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團隊的課程能力是項目學習開發(fā)和實踐的最關鍵要素。在一所學校中,不同的角色所關注的課程要素和所承擔的課程責任不同。作為項目學習決策者和頂層設計者的校長,其課程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價值引領、頂層設計、理論建構。作為項目學習的引導者和實踐管理團隊的中層管理者,其課程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課程規(guī)劃、項目實施、案例開發(fā)。作為項目學習的實施者和指導者的教師,其課程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項目管理、學習支持、課程評價。
關鍵詞:項目學習?課程能力?教師團隊
教師團隊的課程能力是項目學習開發(fā)和實踐的最關鍵要素。在一所學校中,不同的角色所關注的課程要素和所承擔的課程責任不同:校級領導層面,主要體現(xiàn)的是學校的課程領導力;中層管理層面,主要體現(xiàn)的是學校的課程設計力;教師層面,主要體現(xiàn)的是學校的課程執(zhí)行力。但在實踐中,這三者的責任區(qū)分卻不是涇渭分明的。比如,作為主要的課程執(zhí)行者的教師,也會參與到課程的選擇、決策和設計開發(fā)中去;作為決策者的校長,也會關注或者直接參與課程的研發(fā)和實施。本文試以江蘇省海安市實驗小學為例,重點討論項目學習課程能力建設中教師團隊建設的問題。
一、校長課程能力:價值引領、頂層設計、理論建構
作為項目學習的決策者和頂層設計者,校長的課程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價值引領、頂層設計、理論建構。
(一)價值引領:為什么要做項目學習
價值觀決定一個人認識世界和參與生活的方式。作為校長,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價值澄清和價值引領:為什么開發(fā)項目學習?項目學習可以解決什么問題?開發(fā)項目學習課程的背景和基礎是什么?
海安實小從2012年開始嘗試開展項目學習。兩任校長徐金貴、周振宇潛心思考,在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決定舉全校之力開展項目學習的開發(fā)與實踐研究。他們自己寫文章、做報告,宣傳學校開展項目學習的價值和意義,讓全校教師明白,引進項目學習,是為了解決當前學校教育發(fā)展中遇到的普遍問題:第一,豐富課程樣態(tài),改變課程結構相對單一的格局,在開足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完善學校課程體系。第二,提高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的質量,糾正活動和拓展類課程“重活動、輕學習”的偏向。第三,把知識學習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解決分科教學單調、低效,學生興趣缺乏的問題。第四,重建教育的目標,把培養(yǎng)面向21世紀、具備全球視野的人,作為學校課程改革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基于這樣的判斷,海安實小在開展項目學習之初,就明確了課程實施的四大目標:一是豐富課程樣態(tài),完善課程體系;二是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動、生動地學習;三是提升教師課程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四是改善學校教育生態(tài),擴大課程的區(qū)域影響力。
(二)頂層設計:怎么做項目學習
學校課程改革的重要邏輯之一是行動的邏輯——先做起來。想清楚了,就要立即行動。2012年,海安實小就和國內一批名校一起,引進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項目學習模式,組建小學教育國際聯(lián)盟,開展項目學習的實踐探索。
剛開始,沒有頂層設計,完全“摸著石頭過河”,進行點班式的實驗:組織一批對課程改革有興趣的教師,嘗試開展“橋”項目學習。這個項目學習取得了令人激動的成果。2013年在重慶巴蜀小學舉辦的小學教育國際聯(lián)盟研討活動中,設置了“橋”項目學習的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時任副校長周振宇在大會上進行了經驗分享。從重慶回來后,學校還面向全縣舉辦了項目學習的專題研討會。當年參加項目學習的各科教師也在各類教育報刊上發(fā)表了一批論文。
