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紅
【摘要】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本文通過分析習近平總書記做的十九大報告,對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深入領會和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不忘黨員和教育初心、牢記使命 ;愛崗敬業(yè)、關心學生 ;適應新時代、認識新矛盾、領會新思想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對鼓舞和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xù)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一名高校思政教師,我眼中的十九大是一次務實創(chuàng)新的大會、節(jié)儉隆重的大會、和諧親民的大會、團結勝利的大會。認真閱讀了十九大報告之后,我發(fā)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縱觀歷史、展望未來,全面總結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作出宏大戰(zhàn)略部署,是我們黨邁進新時代的政治宣言,是開啟新征程的沖鋒號角,是續(xù)寫新篇章的行動綱領。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我對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領會和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有了幾點更加深刻的認識:
一、不忘黨員和教育初心、牢記使命
眾所周知,我們黨一成立就肩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此之前,很多先進的中國人也為國家獨立、民族振興做出了努力,付出了犧牲,但沒能實現(xiàn)。這個責任落在共產黨人身上,完成民族振興、實現(xiàn)國家獨立,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p>
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zhí)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我作為一名黨員,要不忘黨員初心,不忘革命先輩的艱苦奮斗,以中國共產黨人自建黨之初就樹立的奮斗精神和赤子之心,嚴格要求自己,集中所有精力做好所有工作。我深刻認識到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及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應該堅定信心、凝心聚力,進一步增強改革創(chuàng)新、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深刻認識新時代、新思想、新矛盾、新方略“四個新”的深厚內涵,應該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認識,不斷夯實政治理論基礎。深刻認識我們黨確立的新目標、面臨的新任務和提出的新舉措,深刻認識黨的建設新的總要求,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進一步打牢“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我們工作的初心,而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輸送更多高水平、高素質的優(yōu)秀人才則更是我們應當為之奮斗終生的光榮使命和艱巨任務。我想,對于教師而言,要做到“不忘教育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地承擔起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因此,要時刻不忘黨員和教育初心,牢記使命,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一位共產黨人的使命,要順應時代的呼喚,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心盡責,勇于擔當善于擔當,在新的時代潮流中無私奉獻,為新時代建設發(fā)展添磚加瓦,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中國共產黨將經受風浪考驗,持續(xù)煥發(fā)生機,未來的中華民族將迎接全面挑戰(zhàn),始終巍然屹立!
二、愛崗敬業(yè)、關心學生
我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則,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勤樸敏信素質的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堅持立足新余、服務江西、輻射全國的發(fā)展之路,堅持“教研學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努力把學校建成適應產業(yè)轉型升級、具有電子信息技術特色的多科性技術型、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本科院校。為學校未來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要建成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不僅需要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決心和勇氣,同樣需要“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需要每一位教職工立足本崗、做好本職工作,切實把它當成自己份內的事情。對一名高校教師而言,“愛崗敬業(yè)、關心學生”是我們爭做“四有好老師”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一個要求,更應當體現(xiàn)在日常的點滴行動中。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批改好每一次作業(yè)、解答好每一個問題,不遲到、不早退,把學生的事放在自己的心頭上、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里。
另外,作為一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更為重要的是要把十九大精神和2018年全國“兩會”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使主流健康的思想入腦入心。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要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積極回應學生的熱情和期許。關心和愛護學生,為他們實現(xiàn)人生出彩搭建平臺。今天的大學生正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主力軍,讓十九大精神進課堂,講有溫度的話、說有深度的理,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魅力和真誠信仰感染和熏陶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 尹江鋮;周曉陽.高校思政課實施十九大精神“三進”新工程的思考[J].學周刊.2018(18)
[2]. 陳鶴松.黨的十九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探究[J].高教論壇.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