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思
摘要:小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隨著成長的過程,對外界的看法、心理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在適應內部環(huán)境和外部環(huán)境的微妙變化中難免會有些拘謹和膽怯,這個過程也是和周圍同學、老師及周圍環(huán)境不斷磨合的過程。本案例中的來訪者在和同學發(fā)生沖突以后,對上學和與同學交往有了恐懼和焦慮情緒,對自己缺乏自信,與同學也缺乏有效的交流。咨詢師通過以愛為底蘊,運用意象對話療法,讓來訪者超越問題和恐懼,回到生之趨力中,獲得反脆弱能力。
關鍵詞:恐懼? 小學生? 意象對話療法? 輔導個案
一、個案背景
小聰是我校四年級學生,10歲,男身材矮胖,性格內向,乖巧守紀律,言語不多。我第一次接觸他是在他和同學發(fā)生沖突后。課間時分,小寶和小聰兩位男孩在教室外面玩耍,正玩得起勁時,小聰猛地一推小寶,小寶來不及反應,就一頭撞到了教室外面走廊的瓷磚邊沿,腦袋發(fā)根處被撞出了一道口子,鮮紅的血絲開始往外溢出,疼痛讓小寶嚎啕大哭,跑到辦公室找老師,而小聰也被自己的失手嚇住了,面色蒼白,呆呆地站在原地。
二、主訴問題
第一次見到小聰,是班主任老師領著他過來的。據班主任老師說,小聰最近在學校上課總是走神,下課經常一個人悵然若失地坐在座位上,也不大愿意和同學交流,只是呆呆地坐著。小聰的媽媽反映小聰對上學似乎多了一些恐懼。我讓班主任老師回憶了沖突當天發(fā)生的情景,當時她看到小寶頭上被撞得不淺的傷口,心底的怒氣油然而生,平時經常教育課間玩耍要文明,注意安全,這些孩子怎么就聽不進去呢?她狠狠地瞪著站在一邊的小聰:“你怎么回事啦?小寶頭上都出血了?怎么辦?”面對她的責難,小聰當時只是直愣愣地站在那,一言不發(fā),低著頭,纖長的睫毛無辜地一閃一閃。
三、評估分析
學??謶职Y是通過明顯的焦慮和軀體癥狀的結合表現(xiàn)出來的對上學的恐懼和緊張。從小聰的行為反應來看,精神焦慮,緊張,注意力不夠集中,語調較輕,語速較慢,但邏輯思維能力正常,語言表達好。其焦慮情緒發(fā)生在近一周,并未泛化,反應強度不算重,屬于一般的同伴交往焦慮心理。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小聰的恐懼心理和對同伴交往的焦慮心理主要源于上一次與同學的意外沖突,受到老師的責難和批評,盡管事件過去,但他自己并未在事件中達到接納與和解。
四、輔導過程
意象對話療法是由華東師范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孫新蘭先生創(chuàng)立的一種心理咨詢流派,以“靈魂心理學”為根基,以廖志祥《道德經》為底蘊,以“意象對話技術”為媒介的一種新療法。在對來訪者愛和信任的場域中,以意象為媒介來呈現(xiàn)心理內容,通過心理咨詢師引導與意象對話的互動,以啟動來訪者意象背后原型中攜帶的完美因子與生之趨力,給來訪者更光明的出路和答案,化問題于無形,讓來訪者借由“問題”的契機,讓生命更飽滿更成長更整合,活入“沒有問題,性靈綻放”的心靈狀態(tài),達到療愈的效果。對于四年級的小聰來說,他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借由意象的表達,引導他與自己意象的對話,療效更為顯著。
(1)情緒——身體意象:悅納情緒,尋找幸福因子。我見小聰一聲不吭地站在旁邊,示意班主任先行離開。心理輔導室就剩我和小聰兩人,我雙手牽起他的小手,暖暖的,卻不知道如何安放,于是我緊緊地握著他,“林老師明白你有些難過!如果你想哭,或者你想喊出來,或者叫出來,這里都可以!只要你愿意!”剛說完的那一刻,小聰的眼淚就啪嗒啪嗒滴下來,我知道當下應當處理好小聰的情緒,于是意象對話療法就從小聰的情緒——身體意象開始。
師:最近一段時間,有沒有很困擾你的情緒。
聰:嗯,我很難受
師:假設有一束光從你頭頂往下掃描全身,你感覺它是在身體的哪個部位?
聰:在喉嚨這里,下面一點
師:很好!現(xiàn)在請你再體會體會,它像什么?
聰:像一只烏龜
師:能具體說一說這只烏龜是怎么樣的?什么顏色呢?
聰:是青黑色的小烏龜,大概拳頭那么大,它一動不動地趴在那里。
師:他趴在那里干嘛呢?
聰:他心情不好,沒人和他玩,他也不想和其他烏龜玩,他是只讓人討厭的烏龜。
師:哦?發(fā)生什么事了嗎?
聰:他會把別人打傷,大家都討厭他。
師:那你再看看小烏龜的眼神是怎么樣的?
聰:眼神就是很想哭的,他也不想打別人,別人討厭他,他也很難受
師:那你愿意摸摸他嗎?你有什么想對他說的嗎?
