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婷
京劇作為中國傳統(tǒng)民族戲劇文化中的精髓,既囊括了傳統(tǒng)民族音樂及戲劇表演藝術,又融入了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在黨的十九大思想指導方針引領下,結合初中音樂義務教育新課標,筆者認為,將京劇藝術融入初中音樂教學刻不容緩。
當今中學生音樂學習現狀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多元文化已經滲透到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五四以來,經由一個多世紀的西方文化的洗禮和侵蝕,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包括傳統(tǒng)音樂在內的許多傳統(tǒng)文化樣式日漸衰微。便捷的傳媒網絡將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族群的音樂作品傳遞給學生,而中國傳統(tǒng)音樂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卻微乎其微。學生對于本土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的體驗和感悟越來越少,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感受越來越淡。作為中國當代最基層的音樂工作者——中學音樂教師,面對此情此景,筆者呼喚民族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回歸。中學音樂課作為學生接觸音樂最重要的媒介之一,作為文化傳承的主要渠道,應當肩負起拯救、保護、傳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任。
京劇藝術進校園
京劇,積淀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豐厚文化底蘊。自誕生至今,在不斷發(fā)展與自我完善的過程中,吸收了其他地方劇種、藝術門類之所長,并經過無數藝術家的改革與創(chuàng)造,才成為了中國戲曲藝術之集大成者,被國人稱之為國粹,世人稱之為瑰寶。
京劇藝術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發(fā)展現狀2015年,在梅葆玖先生的倡導下,促進會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組織編寫、出版了北京市地方初級中學京劇選修教科書——《看得見的京劇》《聽得懂的京劇》和《學得會的京劇》。該套教材是全國迄今為止第一套正式通過審定的京劇教科書。梅葆玖先生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每年都在兩會上呼吁、倡導“京劇進校園”,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他看來,京劇是國粹,宣傳的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京劇不但是一門藝術,也是教育年輕一代很好的“教科書”。學校開設京劇課程對于青少年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弘揚國粹、振興京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京劇藝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 現階段,“京劇進校園”已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口號,北京市各中小學相繼開展了一系列“京劇進校園”活動。以筆者任教的北京市通州區(qū)玉橋中學為例,學校充分肯定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健全人格塑造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于去年創(chuàng)辦了“京韻之聲”學生京劇社團,并組織開展學習、演出、比賽、大師課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社團聘請京城京劇專家及專業(yè)藝術院校的教師、研究生為學生指導授課,每周保證一次專家的專業(yè)授課。曲目選擇主要以傳統(tǒng)戲曲為根基,以經典選段為教學內容,從京劇的唱腔、念白等入手,再到選段所講述的故事背景、所傳達的真善美的思想,潛移默化讓學生從聽覺、視覺的審美體驗,到精神層面的美德感化,最終達到美育目的。
“京劇進校園”系列活動成效??學?!熬╉嵵暋睂W生京劇社團成立一年半,時間雖短,卻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首先表現在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態(tài)度和觀念上的轉變。從京劇社團招生情況來看,學生們踴躍報名,并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表演的欲望。這歸功于日常音樂教學中不斷滲透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不斷提升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自信。這恰恰也是“京劇進校園”的終極目標——弘揚傳統(tǒng),增強文化自信。其次,在區(qū)級、市級各項比賽演出中,學校社團受到教委、學校等系統(tǒng)內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在北京市第二十一屆學生藝術節(jié)戲劇展演中,學校社團獲得全市銀獎、區(qū)級金獎的好成績,并被邀請參與北京電視臺“校園國粹先鋒”系列節(jié)目的錄制,學生們親臨現場,一睹京劇大師們的風采,得到大師們的專門指導,更加熱愛京劇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傳承京劇藝術,增強民族自信
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它的發(fā)展和普及是對學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的滲透和培育。京劇進校園可以有效振興京劇,振興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得以繼承和發(fā)揚。
京劇進課堂,讓孩子們通過接觸經典作品、了解京劇常識,培養(yǎng)學生欣賞戲曲的興趣,體驗戲曲藝術的魅力,感受京劇表演的神韻,引導學生進一步熱愛、繼承和發(fā)展民族的藝術文化,樹立民族精神。京劇進課堂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讓孩子欣賞到京劇的美,更是一種培養(yǎng)、一種認知,是轉變單一的美育為全方位素質教育的一個實驗。 此外,學生們可以通過學習京劇,接受品德教育,感受藝術之美,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寓教于樂。就其現實背景來說,這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呼應,是針對當下作為“國粹”的京劇與青少年“漸行漸遠”這一現實而采取的舉措。
民族音樂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靈魂,是使一個民族能最深層地感受自己的重要方面,也是使一種文化在世界文化日益廣泛的交流中保持自己個性的重要方面。因而,作為中國人,理所應當地接受中國民族文化的熏陶,這是一個中國人應有的本分。我們相信,在這一民族精神的支撐下,我們必定能完成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重任,再一次顯示中華民族精神的強大力量。所以,我們要在音樂教育中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強調民族音樂教育,在實踐中增長學生的民族音樂知識,陶冶情操,這將影響一代人的民族精神!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qū)玉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