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
《錫山徐氏宗譜》不僅是一部錫山徐氏家族的歷史,而且為研究整理徐壽、徐建寅、徐華封父子資料及中國近代軍工業(yè)提供了詳實的史料。
《錫山徐氏宗譜》是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的清末科學家徐壽的家譜。
錫山徐氏是無錫巨族,在當?shù)毓惭芑癁槎糯笾?。徐壽這支的先祖名徐鉉。徐鉉十三世孫徐明祖,元末避亂自江蘇昆山遷居金匱縣(今隸屬無錫)徐府。徐明祖曾孫徐玉,再遷回無錫青城鄉(xiāng)周村里。之后家族繁衍昌盛、人丁興旺,派分了十余房,徐壽歸屬周村西房。
徐壽(1818~1884),字生元,號雪村,著名清末科學家,是中國近代兵工業(yè)、輪船制造業(yè)的先驅(qū),數(shù)學家、化學家、翻譯家。由于其家鄉(xiāng)無錫是遠近聞名的手工業(yè)之鄉(xiāng),許多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受其影響,徐壽從小就愛好工藝制作,后逐漸轉(zhuǎn)而致力于科學技術的研究。他在科技方面的興趣極為廣泛,舉凡數(shù)學、天文歷法、物理、音律、醫(yī)學、礦學等,無不喜好。清同治元年(1862)徐壽應征入曾國藩幕府,委辦安慶軍械所,同年7月他與同鄉(xiāng)華蘅芳等人研制成了我國第一臺蒸汽機。清同治五年(1866)與子徐建寅等創(chuàng)建了金陵機器制造局,并于同年4月研制成了我國造船史上第一艘自制輪船——黃鵲輪。同年年底又在江南制造局主持槍炮制造,發(fā)明了鏹水棉花藥、汞爆藥。除了對機器制造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外,對于明末清初從歐洲翻譯過來的西方科技著作他也認真加以研究。他認為工藝制造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的,而科學的原理又借工藝制造體現(xiàn)出來。他組織建設了江南制造局翻譯館,專門從事翻譯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文獻,譯著了《西藝知新》、《化學鑒原》、《物體遇熱改易記》、《營城揭要》、《測地繪圖》、《機器發(fā)軔》、《化學考質(zhì)》、《化學求數(shù)》、《寶藏興焉》、《法律醫(yī)學》等化學及工藝書籍數(shù)十部。他又在上?;I建格致書院,宣講格致之學(算學、化學、礦學、機器之學)。同時創(chuàng)辦發(fā)行了我國第一種科學技術期刊——《格致匯編》,以介紹西方科學技術知識,傳播近代科學技術為宗旨。徐壽一生不圖科舉功名,不求顯官厚祿,畢生勤懇致力于引進和傳播國外的科學技術,對近代科學技術在中國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徐壽次子徐建宣(1845~1901),字仲虎,自幼受父親影響,勤奮好學,熱愛自然科學,并致力于槍炮的設計工作。他最初在江南制造總局與李善蘭、華蘅芳等人翻譯西方自然科學書籍。之后相繼在天津機器局、山東機器局、福州船政局等處任職。徐建寅19歲時便與父親共同參與了“黃鵠輪”的設計。清同治七年(1868)他又協(xié)同其父及華蘅芳制造成中國第一艘汽機兵船“惠吉”號。清光緒四年(1878)擔任駐德國使館參贊,并赴英、法等國進行技術考察。光緒十二年(1886)在金陵機器局煉鋼制槍,后擔任湖北槍炮廠督辦。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成功研制成國內(nèi)第一例無煙火藥,然而不久后在一次試制火藥時不慎引發(fā)爆炸而殉職,年僅57歲。著譯有《造船全書》、《兵學新書》、《化學分原》、《水雷錄要》、《歐游雜錄》等40余種。
徐壽幼子徐華封(1858~1928),字祝三,亦是一位科學發(fā)明家。他研制了中國第一部電話,也是中國第一家肥皂廠創(chuàng)始人。他在上海周浦鎮(zhèn)建立了大明電氣廠,由他設計的一種限制表,可在電量超負荷時自動跳閘,確保供電安全。
錫山徐氏家族纂修家譜歷史悠久,最早始見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徐壽次子徐建寅曾為第六修時主要編纂者之一。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這套家譜是第七次纂修,該次修譜匯合了江蘇蘇州、常州、江陰、宜興、昆山、常熟等地支系,包括明工部侍郎常熟人徐恪亦被載入。
譜內(nèi)文字資料豐富,關于徐壽父子史料更趨完備,包括他們的誥封、逸事、傳記、題詞、楹聯(lián)、挽詞、詩文等,其中不乏名人之作。如:清代音韻??睂W家張文虎,華蘅芳之弟、清末科學家華世芳等皆有文章或題詞等被收入譜中。
另外,錫山徐氏家族特別注重家庭倫理教育,并分門別類加以概括,如《高士潔庵公遺訓》分為“仁訓”、“義訓”、“忠訓”和“信訓”;《太史明庵公遺訓》分為“孝訓”、“悌訓”、“夫婦訓”、“師友訓”,并在對應的訓誡中分別詳細進行論述。
《錫山徐氏宗譜》不僅是一部錫山徐氏家族的歷史,而且為研究整理徐壽、徐建宣、徐華封父子資料及中國近代軍工業(yè)提供了詳實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