魄,擁有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教師要緊抓教學重心,不能因小失大,把德育教育當成了課程的主要內容,而是要學會掌握方法,將德育教育恰當?shù)剡\用到體育教學的過程中。
(三)要以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德育教育。體育教師大多沒有過德育教育的經驗,這也需要體育教師在經過培訓之后,要按照小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程度來進行德育教育,可以善用鼓勵和引導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切忌當眾點名批評。
二、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
體育教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學生必須要在實際的運動當中,掌握方法和技巧,學會體育的課程。而德育教育雖然廣義上是理論性的教學方式,但實際上也必須通過實踐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方式,才能判別德育教育是否有成效。所以在體育教學的課程當中,德育教育的內容選擇,不僅與體育息息相關,還能通過學生在體育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展現(xiàn)德育教育的成效。經過總結,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愛國主義思想。
2.對體育運動擁有正確的認知,意識到運動對身體素質的積極影響。
3.提高紀律性,認識到規(guī)則的意義,并且能夠聽從指揮。
4.要有集體觀念和合作意識,能夠正確對待集體和個人利益。
5.培養(yǎng)學生勇敢活潑的性格,擁有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狀態(tài)。
6.培養(yǎng)學生友愛同學、尊敬師長、誠實守信、謙虛謹慎的個人品質。
7.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意志堅強、吃苦耐勞的生活素養(yǎng)。
三、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實踐應用
在體育教學的實踐當中,要從三個角度來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從理論教學到課上實踐,再到日常生活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素養(yǎng)。
(一)從理論教學為開端。即使是體育課程,也需要通過理論教學,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的和安全教育的普及。在這個過程當中,就能夠讓學生對體育運動有一個科學的認知,認識到保持運動對于身體健康的好處,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能夠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安全,對危險因子有所敏感。
(二)以實踐教學為主體。在實際的體育運動當中,教師要注重體育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既要擁有娛樂性質的活動,比如踢毽子、跳繩等游戲,來促進同學友愛,養(yǎng)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也要有對抗性、競爭性強的體育項目,比如足球、乒乓球、短跑等,以此鍛煉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能夠吃苦耐勞、意志堅強,勇于面對困難,并且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在體育運動中不斷超越他人、超越自己,養(yǎng)成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素質;同時還要有合作性、集體性強的活動,比如拔河、綁腳賽跑等項目,能夠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擁有集體觀念,能夠將集體利益方在個人利益之上,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紀律性,讓他們服從指揮,以集體目標為個人目標,為集體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此外還要有體育衛(wèi)生內容的項目,比如校園大掃除、操場大清掃等,以此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熱愛勞動的精神,讓學生能夠把校園當成自己的家一樣愛護。除了以上的活動之外,課程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尊敬師長、誠實守信、謙虛謹慎、熱愛祖國的優(yōu)良品質,讓學生不斷成長。
(三)以課下堅持為目的。德育教育和體育教育一樣,都是以習慣養(yǎng)成為目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到課堂中的表現(xiàn)。所以教師不僅要在課上滲透德育教育,還要在課下關注學生的行為方式和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和行為品質。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需要從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開始,通過理論和實踐課程的雙重滲透,讓學生在課上課下都能擁有優(yōu)異的德育表現(xiàn),促進學生身心全方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硝.引導、挖掘、滲透——再論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4).
[2]楊建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體育師友,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