試點的成功,點燃了教師們開展項目學習的熱情。從2013年起,項目學習就成為全校性的課程改革項目:以年級部為單位,每學期做一個項目,周期為1—2個月。
是時候進行全校性項目學習課程頂層設計了。頂層設計,設計的是實踐框架,即如何做項目學習。學校召開座談會,逐個年級組織管理人員和骨干教師商討,確定項目學習的選題:一年級學生剛進校,第一次接觸項目學習,要通過簡單的項目任務,把他們引入項目學習中來,體會項目學習與身邊事物的聯(lián)系,感受項目學習的趣味,于是確定了“認識校園”“參觀校史館”“繪制家校步行圖”“蠶”“魚”等項目選題;三年級學生要經歷第一個整十歲的生日,一定要組織一次以“十歲”為主題的項目學習;五年級學生逐漸對科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以確立“橋”“飛行物”“垃圾與環(huán)?!钡软椖窟x題;六年級學生即將畢業(yè),回望六年的小學生活,開展一個以“畢業(yè)季”為主題的項目學習會很有意義。
2017年,校長周振宇親自操刀,編制《項目學習課程實施綱要》,從課程背景、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實施步驟幾個方面對項目學習課程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至此,項目學習的頂層設計有了完整而清晰的結構。學校以學期為單位開發(fā)主題項目學習課程,逐步形成了以“童年的記憶”為主題的12個主題項目學習活動系列(詳見下頁表1)。(三)理論建構:項目學習是什么
弄清楚項目學習的概念、特征和實施規(guī)程,就能建立起一套評判標準,這不僅有利于組織者和學習者對照、反思,更有利于改進和優(yōu)化項目學習實踐。這樣的理論建構,需要做大量的文獻和實踐的對照研究。近年來,在校長的帶領下,全體教師認真研讀國內外關于項目學習的文獻,閱讀、比較了坎貝爾的學習中心、阿姆斯特朗的活動中心、拉澤爾的全年課程計劃、伯曼和卡茨等人設計的項目學習,追蹤巴克教育研究所湯姆·瑪卡姆和上海教科院夏雪梅團隊在項目學習上的最新研究成果,組織閱讀了《項目設計及輔導指南》《項目化學習設計》《美國中小學STEM教育研究》等專著,準確把握國內外項目學習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現(xiàn)狀和動態(tài)。
在閱讀比較中,我們逐步建構起具有海安實小特色的項目學習概念框架。比如,對項目學習進行了界定:項目學習就是以問題解決為目的,以自主建構式學習為方式,實現(xiàn)超越學科、分工合作、展示交流的周期性學習活動。這個定義既關注了項目學習的基本內涵,又關注了項目學習的實施流程——問題解決是起點,自主建構學習是過程,展示交流是成果。同時,明確了項目學習的特征:一是團隊式學習,在團隊中學會合作與學習并逐步確立對話、寬容的處事價值和技巧;二是個性化學習,需要個體面對問題做出抉擇并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三是聯(lián)系性學習,建立完整的生活和知識圖景,建構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圖譜;四是創(chuàng)造性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項目學習中的問題大多不是良構問題,需要學生對各種復雜的情況進行辨析、比較、判斷、嘗試、修正,形成解釋,提出解決方案。
二、中層管理者課程能力:課程規(guī)劃、項目實施、案例開發(fā)
作為項目學習的引導者和實踐管理團隊,學校中層管理者的課程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課程規(guī)劃、項目實施、案例開發(fā)幾個方面。在海安實小,項目學習課程的具體管理和實施,是以年級部管理團隊為主體的。
(一)課程規(guī)劃
課程規(guī)劃,包括選題論證和方案設計兩大任務。選題論證一般在學期初進行,有時候為了前置學習和資源準備,甚至把選題論證前移到上一學期末進行。選題要充分考慮社區(qū)資源、本土文化,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開發(fā)新的項目學習方案,二是沿革已有的項目學習方案。沿革已有的項目學習方案,有一個原則,即必須進行迭代。要在原有方案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有新的創(chuàng)意和新的生長點。這需要在學校組織的課程評審會議上向專家匯報,接受專家的質詢。
