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芹
摘 要:在當前的語文授課當中,普遍應用的教學模式為教師對課文閱讀進行布置,之后學生進行粗略的閱讀,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還沒有及時弄清字音讀音,讀通句子,對字詞進行理解之后,閱讀活動便草草結束,之后開始組織對話,開展課堂教學等等。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影響了學生閱讀質量的提升。因此,本文針對提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做出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在語文的日常授課過程中,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精華便是讀書感悟。即使是在當前的日常授課當中,讀課文依然是學習語文的重要形式,對于文章的閱讀,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愉悅感,還能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使其在情感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以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語文素養(yǎng)以及語文能力。
1、語文閱讀現(xiàn)狀分析
在當前的語文授課當中,普遍應用的教學模式為教師對課文閱讀進行布置,之后學生進行粗略的閱讀,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還沒有及時弄清字音讀音,讀通句子,對字詞進行理解之后,閱讀活動便草草結束,之后開始組織對話,開展課堂教學等等。在對話交流當中,應用的教學模式為直奔重點談感悟。教師會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重點句子以及段落進行展示之后,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析[1]。在這樣的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會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將相應的流程進行完成,但是卻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學習效果,沒有結合學情進行教學,學生在初步閱讀文章之后,對于文章的內容并沒有十分熟悉,之后在對話感悟交流分析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迷茫,對文章的重點知識不會產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要應用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學生針對閱讀非常膚淺,那么對其進行理解也只是表面,在這樣的前提下,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感悟只會從表面進行理解,而沒有從深層次對其本質進行挖掘。
其中,針對學生為什么沒有做到充分閱讀,在對其原因進行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其一,有些教師并沒有將閱讀教學當成教學的重點,所以針對閱讀活動沒有提出相應明確的要求,也沒有對學生的閱讀技巧以及閱讀策略進行指導,使得學生的閱讀訓練不系統(tǒng),所以學生針對閱讀也不會有所重視,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此外,由于中學教材當中的文章比較長,教學時間比較短,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并不會在課堂當中給學生留有太多的閱讀時間,很多教師會將課文閱讀布置成課后作業(yè),但這樣的形式會使學生對閱讀有所忽視,只是進行粗略簡短的閱讀,甚至會忽略閱讀,所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產生了限制[2]。
2、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2.1充分閱讀文章
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首先要向學生提出相應的閱讀要求,在教學當中,一般應用的閱讀模式為朗讀以及默讀,學生在朗讀時,需要學生應用流利正確的普通話,有感情的對文章進行朗讀,具體來說,便是學生要將文章當中的每個字讀清楚,讀響亮,并且還要結合文章的內容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把握好停頓,重音語速以及語調等等,并且能夠結合朗讀,對自己的語境意圖以及思想情感的變化進行表達。有語詞組合構成的語句單位,通常包括一般性詞語以及音節(jié)做快速朗讀,音節(jié)做自然強音超強音以及中速處理,重音節(jié)的語詞屬于思想情感,寫作意圖以及語義的體現(xiàn),需要進行高音低音或者緩慢處理。
例如:洪宗禮以及成良方在《談“默讀”》就當中,明確指出針對學生的閱讀訓練,要嚴格訓練學生的懂、快、化,其中懂是對文章進行理解,利用相應的注釋,明確文章的大意,并且得出文章的脈絡??毂闶情喿x的速度,其中需要學生在相應的時間當中,按照相應的要求閱讀相應的數(shù)量?;沁\用能力,利用默讀細心領會文章的內容,將知識進行內化,化為己有。在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的基礎上,需要舉一反三,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因此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材料特征等對學生的閱讀目標進行明確制定,以便使學生的閱讀過程有明確的方向。
2.2強化課內以及課外的閱讀結合
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不但要對學生的閱讀時間給予保障,還要幫助學生強化對課外的閱讀[3]。例如:在教學時,可以將課文閱讀當作學生課后作業(yè)的一部分,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對全部文章進行通讀,在單元學習之前,對單元文章進行通讀,在新課講授之前,對整篇課文進行通讀。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以及零碎時間等,對文章進行閱讀。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將課文閱讀設置成不同的教學目標,利用一定的時間,幫助學生進行閱讀,針對文章當中的重點難點片段,要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以便對文章進行反復閱讀。
2.3豐富閱讀的形式
一般情況下,學生對于閱讀的練習包括聽讀、朗讀以及默讀,但是教師要對語文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其中可應用角色朗讀、小組閱讀、全班閱讀等形式,使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有所提升。在日常教學中,對于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時,可借鑒一些創(chuàng)新方式,例如:對文章內容概括進行解讀,對語言品析進行賞讀,對重點段落進行分析研讀,這樣利用豐富的閱讀形式,可對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進行調動,使其產生更多的閱讀興趣。
3、結束語:
總之,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當中必須具備的一項基礎能力,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訓練給予高度的重視,在教學中,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提升,使其掌握扎實的語文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俊英.談談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7):60-60.
[2]王志水.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課外語文,2016(17):40-40.
[3]鄒正華.淺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4(11):36-37.73664136-95BD-4F64-B67E-6A87F46D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