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姿
摘 要:耐久跑項目是中學體育教材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經(jīng)常進行耐久跑練習對改善學生內(nèi)臟器官功能,增強學生體質(zhì)有積極意義。但耐久跑教學一直是眾多師生困惑的難題,因為耐久跑相對其它運動項目來說顯得枯燥單一,缺乏趣味性、娛樂性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和激情,要達到教學目的學生沒有較強的意志力是不行的。所以本文從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和提高體能、增強體質(zhì)的目的出發(fā)談一談耐久跑教學的方法和體會。
關鍵詞:學習興趣;耐久跑教學;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運用趣味教學法活躍課堂氣氛
1.采用圖形跑,激發(fā)學生情趣
.利用籃球場地進行定時跑練習,再運用各種圖形,讓學生圍繞變換行進路線做各種圖形跑。如:利用籃球場的邊線和罰球線進行耐久跑練習,以及蛇形跑、五角星跑、對角線跑、“8”字形跑等,使學生感到有新意,練習情緒高。
2.采用交替跑,提高練習興趣
走跑交替運動,能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感到新奇,練習不覺疲勞。一是按教師信號,二是做各種蛇形跑,對角線跑,“8”字型跑等的跑與走跑交替練習,三是分隊走跑交替,四是定距離的走跑交替練習。
3..運用障礙法,增強練習情趣
巧設障礙,增加難度,能增強學生耐力跑的練習情趣。如:跳越,鉆越等各種認為或自然的地形障礙跑等。
4.運用競賽法,引入競爭機制
中學生好勝心強,采用競賽法進行耐久跑練習,能調(diào)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可按體質(zhì)的強弱分組,各組進行4×200米,4×300米,4×400米接力跑比賽,還可以將學生編組進行追逐跑比賽。
5.運用游戲法,練習新穎活潑
在跑進中按事先規(guī)定的各種形式,做各種追隨,竭力,傳遞等游戲,采用依次跑,結(jié)伴跑,超前跑等游戲形式進行,使練習新穎活潑。
6.以激勵創(chuàng)造奇跡
激勵就是激發(fā)和鼓勵。從教育心理學來說,是指激發(fā)人的動機,誘發(fā)人的行為,使其產(chǎn)生一種內(nèi)在的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努力的過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調(diào)動和發(fā)揮人的積極性的過程。如何使學生們學得有趣、高效,獲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學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為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嘗試著應用激勵教學法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有時候甚至能創(chuàng)造出奇跡。
7.間歇教學法
具體做法是:教會學生自測10秒脈搏,用脈搏來控制強度,要求學生按100米平均速度跑400米,跑3~5次,每跑完400米依次,立即讓學生自測10秒脈搏,要求心臟負荷在26~28次/10秒,然后走2分鐘,再進行下一次400米跑。
二、讓學生掌握耐久跑的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教學中為了提高耐久跑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擺脫耐久跑教學的枯燥。一定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耐久跑技術(shù)。首先讓學生明白,耐久跑與短距離跑的不同之處,其一、跑動時步幅要適中,跑動要有彈性。其二、在具體的耐久跑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跑步姿勢是十分重要的。對那些“后仰跑”、“坐著跑”、“腳后跟跑”等等錯誤姿勢,要下措施盡力讓其改正。尤其要提醒學生注意的是,跑步時應以前腳掌先著地,或用全腳掌著地,落地后很快過渡到前腳掌支撐的方式,這樣才能延長落地緩沖,有利于肌肉在跑動中有一個更充分的恢復時間。同時,對直道跑和彎道跑要提出不同的技術(shù)要求。其三、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擺臂動作,使學生明白越是感到累的時候,越要去控制擺臂的節(jié)奏,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上肢帶動下肢”的目的。
2、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讓學生在途中跑時做到“兩步一呼、兩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呼吸與腳步動作的配合,這樣才能在疲勞時,保持心肺的正常工作。甚至要讓學生體會在疲勞時,采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去有意識的控制呼吸,這樣才能循序漸進提高自己的耐力水平。
3、做好準備活動動作:準備活動是體育課、訓練課以及比賽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從思想上加以重視。準備活動的作用是人為的通過肌肉活動,克服各種機能活動的惰性,從而縮短進入工作的時間,使肢體進入正式活動時發(fā)揮較大的工作效率。在耐久跑時做好準備活動可以使肢體與心肺同時加入工作狀態(tài),這樣跑起來不僅會增大步幅,加快跑動節(jié)奏,更會讓心肺活動與肢體運動達成一致,運動效果自然更加出色。
4、做好放松活動動作:放松活動動作是消除疲勞促進體力恢復的一種有效措施;使人體更好地由緊張狀態(tài)過度到安靜狀態(tài)。如在運動后內(nèi)臟器官還得繼續(xù)一段時間的高水平工作,以補償運動時缺少的氧。如果不做放松活動而靜止不動,首先就妨礙了強烈的呼吸動作,影響氧的補充。同時也影響了靜脈回流,心輸出量驟然減少,血壓急劇下降,造成暫時的腦貧血,產(chǎn)生一系列的不舒服的感覺,甚至休克。因此高強度訓練后,做一些放松活動是非常必要的。放松活動通常做些肌肉放松、抖動、伸展和拉長,還有常規(guī)按摩放松、意念放松等。
三、耐久跑教學的注意事項
1 對患有心臟病、糖尿病、較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等不能參加劇烈運動的學生,最好不要讓其參加耐久跑練習,以免發(fā)生意外。教師可安排這些同學去參加一些較輕便的運動項目。
2 耐久跑教學中,對感冒的學生要減輕運動負荷量和強度,否則易引起疲勞,使感冒的癥狀加重,并出現(xiàn)其他的并發(fā)癥,給身體造成不良后果。
3 高度近視者切忌參加耐久跑練習。因為高度近視患者,脈絡膜發(fā)生了彌漫性萎縮、變形,特別是眼球的后極和黃斑病。耐久跑練習可能導致視網(wǎng)膜的剝離。
4 霧天不宜進行耐久跑練習。霧天氣壓較低空氣渾濁,飄浮在天空中的霧珠,除含有酸、堿、鹽、胺、苯等有害物質(zhì)外,還含有塵埃和病原微生物等。學生在耐久跑時會吸入大量霧氣,對身體有害。
5 避免長期在水泥地上進行耐久跑練習。經(jīng)常在硬地上跑步,容易發(fā)生小腿骨膜、根骨、足弓外側(cè)緣及膝關節(jié)周圍損傷,不利于提高學生耐久跑運動成績。
6遵守教學原則
在教學中利用由短到長距離跑,由慢到快跑的練習,使學生逐漸適應耐久跑教學要求。由短距離到長距離跑,要求學生保持一定速度,逐漸增加。跑的距離,隨著學習跑的距離增加,逐漸提高學生耐久跑的運動能力。由慢到快跑,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距離中,逐步提高跑的速度,隨著跑的速度的提高,學生的生理機能得到適應與提高,采用循環(huán)漸進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心理生理上逐漸適應耐久跑教學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耐久跑教學的興趣,是多方面的,采用方法、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體育教學原則,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練習環(huán)境,學生就一定對耐久跑教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積極參加鍛煉,提高耐久跑成績。
參考文獻
[1]時玉英、馬成亮,體育課準備活動的原理與方法.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7
[2]毛振明,體育教學科學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中國學校體育,第四期2005.6
[4]季瀏、汪曉贊主編,初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