需要說明的是,項目學習的主題是課程名稱,是一組項目學習活動的方向和集合。年級部管理團隊根據(jù)主題,制訂項目學習實施方案,制作和發(fā)布項目導引文件,設計項目小組分工表、學習記錄表和評價量規(guī)。
(二)項目實施
項目學習方案的落實和推進要通過一定的機制來落實。在項目學習啟動之前,一般要召開兩個會議:一是管理團隊例會,根據(jù)項目學習的內容進行分工,管理團隊成員分別牽頭負責一塊;二是全體項目教師會議,由項目主持人講解項目學習方案,發(fā)布任務清單,組織教師討論、修訂和完善方案。
為了確保項目學習的質量,我們對項目學習建立了規(guī)范的實施步驟和操作程序,包括五個階段:第一階段,項目導入;第二階段,發(fā)布導引文件和評價量表;第三階段,開展項目研究;第四階段,項目學習成果制作與展示、評價;第五階段,總結與反思。
項目學習啟動之后,我們不定期召開兩個會議:一是階段總結會,由項目負責人和項目教師匯報交流項目學習開展情況,特別是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商量解決方案;二是重大項目活動開展之前的籌備會,比如項目成果展示匯報之前,一定要仔細審查項目成果的質量,精心設計項目成果的展示形式,以確保項目學習成果展示會的成功舉辦。
(三)案例開發(fā)
案例是項目學習的素材性資源,每開發(fā)和實施一個學習項目,學習活動結束都要進行案例的收集整理、打磨和二度開發(fā),并將其作為新一輪項目學習活動實施的課程資源。
自2013年開始系統(tǒng)地開展項目學習,到2019年,六年級的學生正好經歷了一輪完整的項目學習。他們在6年中體驗了12個項目學習的全過程。2019年,學校組織項目學習團隊整理曾經做過的20多個項目學習案例,并將其初步分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個大類。其中,“人與自然”類,包括“設計橋名片”“走進葉子王國”“魚”“蠶”“蔬香清馨童年”“茶韻悠悠”“風箏”“飛行器”“垃圾與環(huán)?!薄吧衿娴拿弊印钡?“人與社會”類,包括“我們的節(jié)日·中秋”“印象端午”“文化重陽”“中華文化我們的驕傲”“走進民族文化”“大美海安”“走進海安非遺”“冬日”“我們與金磚相約”“文化尋根”“新年狂歡節(jié)”等;“人與自我”類,包括“走過十歲”“我是小小兵”“走進父母的童年”“我的畢業(yè)季”“走進美麗的童話世界”等。通過一輪又一輪打磨,項目學習案例不斷迭代,項目學習課程逐漸優(yōu)化。
三、教師課程能力:項目管理、學習支持、課程評價
作為項目學習的實施者和指導者,教師的課程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項目管理、學習支持、課程評價等方面。
(一)項目管理
年級部管理團隊制訂項目學習課程的整體實施方案,但是具體到每個班級,要根據(jù)這一方案,指導學生選擇項目學習內容,根據(jù)項目進行分組,設計學習過程,實施前置學習,整合學習資源,開展項目學習。主題統(tǒng)領式的項目學習,只是大致確定了學生的研究和實踐方向,但是具體到每一個項目小組,還會選擇一個更加具體、細化的項目開展深度學習。比如五年級的“橋”項目?!皹颉笔琼椖恐黝},是課程名稱,在這一主題之下,有“制作橋名片”“制作橋模型”“橋的承重比賽”“橋字的來歷與演變”“橋文化探源”等項目學習活動,可謂豐富多彩。
在項目管理中,教師重點要做好以下四件事:一是項目介紹,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二是培訓項目團隊,幫助學生明確項目任務和學習團隊合作技巧;三是跟蹤進度,掌握團隊成員的項目學習的投入程度和學習質量;四是指導團隊成員設計并完成項目成果,協(xié)助學生做好項目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動。
(二)學習支持
項目學習不同于綜合實踐活動,它需要將跨學科知識的學習完美地鑲嵌在項目學習過程當中,通過具體的項目任務、復雜的項目構成、開放的項目環(huán)境,整合學科知識,幫助學生形成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復雜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
在項目學習中,學科知識的邊界是既清晰又模糊的。清晰體現(xiàn)在開展知識教學的教師明白所需的知識和核心概念屬于哪個學科,它在本學科中的位置,以及如何有效地開展知識教學,如何把知識、概念與眼下的項目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模糊體現(xiàn)在項目學習中的知識學習,不是簡單的分科學習,而是融于項目任務和問題情境。
