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朝
摘 要: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為課堂注入新活力,同時也是促進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有效手段,當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nèi)容較為枯燥,教學手段也比較傳統(tǒng),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要及時轉(zhuǎn)變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在課堂中融入新的內(nèi)容,用新穎的方式來活化教學氛圍,在培養(yǎng)學生道德與法治修養(yǎng)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面提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教學理念;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提出了更多要求,法治教師不僅只授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更應該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活躍課堂氛圍。美國著名教育家曾說過:生動、輕松的氛圍可以讓情欲具有動機和直覺作用的積極力量,它組織并指導者人的行動。所以,當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面對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如何更新教學理念,改進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率。
一、當前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當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老師對于學生的態(tài)度不夠嚴謹和仔細,學生對于學習的欲望也不是很濃,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學習積極性,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的思維“僵化”,變得具有“局限性”,不但很容易讓他們失去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還會使他們散失創(chuàng)新能力。當下教育改革的方向主要是改變傳統(tǒng)的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再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全面改進道德與法治教學。具體而言,當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學內(nèi)容枯燥。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內(nèi)容和大多數(shù)篇幅都在介紹一些政治概念、法律、道德品質(zhì)等,這些枯燥空洞的內(nèi)容根本無法有效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只會為了考試成績死記硬背其中的重點知識,很少真正將知識化為己用。
2.教學理念陳舊。當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你聽我講”的填鴨式教學中,老師只是按部就班的講解重點知識和概念,剩下的就交由學生自己理解和背誦,缺乏對知識的深入講解和實例講解,使得教學方式和內(nèi)容都還停留在較為老舊的階段,完全沒有體現(xiàn)出教學內(nèi)容的新穎性。
二、改進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的策略
1.改革教學內(nèi)容,增加學習的趣味。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jù),老師在根據(jù)教材備課時還需要參照相關的資料,但是由于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知識較多,如果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教學就會顯得十分枯燥無味,因此,老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shù)膶虒W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新。具體而言,老師可以適當?shù)睦枚嗝襟w添加一些實例,用聲情并茂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法律實例相結(jié)合,對道德與法治進行深刻、全面的教育。
2.改革教學方法。在當下的教學方法改革中,信息化技術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調(diào)動他們在課程中的積極性,通過在課堂上播放道德與法治相關視頻的方式,巧妙的將學生全身心的帶入到課堂中來,讓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并且讓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貼近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初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高,一到下課就“玩心太重”,根本就不會鞏固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導致實際的學習效果并不是很好。對于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對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面進行適當?shù)难由臁1热缯f,老師可以建立線下的道德與法治交流平臺,并在該平臺上不時的推送一些道德與法治相關專業(yè)知識,讓學生在下課時也能進行道德與法治的鞏固或者學習。
3.提升法治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同樣改變了老師的教學方式,這就意味著老師要時刻更新道德與法治有關知識,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高尚的榜樣。
4.開展趣味課堂活動。道德與法治教學從來都是具有雙向性的,如果仍是停留在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中,教師就成為了課堂教學中唯一的演講者,學生也只為覺得枯燥無味,課堂毫無吸引力,甚至還會感到厭煩,在當今社會法治水平普遍低下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在課堂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課堂活動,通過教學和課堂表演相結(jié)合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提升學習興趣,主動投入到課堂中來。
三、更新道德與法制教學的教學理念
1.實現(xiàn)智育和德育的有機統(tǒng)一。道德與法治教學有著智育和德育兩大功能,赫爾巴特指出: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教育,那么教學就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對于思想品德課而言,這點尤為重要。一方面,老師可以加強馬列主義知識的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確定其正確的政治方向,明辨是非、熱愛科學,保證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全面發(fā)展。另外,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以及健康的情感,都能讓學生不畏艱難,勇攀高峰??偠灾?,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要堅持科學的育人觀,要在反對重智輕德的同時,切實教書育人。
2.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和特點。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要遵守客觀的教學規(guī)律,全面適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需求,做到有的放矢,達到實際的教學效果。道德與法治活動并不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要在此過程中,樹立學生的道德價值觀。這點而言,就需要老師堅持以“育人”為中心,不能將思政教育當作簡單的“智育”教育,也正是因為如此,老師才要更加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考慮學生對思政知識的接受能力,讓學生愿意主動接受知識,從而讓學生自發(fā)的用所學的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達到行知合一的效果。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列寧曾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要想道德與法治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覺悟,需要老師從學生周邊的實際生活情況和社會發(fā)展實際出發(fā),讓枯燥無味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充滿趣味性,比如利用具體實例來進行課堂講解,用我國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國際地位來讓學生感悟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的事實,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另外,還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生吸引到教學活動當中來。
四、總結(jié)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適應教學改革的新要求,不斷轉(zhuǎn)變教學模式和更新教學理念,在課堂中放開手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身才能,將枯燥化為有趣,將苦學變?yōu)闃穼W,全面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趙旭明,王潤霞.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互動教學[J].學周刊,2019(29):108.
[2]后曉貞.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