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
野釣時,到底活餌有效還是商品餌有效?這是新手們普遍存在的困惑,魚究竟愛吃什么呢?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就像我們?nèi)祟惐娍陔y調(diào)一樣,不好回答。每個地區(qū)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野生環(huán)境中的魚也存在各自的特點,他們雖不像國人的口味那樣存在南北差異,但因為成長環(huán)境和經(jīng)歷的不同,食性的差異肯定是有的。比如河蝦密度很高的水域,水中的河蝦就是魚類最好的餌料,用河蝦作釣餌幾乎能釣到除鰱鳙之外的所有魚種,哪怕是愛吃素的草魚、鳊魚也能釣獲,原因就是小河蝦數(shù)量龐大,隨處可見,于是成了該水域中魚類的主要食物。但是,假如某一年該水域中河蝦的數(shù)量驟減,釣魚人再用河蝦作釣餌就不靈光了。為什么?因為沒有了河蝦,該水域的魚照樣要進食,它們不能餓肚子,于是就把重點放到了別的東西上,對河蝦就不再敏感了,可見魚的食性是隨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改變的。釣者在用餌方面如何做到有針對性,這其實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
我們先說說活餌。蚯蚓、小魚、小蝦,還有紅蟲,它們可謂活餌的典型代表,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用這些魚餌并不能釣起所有淡水魚,而且未必所有季節(jié)、所有水域都適用。比如紅蟲,它的效果很好,但在溫度高的季節(jié)里,如何使紅蟲保鮮是個難題,就算是找到了保鮮的辦法,下水后也抵擋不住小魚的騷擾,炎熱夏季的小雜魚很活躍,紅蟲還沒來得及被目標魚發(fā)現(xiàn),就已經(jīng)被小雜魚軍團搶食殆盡了,而且隨著釣者不停地換餌,小雜魚會越聚越多,目標魚早已對這樣的釣點敬而遠之。在這種情況下,紅蟲反倒不好用了,此時商品餌就該粉墨登場了。
小活魚能釣兇猛的掠食性魚種,但在少有肉食性魚類的水域則難有建樹。
活餌有它的使用局限性。商品餌同樣存在上述問題,任何餌料都不是萬能的,有利就會有弊,比如用面餌去垂釣鲇魚就不會有效果。使用商品餌時,要看在什么季節(jié)釣什么品種的目標魚。另外,現(xiàn)在的商品餌擁有一大優(yōu)勢是活餌所不具備的,即它可以根據(jù)魚情的需要被做成各種所需要的狀態(tài);商品餌還能以多種形式出現(xiàn),比如拉餌、散餌、搓餌、蘸麻團等等,這也是活餌所不具備的。
綜上,野釣時到底活餌好還是商品餌好?這個問題其實是無解的。不過我們有兩點可以確定:第一,在溫度低的季節(jié)主釣鯽魚時可用活餌;小魚鬧得活餌無法使用時,可過渡到商品餌(粉餌)。第二,野釣時,接近原生態(tài)的魚餌大多不會叫人失望,比如麥粒、稻穗、玉米粒等。
另外,我要提醒一下釣魚新手們,千萬不要相信世上有什么餌料和所謂的配方能包打天下。打個簡單的比方,某一個水庫釣得最多的前十個人,他們所用的肯定是不同的餌料和搭配方式,你能說只有一種餌料或配方有效嗎?不能。反過來再說,到了夏季,很多人在水庫釣魚都在用嫩玉米作釣餌,他們的收獲能都一樣嗎?也不能。排除掉釣位、窩料、運氣等因素,用同樣的釣餌得到的收獲卻不同,原因何在?在垂釣者自己。釣魚人怎樣用餌,這才是關鍵。野釣,餌料的狀態(tài)遠比成分重要。沒有最好用的餌料,只有會用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