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虹杰
【摘要】:校園欺凌現(xiàn)象愈演愈烈,各國紛紛出臺相關法律與政策來防范校園欺凌。加拿大一直致力于改善教育校園安全,本文主要以安大略省教育法為例,介紹其預防校園欺凌經驗。再描述我國目前對于校園欺凌立法的現(xiàn)狀,以之與加拿大安大略等省份的法律相比較,指出可以借鑒的長處。
【關鍵詞】:校園欺凌 安大略省教育法 評價分析
一、明確界定校園欺凌的含義
許多校園欺凌行為會被人們誤認為是孩子之間的打鬧,無法對其進行界定,甚至是會被人們所忽視。因此明確的定義能夠有助于人們對校園欺凌的發(fā)生形式、所產生的不良后果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幫助教師、家長和社會成員從學生的日常行為中準確辨識出不同類型的校園欺凌,從而采取積極的行動予以制止。
二、加拿大魁北克省教育法中的預防校園欺凌
1.對“欺凌”的界定
該省教育法第13條對“欺凌”一詞進行了明確的定義,該詞指任何重復的直接或間接的行為(評論、行為或手勢),無論是否有意或無意,包括在網絡空間中,這種情況發(fā)生在相關人之間存在權利不平衡并導致傷害、壓迫、恐嚇、排斥或其他困境的情況。
2.多元主體共同預防校園欺凌
該省教育法明文規(guī)定,學生應以平等和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同學和教師。他們應該為創(chuàng)造健康和安全的學習環(huán)境做出貢獻。為此,他們將參加他們學校舉辦的公民活動和反欺凌和反暴力活動。每個學校的工作人員都應該合作實施反欺凌和反暴力計劃,并且應該看到學校里沒有學生是欺凌或暴力的受害者。校長應支持任何希望開展有助于防止和制止欺凌和暴力活動的學生群體。校長也應確保所有學校人員都被告知學校的行為規(guī)則,安全措施,反欺凌和反暴力措施,以及在發(fā)現(xiàn)欺凌或暴力行為時應遵循的程序。
三、加拿大紐芬蘭省安全和關愛學校政策
1.對“欺凌”的界定
紐芬蘭省的安全和關愛學校政策將欺凌定義為旨在傷害或引起他人不適的攻擊性行為模式。參與欺凌包括直接以任何方式進行,協(xié)助或鼓勵行為。欺負者比受害者有更多的感知力。欺凌可以是身體的,口頭的,社交的或電子的。欺凌可以集中于:殘疾、性取向、性別認同、性、種族、民族、宗教或其他問題。欺凌行為通常涉及重復或重復的威脅,旨在引起恐懼,恐嚇,羞辱,困擾或其他形式的傷害。
2.校長的職責
學校校長需要確定一個負責促進省安全和關懷學校倡議的學校團隊,該團隊將制定一項安全和關懷的學校政策和制定一項安全和關懷的學校行動計劃,其中包括:(1)預防措施,包括向所有學生傳授積極行為;(2)應對創(chuàng)傷事件的指導方針;(3)在提供積極的行為支持時,確認個別學生的需求,包括盡早識別有特殊情況的學生;(4)培訓學校人員,包括有效的課堂管理。
校長應認真對待并堅決回應欺凌行為和抱怨,每月向學區(qū)報告不適當?shù)膶W生行為,支持在學校和課堂上有關于安全和關懷的舉措,對所有學生的積極行為保持一致的期望,并且與家長和法定監(jiān)護人合作推廣安全和關愛的學習環(huán)境。
四、評價分析
(一)應當對“校園欺凌”進行詳細界定
加拿大安大略省以及其他省份對于校園欺凌進行了詳細地界定,并且將其界定加入了教育法之中。而我國近年來一直對校園欺凌的界定模糊,直到2017年印發(fā)的《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中才首次對學生欺凌作出明確的界定。然而其界定仍未做到十分清晰和明確。人們仍舊無法依靠此界定,明確區(qū)分欺凌行為和打鬧嬉戲,這就容易引發(fā)學生之間、家長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家校之間關系,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和諧。并且此界定也沒有明確把殘障、種族、性別、性取向、宗教信仰等內容納入欺凌行為,不利于對欺凌行為的界定,也就直接導致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有效性。
(二)預防校園欺凌應當加強立法
我們可以看到,加拿大對校園欺凌十分重視,尤其是安大略省除了把預防校園欺凌部分納入《教育法》之中,還出臺和修訂了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然而我國目前并沒有專門針對校園欺凌的法律,處理校園欺凌也只能援引《治安處罰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等處理,這對于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來說,缺少了強有力的法律依靠,并且也降低了預防校園欺凌的有效性。
(三)應當設立監(jiān)察機構
安大略等省對于預防校園欺凌,都擁有其監(jiān)察體系。有關于校園欺凌,教育局有大量的職責,然而其并不是校園欺凌事件的主要相關人,有利于起到一定的監(jiān)察功能。并且無論是教育局還是學校,其預防校園欺凌計劃中都有各方人員(學生、家長、其他工作人員)反饋和報告的程序,也有一定的監(jiān)察功能。并且省教育部長也對校園欺凌事件有重要的監(jiān)察職能。而我國并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來監(jiān)督校園欺凌事件以及預防,《治理方案》中也只是提到建立問責處理機制,這不利于預防校園欺凌的開展和實施。
(四)應當引入第三方機構
安大略省政府引入“安全校園行動小組”作為第三方機構,實現(xiàn)了“管”、“辦”與“評”的相對分離,對基礎教育校園欺凌現(xiàn)狀進行客觀地評估,更科學地發(fā)現(xiàn)存在的核心問題。而我國并沒有設立這樣的機制,《治理方案》中把處理校園欺凌的重心放在了“校長”身上。校長的確是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是這也無法保障不會出現(xiàn)校長介入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為了學校利益,會把事情壓下去的情況。這樣欺凌只會從公眾面前消失,不利于切實保障學生的權益。因此需要第三方介入,來公平、公正、公開地處理校園欺凌事件。
校園欺凌事件屢屢頻發(fā),大量未成年人受此毒害嚴重,我國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法律仍有很大的完善空間,而加拿大安大略等省份的法律有關于校園欺凌部分具有其先進性,我們應當作為借鑒并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和完善校園欺凌法律法規(guī),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校園學習環(huán)境,構筑和諧校園、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王琦萱.校園欺凌案件的比較法研究[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9,40(11):167-168.
【2】劉雙雙.校園欺凌問題分析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9(10):143-144.
【3】洪濤,徐志宏.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認知偏差及其修正[J].教學與管理,2019(09):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