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茵琪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焙傁仁前疡橊勛鳛楂C物,目標過于高遠而不切實際;后來又因為一個上午一無所獲,就自暴自棄把目標改為了老鼠,從極度自負,一下子變成了極度自卑,兩者皆不可取。只有正確認識自己,追求切實可行的目標,保持良好心態(tài),才能抓住人生中的“兔子”。
狐貍在“晨曦”中把駱駝作為目標,是好高騖遠、盲目樂觀的表現(xiàn)。清晨由于太陽剛剛升起,陽光照射在狐貍身上,形成長長的影子,讓狐貍誤以為自己的身材很高大。從而為自己制定了“將駱駝作為午餐”這一不切實際的目標。然而無論從體型或者抓捕能力來說,狐貍都沒法捕獵駱駝這樣的“龐然大物”,他自以為是的行為是一種盲目自信、眼高手低的表現(xiàn),這也就決定了他“整個上午的尋找”必然會一事無成。
到了中午,他在經(jīng)歷了失敗之后,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原來是如此渺小,于是就一下子大大放低了自己的要求,認為自己能得到一只老鼠也就“心安理得”。卻不知一只小老鼠只夠它塞牙縫,遠遠滿足不了它對食物的要求。這其實是自暴自棄、盲目悲觀的表現(xiàn)。
實際上,在駱駝與老鼠之間,狐貍還可以有許多選擇,例如“兔子”。作為一只狐貍,抓住兔子既是他能力范圍之內(nèi)能達成的,又能夠滿足自己飽腹的需要。因此,“兔子”才應該是狐貍真正可以追求的目標。
在現(xiàn)實社會中,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有些人起初抱著不切實際的遠大目標,卻在經(jīng)歷了一些挫折后就自暴自棄,尋找各種讓自己“心安理得”的理由,放棄努力,最終一無所獲,蹉跎人生。所以,正確地認識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這一目標不應該是遙不可及的“駱駝”,也不應該是唾手可得的“老鼠”,而應該是需要經(jīng)過一定的努力才可以達成的“兔子”。只有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向上攀援,才能登上人生的高峰。
如果這只狐貍因為一次偶然的巧合,獲得了一只駱駝,那它就可以繼續(xù)堅定自己的目標,甚至期待“老虎”了嗎?顯然不是。生活充滿偶然性,但終究有其必然性。一次的成功并不代表無往不利,一時的失敗也并不意味著徹底沉淪。所以不論面對成功或是失敗,我們都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斷戰(zhàn)勝自己的負面情緒,才能不斷挑戰(zhàn)自我,提升自我。
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曾說過:“最大的驕傲和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靈的最軟弱的無力?!瘪橊勁c老鼠都不是最適合狐貍的目標,好高騖遠和妄自菲薄都不是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找到契合實際的目標,正確面對得失,不斷吸取經(jīng)驗和教訓,才能一次次抓住你人生中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