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施燕
語文這門學科在初中階段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教育教學活動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倡導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然而,就目前的教育現(xiàn)狀而言,部分教師未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作用,不能更好地引導初中生高效學習語文知識,對初中生的學習能力產(chǎn)生極為嚴重的影響。情感教學需要教師基于初中生的內(nèi)心情感,利用積極向上的情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激勵學生,使初中生在課堂上更好的進行情感體驗,從而實現(xiàn)初中生全面發(fā)展。
一、情感教育的基本概念
情感教育指教育過程中,教師按照特定的教學目的,通過適當?shù)慕虒W活動,對教育對象的態(tài)度、觀點、情緒等情感進行關注和影響,提高教學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標。初中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通過教師、教材、學生三個因素表現(xiàn),教材的情感因素主要指兩方面,語言文字表現(xiàn)的顯性情感、隱含在課文中的隱形情感。教師的情感體現(xiàn)在教師對教材內(nèi)容的挖掘和表達、教師本身的表達能力和人格吸引力、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學生的情感表現(xiàn)在對教材內(nèi)容和課堂的理解和反應、對語文課堂的注意力和興趣、對語文教學實踐的情感體驗、對教師和同學的情感與熱情等。三要素中教師是主導因素,需要運用科學的教學藝術,搭建合理的教學結構,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將三要素良好結合,充分開發(fā)課堂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指的是結合教學目標,把教學內(nèi)容中蘊含的各種情感,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融入其中,再根據(jù)學生們自身特點的不同,給學生們開展有意義的教學,讓學生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情感的體驗,形成更為良好的綜合素養(yǎng)。
二、初中語文和情感教育
初中語文與情感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情感教育的引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整個初中語文教學的前進和發(fā)展。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最基本的字詞知識,還要在這個基礎上拓展初中生與相關語文的情感思維能力。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發(fā)揮情感教育的內(nèi)在優(yōu)勢,全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從根本上增強初中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實現(xiàn)學習效率的提升。舉例來說,例如在《背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體會“父親”動作細節(jié),教師先聲情并茂地談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故事,使學生陷入自我感受、自我反思、自我感動的課堂氛圍中,由學生再談自己的真情實感,領悟父母恩情的偉大,引領學生學會珍惜。這是語文教學的目標要求,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靈魂凈化的重要手段,實現(xiàn)了初中語文教學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再如在學習朱自清《春》這一課時,對“春天”認識可以是多角度、多方面的,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描述。在上課之前,初中語文老師可以帶領同學們將教室按照學生們心中“春天”的樣子進行布置,可在空白的墻面上貼柳樹、鮮花以及小草等,經(jīng)過這樣的布置,正式課堂中學習時,就會有一種沐浴在春天的感覺,從而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尋找到春天的感覺。
三、影響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因素
在初中語文的情感教育中,首先,由于語文老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老師自身的專業(yè)知識以及綜合素養(yǎng)等對學生們的影響非常大,老師的教學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老師的教學水平,對學生們學習知識的效率,有著決定性作用。
其次,教材中所包含的內(nèi)容,以及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色彩等,使老師在教學過程所選擇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們也有著一定的影響。最后,作為學習的關鍵人物,學生們自身對語文教學所產(chǎn)生的興趣和態(tài)度,還有學生們消化知識的能力,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有著關鍵的決定性作用。
因此,影響初中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因素,主要在于老師、教材、以及學生自身,這三者共同決定了語文情感教育的效果。
四、通過情感理解和感悟開發(fā)學生心智
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要掌握情感教育理念的核心,并充分發(fā)揮該理念的積極作用,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初中生學習語文知識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小學教育教學論文可見,情感教學的引入,能夠有效提高初中生學習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比如《岳陽樓記》中范仲淹的“憂”“樂”情;《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悲”“恨”情;《黃鶴樓》中崔灝的思鄉(xiāng)情;《我的老師》魏巍的師生情等等,都是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中表現(xiàn)出來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來領悟起深刻的哲理。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例如教完《故鄉(xiāng)》一文后,針對作者文后抒情,我布置一道題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兒”,讓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的“情”,反襯封建社會的“惡”,起到了“課”盡而“情”未了的效果。
五、借助課外實踐提升學生情感認知
我們學習知識,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中進行應用,也就是我們所說“學以致用”。在運用情感教育理念的同時,初中生這類教育群體較為特殊,無論是在身體方面還是心理方面,均處于成長階段,是形成綜合認知能力的關鍵期。
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認知。比如在學習《背影》這篇語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就文章寫作背景和同學們進行討論,之后,通過對文章的學習,讓學生們感受作者通過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體現(xiàn)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通過課堂討論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科學的情感感知,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以此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初中語文教學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利用各種課內(nèi)外資源,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熱情,創(chuàng)造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機會,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上,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使學生的情感來源更加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