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新
摘? 要:小學階段對于學生來說是他們良好品行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為了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小學教師應注重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熏陶和引導,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用自己的愛心和責任心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育人教書并重,這樣才能很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作為小學階段的一位有多年教齡的班主任教師,筆者在教育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積極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效果,在此想與各位教育同仁交流分享。
關鍵詞:小學生;品行;習慣;養(yǎng)成
小學階段對于學生來說是他們良好品行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為了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應注重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熏陶和引導,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用自己的愛心和責任心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育人教書并重,這樣才能很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作為小學階段的一位有多年教齡的班主任教師,本人在教育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積極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效果,在此想與各位教育同仁交流分享。
1教師率先垂范,正面師范導向
首先,我認為想做好學生良好品行的培養(yǎng)工作,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要為學生樹立正面典型,對學生的品行養(yǎng)成起到正面的示范導向作用。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模仿性、可塑性都很強,他們最直觀的感受來自于學校教師的言行示范,所以作為教師無論在衣著打扮和舉止言行方面,都要格外用心,注意在生活中、學習中的每一個細小環(huán)節(jié),時時刻刻對孩子進行熏陶、滲透和示范引導,這樣下來學生們身邊有了正確榜樣的標桿式引領,在心中自然明確行為方面要有所遵循,并在自己實際學習生活中進行自然而然地模仿學習,他們最初的良好品行習慣就在這種潛移默化熏陶中逐漸形成。
2強化道德認知,明確是非善惡
教師不僅要充分發(fā)揮好自己的示范引領作用,還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機為學生強化正確的道德認知,學生只有對生活中的是非、善、惡美丑有了清晰正確的認知。才會在自己道德行為實踐有正確的行為表現(xiàn),比如當?shù)湍昙壍暮⒆釉谧畛醴植磺逡恍┦欠?、善惡、美丑等問題時,教師不可操之過急,可以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講解和指導,還可以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導全班學生進行相關的闡述和辯論,通過活動,讓孩子們通過互相交流溝通,在道德認知方面愈發(fā)清晰,然后當具體情境呈現(xiàn)時,他們就能很好地去分出是非、善惡、美丑,知道自己該如何抉擇。教學還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讓孩子們進行分析思考,學思行合一,這樣幫助孩子進行深層次的內省,他們在道德認知上方面不斷強化,這樣才會在他們今后的行動中有合乎道德標準的表現(xiàn)。
3強化行為訓練,注重意志磨練
當學生對是非、善惡、美丑有清晰的認識之后,教師要關注他們是否能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可以引導孩子們進行相關的行為訓練,任何良好品行習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們的良好意志水平也不是一兩天就可以達成的,這些都需要長期反復的訓練,是逐漸提高的一個過程,所以當學生有行為失當?shù)臅r候教師要心懷包容,明白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xiàn)象,并要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加以有針對性地彌補。比如我對孩子的品行習慣培養(yǎng)是從學習、生活、健體等多個方面著手,從多個渠道進行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訓練。我在班級中始終引導孩子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他們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逐漸能養(yǎng)成好習慣。比如說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健體習慣,我就每天帶領孩子們進行長跑活動;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書寫習慣,我就每天帶著孩子們寫幾分鐘小楷;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就每天孩子提醒孩子們讀書并在班級開辟時間交流;培養(yǎng)孩子們的責任感和感恩品行,我就每天安排孩子們回家?guī)透改缸隽λ芗暗募覄?,幫助身邊一切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就這樣,在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訓練中,逐漸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品行習慣。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道德意志過程最重要的階段,一事當前,學生只有決心、信心是不夠的,必須要培養(yǎng)他們做事的恒心和毅力,教師要采取一切方法引導學生形成道德意志品質進而把道德行為堅持到底,要求學生做任何事都要善始善終,幫助學生樹立“說了算,定了干”的行為準則,即使在前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既然設定了前進目標,就要選擇義無反顧地向著目標邁進。身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提高細致的觀察、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們歷練自己,完成行為訓練目標。當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有些學生確實有困難將要放棄的時候,教師要幫助他們,及時地與其交流溝通,幫助他們找到原因,并給予勇氣和信心,鼓勵他們轉變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他們積極地向著既定目標前行。
總之,小學學生良好品行習慣的養(yǎng)成工作是一個長期復雜的工程,其間涉及的因素林林種種,好品行的養(yǎng)成不僅要有教師正確的示范導向,對學生道德認知的強化,道德行為的訓練,意志品質的磨練,還有對學生道德情感的激發(fā)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和諧共振,這些都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潛心思考,本文只是本人關于學生品行培養(yǎng)方面的一些粗淺認識,今后會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力爭把立德樹人的各項工作做得更細更實。
參考文獻
[1]金林祥,張雪蓉編注.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2]路俊菊.淺談如何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良好品行[J].探索與求是,2003,Z1.
[3]曹學銳.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愛學生[J].新課程(教研版),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