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剛
摘 要:小學是學生開始接受教育的初級階段,小學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能夠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除此以外,小學教育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三觀和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發(fā)展。班主任作為小學班級的管理者,主要工作除了要管理班級的日常事務以外,還要注重培養(yǎng)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當前小學班主任管理管理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現(xiàn)狀,并且針對班級管理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實踐
引言
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在小學生的日常學習和學校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班主任對于班級的管理將直接會影響到小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無論是學習習慣還是生活習慣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開展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小學班主任需要不斷開展各種活動,與家長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育,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1]。
1、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現(xiàn)狀
1.1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并不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作為小學班級的班主任,在班級活動中起到主導的作用,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在很多方面的發(fā)展都會受到班主任的影響,會在不知不覺中將教師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小學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并不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總是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教學理念對小學生進行管理與教育,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和管理,不愿意與學生進行溝通,即使是進行交流,也只是簡單的交談,憑借教師的身份對學生進行管理,無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
1.2班主任對于班級管理的方式缺少及時的更新與調整
為了能夠更好的管理小學班級,教師應該對班級管理的方式進行實時的調整與改進,這樣才能夠做好小學班級的管理工作。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小學班主任缺少對小學生成長的關注,同時也缺乏對班級管理方式的調整。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比較單純、聽話,較為容易管理,但是對于高年級小學生來說,隨著自身認知能力的提高,僅僅依靠傳統(tǒng)班級管理的方式已經(jīng)行不通,甚至還有可能會引起學生的厭惡,很容易形成教師與學生的矛盾,不利于有效管理[2]。
2、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措施
2.1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
新課改實行以后,學生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班主任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進行小學班級的管理。但是由于小學生普遍存在較強的好奇心,而班主任的工作是面向班級全體學生的,可能沒有精力顧及所有學生。因此,在開展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必須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在與每個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讓其感受到教師真摯的情感關懷,讓學生對班主任有更好的影響,從而確保班級管理工作能夠順利完成。同時,在開展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以學生的利益為基礎,并且多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從而促使其更好地成長[3]。
2.2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
對于現(xiàn)代的小學生來說,大部分學生會在家中受到家長的溺愛,以至于在與他人進行交往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不講道理的情況,也很少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不僅會對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造成影響,甚至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因此在開展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告訴學生其在班級和家庭中都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才能讓家長和教師的責任得到減輕。實際班級管理中,教師可以經(jīng)常組織學生開展團隊游戲,游戲模式以逐輪淘汰制為主,通過多輪游戲逐漸淘汰團隊中的成員,這樣每一輪剩下的學生均會感覺到自己對團隊勝利的重要性,從而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責任意識。
2.3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幫助班主任對班級進行管理
由于小學班級的日常事務較多,班主任很有可能會無暇顧及一些班級事務,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選拔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組成班級管理隊伍,幫助班主任對班級一些事務進行管理。班主任要對學生管理隊伍進行指導,引導其正確完成班級各項事務的處理,從而提升其班級管理能力。這樣不僅能有效減少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工作量,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班主任要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定期舉行班干部換屆選舉,讓所有學生均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的日常管理中。另外,在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活動的過程中,其還能將學生的想法更好地表達出來,從而為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jù)。另外,班級干部也是學生,其在開展班級管理活動的過程中能更好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這樣能促使班級管理活動更加順利地開展[4]。
2.4班主任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要真誠
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普遍存在怕老師的心理,尤其是在剛接觸教師時,會感覺教師有很高的威嚴,而且還更加容易將對教師的初次形象進行固化。小學班主任在與學生接觸時若未及時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將會對其后續(xù)的班級管理工作造成嚴重影響。這主要是因為學生處于對教師的畏懼,經(jīng)常會產生教師的要求必須要執(zhí)行的想法,這樣不僅會磨滅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還會導致小學生失去應有的活力。因此,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活動的時候要盡量保持真誠的態(tài)度,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和藹可親但卻有一定的威信。實際工作中小學班主任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且要在與學生交流時盡量考慮學生的感受和利益,從而在學生的心中留下更好的印象。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開展班級游戲的時候積極參與,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的親切,從而與學生建立更好的關系。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級管理是體現(xiàn)教育藝術的一部分,為了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要求,班主任應以真誠的態(tài)度,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對學生進行充滿愛的人本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將小學班級管理的實效落到實處,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閆清馨,劉曉華.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7):37-38.
[2]黃定壯.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26.
[3]李燕.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40-41.
[4]王慧慧.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學周刊,2016(2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