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向來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對學生提出了“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積累豐富素材,形成良好語感”的要求。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強化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教師有必要向?qū)W生傳授一定的閱讀技巧,發(fā)展他們的閱讀技能,讓學生與文本“親近”起來。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技巧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重要途徑。通過文本閱讀,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都得以發(fā)展,審美能力也隨之提高。同時閱讀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為他們的寫作打好基礎。但是在初中階段,許多語文教師都存在著“重誦讀而輕理解”的問題,認為閱讀就是咬文嚼字,忽略了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如何彌補這一課堂弱勢,對學生的閱讀技巧給予適當指導呢?下面本文就分三個方面進行具體探討。
一、以認讀為起點,由淺入深,引領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理解是閱讀的核心。倘若學生不理解文本的意義,也就不可能從中汲取相應的知識,更無法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至于學習語文表達技巧、提高寫作水平也就成了空談。因此要想做好閱讀教學工作,教師應該以認讀為起點,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從局部到整體的去理解文本,體會文本的價值。微觀方面諸如文章的詞語、句子、段落與章節(jié),宏觀方面諸如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寫作方法,乃至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都應該在學生的認知范疇內(nèi)。閱讀技巧的第一步,便是“理解”。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文章為例,全文以插敘的形式展開。從微觀方面展開閱讀理解,主人公英子,也就是“我”坐在禮堂里,參加小學畢業(yè)生的典禮,而爸爸卻因為病重而缺席,只以一朵夾竹桃代替自己。英子回憶起自己的小學生活,回想起自己的遲到經(jīng)歷,還有父親對她嚴苛卻慈柔的感情,本該平穩(wěn)的生活被緊迫的局勢打亂,故事的最后爸爸病逝,而英子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成長,發(fā)出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的感嘆。從宏觀角度看,“爸爸的花兒”既是他在院子里種下的花,也是英子別在衣襟上的夾竹桃,代表父親對女兒深沉的凝望。爸爸的花兒落了,是花落也是生命的終結(jié)?!栋职值幕▋郝淞恕愤x自林海音《城南舊事》的最后一章,也是作者緬懷童年生活的結(jié)尾。天真爛漫的童年,曾帶給她溫暖的人情味兒與快樂的北京城,隨著“爸爸的花兒”而落幕,令人慨嘆。
二、以質(zhì)疑為核心,精心設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與批判思維
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而思維能力的提升則是促成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因素。如何通過閱讀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呢?單純的誦讀活動顯然起不到作用。要想真正讓學生在閱讀課堂上“動”起來,做到踴躍思考,教師就要想辦法調(diào)動他們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去文本中探索答案。以質(zhì)疑為核心,精心設置問題,引領學生進一步升華對文本的理解,提出個性化見解。閱讀技巧的第二步,就是“存疑”。
以《木蘭詩》這篇文章的閱讀為例,它屬于樂府民歌題材,讀起來朗朗上口,理解起來并不難。這時教師應設法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來引領學生進一步探知文本內(nèi)涵,升華人物感情。比如讀完第一段,教師向?qū)W生提出問題:“木蘭從軍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可以很容易的答出,因為朝廷征兵役,木蘭家庭里沒有男丁,她是替父親去從軍。教師再問:“那木蘭能不能不去呢?”這個問題學生就需要好好思考,從文中看“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說明家中人手不足,而“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說明形勢之緊迫,木蘭固然可不去,但出于父親年事已高,不宜征戰(zhàn)沙場的考慮,仍然去頂替了父親的兵役名額,可見“從軍”是衡她仔細量利弊之后的打算。
當學生閱讀完整篇文章后,教師就可以提出主題性較強的問題,比如“木蘭的品質(zhì)可貴在哪里?”這個問題有很多種回答,需要學生廣泛展開思考。例如她考慮到“阿爺無大兒”,毅然選擇去替父從軍,是“忠”;“萬里赴戎機”趕赴沙場,與胡人作戰(zhàn)而絲毫不怯懦,是“勇”;當好不容易打了勝仗歸來后,又不要天子賞賜的財務與官職,只求回家探親,是“公”亦是顧念父母的“親”;而文末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更說明她的機智與謹慎。至此,一個巾幗英雄、傳奇女性的形象便躍然紙上,顯得格外生動。
三、以借鑒為目的,注重審美,提升學生寫作與表達能力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把“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技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當成教學的最終目標,其實不然。閱讀并非孤立的學習活動,學生從文本中獲取新知,與此同時也在發(fā)展自身的語言能力,歸納文學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以此來提升自身的鑒賞品味,并將汲取的知識經(jīng)驗應用于寫作和交際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實際上是相互促成的??紤]到這一點,教師應當以借鑒為目的,注重文學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以閱讀為途徑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與表達能力。閱讀技巧的第三步,就是“遷移”。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應在于先理解,后求知,最后學以致用。為了提升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該及時開辟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優(yōu)化他們的閱讀體驗,加強閱讀過程中的互動與交流,讓學生真正能讀出快樂,讀出成長。
參考文獻
[1]梅亞東.初中語文中的閱讀教學技巧分析[J].現(xiàn)代語文,2014(09).
[2]蔡文娟.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技巧[J].讀書文摘·青年版,2014(08).
作者簡介:楊明歌,性別,女,出生年月,1980.08,籍貫,陜西省咸陽市乾縣,所在單位,王村初級中學,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閱讀教學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