聰:我想對他說,我知道你是一只善良的烏龜,你把別人打傷了,其實是不小心的。
師: 小烏龜聽了你說的話,會有什么變化嗎?
聰:他的頭抬起來了,好像很輕松
師:那你再摸摸他,輕輕地和他說,你很好!我愛你!
聰: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輕輕地撫摸著烏龜,眼神里滿是愛憐。
師:現(xiàn)在的烏龜有什么新的變化嗎?
聰:變小了,他爬走去曬太陽了
說完,看到小聰的眼神也明亮了許多,情緒——身體——意象主要是呈現(xiàn)情緒及相關事件的象征,帶領來訪者從身體的不舒服進入,感受這個不舒服,再面對情緒中的自己,引導來訪者和自己的意象產生聯(lián)結,如看眼神變化,撫摸,引導對話讓來訪者面對自己的情緒。
(2)花與昆蟲意象:聯(lián)結關系,修復師生情感?;ㄅc昆蟲是孫新蘭博士意象療法中經典意象之一,外顯的表達可以是兩性關系,也可以是自己和任何一個對方的關系,甚至可以是和自己的關系,通過對意象中花與昆蟲之間的關系調整,使來訪者自身兩極關系的和諧相傾相愛相隨相融合,從而達到調整外部關系的目的,通過這個意象工作,可以讓小聰在師生交往和同伴交往中達到一個和諧的關系。
師:現(xiàn)在你正走在一條下坡的小路上,你走著走著,在這條小路的盡頭,你會看見一座花園,你看到了嗎?
聰:看到了
師:花園里有很多花,其中有一朵最吸引你,這是一朵什么花?顏色?大?。炕ò甑男螤钊绾??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聰:有一朵白色的梔子花,特別香,是花園中最香的
師:這時候,花的旁邊飛來一只昆蟲,它是什么昆蟲,個頭如何?顏色怎樣?
聰:是螞蟻哦!個頭小小的,黑黑的螞蟻在啃花瓣,在花瓣上啃出了好多洞
師:昆蟲看到花之后,有什么感受,眼中的神情是怎么樣的?和花會有怎樣的交流?愿意停留在花的中間嗎?
聰:螞蟻很不喜歡這個花,因為花太香了,他不喜歡,他就不斷地想把花瓣吃掉,他不喜歡這個花,所以就在花瓣上
師:那花瓣什么感受呢?她知道螞蟻在啃嗎?
聰:不知道,因為她的花瓣很多,螞蟻啃的是最外面的。
師:你再好好感受,螞蟻啃著花瓣時心情怎么樣?
聰:很生氣,可能是委屈,他也不喜歡這樣
師: 那你看看花瓣的眼神,這是怎樣的眼神?
聰:生氣的,可怕的眼神
師:那你再仔細看看她,你又看到了什么?
聰:好像也是挺難過的
師:現(xiàn)在我們把廖志祥先生的《相即》讀給她聽:開滿玫瑰花的眼睛 是你的眼睛 是我的眼睛 是我們相映的深心
聰反復讀
師:現(xiàn)在的花有什么變化嗎?
聰:是的!變得溫柔了,好像開心起來了。
師:那你愿意抱抱她嗎?看看她又有什么新的變化?
聰:她很溫暖,眼神里面都是愛,聞著她的味道,感覺是愛的味道
師:那你就這樣抱著她,享受著美好的時光吧!
在意象對話過程中,看到了小聰的卡點,對于“花”和“螞蟻”其實都是他自己的投射,而他和花之間開始是有距離感和疏遠感的,特別是小聰沒有把他的心打開的時候,那是一個禁錮的狀態(tài)里,禁錮的狀態(tài)里是沒有愛的,當他把自己的心打開的時候,與花聯(lián)結的管道也通了,他是那么興奮,那么溫柔,也感受到和花之間愛的流動,也接收到了滿滿的能量。
五、案例反思
在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時候,特別是遇見其中一方受傷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會把責任歸咎于另外一方,殊不知,另外一方的孩子的內心也在遭受著自己對自己的責備,特別是平時還乖巧懂事的孩子,內疚感更是。
在這個案例過程中,我通過接觸小聰,傾聽小聰,和他共情,貼近他的內心,并用三個經典的“意象對話療法”,通過“身體——情緒意象”能夠看到并悅納自己的感受,通過“花與昆蟲意象”修復小聰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土地——種子——樹意象”讓學生從心底萌生出向上的內驅力,讓小聰自主發(fā)掘自己內心的正向因子,讓他和意象展開對話,達到自我的接納,修復和老師的關系,適應與同伴交往,不再恐懼和焦慮,力量的整合,增強生之趨力,完善人格,增強小聰的反脆弱能力。
整個過程沒有講道理,沒有說教,而是從愛的底蘊出發(fā),用形象思維交流,只是靜靜陪伴他,啟發(fā)他,感受他鮮活飽滿的生命,感受到他愛的渴望,找到自我生命的價值感,寧靜而熱情。最后導出結束意象,在悄無聲息的愛里,小聰已經有了很大的積極的變化,這便是一種反脆弱能力,這也是意象對話療法在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