比如,五年級“制作橋的名片”的項目學習。為了繪制“三角橋”的結構圖,學生需要實地測量橋的各項數(shù)據(jù),并通過繪圖的方法將其呈現(xiàn)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如何測量、記錄、整理數(shù)據(jù)以及如何繪制橋的平面結構圖等困難。測量和數(shù)據(jù)處理屬于數(shù)學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而繪圖涉及工程學和美術等方面的知識。我們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進行知識教學。先是由一名數(shù)學教師進行測量與數(shù)據(jù)處理教學,然后根據(jù)“如何通過線條和幾何圖形再現(xiàn)橋的結構”這一驅動問題,由一名美術教師配合數(shù)學教師開展工程繪圖教學。
學生在做項目時遇到問題,自然要尋求解決辦法,這無形中就進入了知識學習的過程。知識學習本身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標,而是完成項目學習任務所需掌握的工具和支架。這樣的學習不再是被動的學科知識學習,而是源于學生的內在需要。
(三)課程評價
項目學習的評價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項目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深度,包括團隊合作能力、在項目學習中個人的貢獻度;二是項目作品的質量和展示效果;三是在項目學習中核心知識學習的達成度和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成長值。
拓展類、綜合性的課程被廣為詬病的一個原因,就是這類課程的學習效率“捉摸不定”。然而,我們的研究和實踐表明,項目學習其實是可以對課程標準中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有效教學的。為了提高項目學習的質量,我們在規(guī)劃項目學習方案的時候,組織教師團隊認真梳理國家課程標準,把課程標準中對學生提出的知識和能力點,有機地整合到項目學習中,形成項目學習的學科目標框架。比如,一年級以“蠶”為主題的項目學習,涉及科學、美術、語文、音樂、體育、綜合與實踐等課程領域,其學科目標框架見下頁表2。
學科目標框架主要是檢驗項目學習中核心知識學習的達成度和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成長值。除了學科目標框架,我們還設計了項目學習評價量規(guī)、作品評價表等評價工具,對學生的參與度、團隊合作能力、貢獻度,以及項目作品的質量等進行評價和檢驗。
同時,項目學習課程評價還要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評價方式的多樣性。評價主體,包括項目學習團隊成員、項目導師和項目成果使用者、評鑒者。項目團隊之間進行自評和互評,項目導師根據(jù)平時觀察到的學生參與情況,對每個團隊成員做出恰當?shù)脑u價。這個項目導師,不僅指教師,也包括真實地提供項目支持的家長和社區(qū)專業(yè)人士。項目成果的展示會,邀請部分專家和相關人員參與,根據(jù)項目作品的質量和展示的效果進行評價。最后,將以上各項評價,以一定的權重納入項目成員的綜合評價之中。
海安實小在項目學習課程建設上的努力,是眾多基層學校探索的一個小小縮影。夏雪梅在《學科項目化學習設計:融通學科素養(yǎng)和跨學科素養(yǎng)》一文中,曾經提出這樣的問題:“一線教師有能力開發(fā)這樣的項目化學習嗎?”這個問題很尖銳。其實,不僅專家們在觀察、思考,基層學校和一線教師也在不斷地自我反問和嘗試解答這個問題。項目學習課程能力建設,我們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 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 方健華.從教學能力到課程能力:基于新課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理念與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3).
[3] 周振宇.海安縣實驗小學主題項目學習課程實施綱要[J].教育,2017(52).
[4] 周振宇.項目學習,讓學習自然生長[J].人民教育,2016(11).
(夏登高,江蘇省海安市實驗小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