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超
【摘 ? ?要】詩歌教學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它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有效途徑,故而,加強詩歌教學有效性至關重要?;谶@個前提,教師要采取有效教學措施,從實際狀況出發(fā),采取有效教學策略,確保詩歌教學的高效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詩歌教學 ?現(xiàn)狀分析 ?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132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詩歌教學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僅要求學生能夠熟讀背誦,更多的是要加強對詩歌主題思想的感悟,促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并增強多方面的能力。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教師革新當前陳舊落后的教學手段,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以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促進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另外,教師也要革新教學理念,增強文化素養(yǎng),加深詩歌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確保學生的思想能夠得以升華并提升語文綜合能力,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同樣是大有裨益的。接下來,我將以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為例,深入分析阻礙詩歌教學高效開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幾點有效解決策略。
一、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教學深度不夠。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不少教師都將學生的成績提升放在了首位,以考試要求來進行教學,僅僅要求學生能夠簡單地熟讀背誦就可以了,這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同樣也沒有達到詩歌教學的要求,與當前新課改背景提出的教學目標不符。畢竟,詩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結晶,其中蘊含了很多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思想與思想感情,如若不進行深入分析,依照小學生的能力水平來說,是很難通過自主學習進行領悟的,自然,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難以得到培養(yǎng)和升華。教師要明確這個問題,革新教學理念,增強自我的文化素養(yǎng),有效加深詩歌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2.學生的興趣不強。在以往的詩歌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開展的講授型課堂,學生的參與度很低,積極性不夠,很難在被動學習中探尋到詩歌學習的樂趣,學生難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缺乏了學生的參與,課堂上呈現(xiàn)出枯燥沉悶的氛圍,在壓抑的教學氛圍下,學生的思維難以得到發(fā)散,能力難以得到培養(yǎng),繼而會逐步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削弱學習興趣。缺乏了興趣的指引,語文詩歌教學效果往往會大打折扣,故而,教師要采用新式教學工具,增強詩歌教學的趣味性,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3.忽視了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不少教師都將教學重點放在了理論教學上且很多的是帶領學生展開被動學習,在習題的講解上,更加習慣于給學生講授答案,沒有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思考的條件,學生即便想要更深層次的探索語文知識也難以實現(xiàn)。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升,同樣也極大的阻礙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符,不利于學生今后的長遠發(fā)展。
4.忽視了詩歌教學與其他語文學習的聯(lián)系。很大一部分教師都是將詩歌獨立出來,單獨展開教學,與其他部分的語文教學脫軌,不利于學生的熟練掌握。詩歌學習是一個長期性的任務,更多的在于積累,單純依靠課堂上的學習是源源不夠的,故而,教師要將詩歌教學滲透到整個語文教學中去,有效增強教學效果。
5.開展統(tǒng)一教學,忽視學生能力的差異。詩歌學習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它往往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與想象力。這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要將詩歌學懂學透是極為困難的。但是大部分教師都是開展的統(tǒng)一教學,即根據(jù)大部分學生的平均水平制定的教學內(nèi)容,這對能力稍弱的學生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故而,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學生能力差異引起的教學問題。
二、針對當前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問題的有效策略
1.增強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加深語文教學深度。教師要革新教學理念并加強自身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緊跟新課改的要求,加深詩歌教學的深度和難度,有效升華學生的思想并加強文學素養(yǎng)。首先,要求學生熟讀背誦后,教師要對詩歌展開技巧分析,包括詩歌的類型,寫作手法,對詩歌中字詞的用法分析等;其次,要加強學生對主題思想的感悟,加深對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學習。就以《憫農(nóng)》的學習為例,這首詩告誡學生不能夠浪費糧食,“粒粒皆辛苦”正是深刻地表達了這層意思,“珍惜糧食”同樣也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故而,教師要注重詩歌的深層次分析,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2.采取趣味教學,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點,在教學課堂上多融入一些趣味性的活動,融洽課堂氛圍,比如,一些與語文有關的小游戲,情景教學的融入,多媒體教學的融入等,這都是豐富課堂形式,增強教學趣味的有效方式。就以多媒體的應用為例,教師可以運用教學視頻,將詩歌中描繪的意境展現(xiàn)出來,并輔助一定的音樂,能夠帶領學生更加深刻地感悟詩歌內(nèi)容并領悟主題思想,效果更加顯著。
3.革新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革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為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我的教學經(jīng)驗為例,現(xiàn)階段運用較為普遍且效果顯著的教學方式有三種,合作教學模式,提問教學法,翻轉(zhuǎn)課堂。這些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創(chuàng)設有效條件,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為學生構建一個更好的教學環(huán)境。
4.加強詩歌教學與語文其他部分的聯(lián)系。教師要將詩歌教學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的各個部分,包括寫作教學,閱讀教學等。比如,當在閱讀文章中含有詩歌時,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擴展教學。再比如,教師在展開寫作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多將所學詩歌運用到寫作中去,增強作文的文學涵養(yǎng),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5.輔助分層教學,正確看待學生的能力差異。教師要正視學生能力間的差異,輔助分層教學,先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然后再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水平,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課程設計,課后作業(yè)等進行分層。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教師教授的知識,并在語文學習中逐步樹立自信心,有效激發(fā)學習熱情,增強學習動機,自主參與到詩歌學習中去,提高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要正確看待小學生的能力水平和性格特點,采取有效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詩歌教學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部分,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楊君梅.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方法探討[J].南北橋,2019(4):144-144.
[2]劉春芹.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