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杏英
摘 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對于繪本故事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tǒng)、單一,在教學時只是簡單地讓學生看一看、讀一讀,過于注重文字閱讀和講解,忽略對圖畫的關注。針對此問題,筆者對《道德與法治》教材上的繪本素材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幾點粗淺的建議,以發(fā)揮繪本在品德課堂上的作用,具體來說,主要有讓靜態(tài)的畫面“動起來”、讓傳授的方式“活起來”、將文本與生活“連起來”、讓繪本故事感情“露出來”。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繪本素材;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2016學年,正式使用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從國家的角度看,對法治的教育的強調(diào),與之前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國情教育的強調(diào)是一致的。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繪本故事,這意味著繪本故事是小學低年段《道德與法治》一個主要欄目。但是在課堂上,教師對于繪本故事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tǒng)、單一,過于注重文字閱讀和講解,忽略對圖畫的關注。如何活用繪本素材,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更靈動?筆者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靜態(tài)的畫面“動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在學生的內(nèi)心注入強大的能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就會積極主動,學習過程就會自如,教學效率就會高效。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在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繪本故事的畫面不如專業(yè)繪本書籍那么精美、細致和豐富,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能把單一的圖畫變成生動的畫面,可能會產(chǎn)生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上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2課《拉拉手,交朋友》一課時,教材就有一個《交朋友》的繪本故事。故事中只有5句話,于是筆者把繪本故事的內(nèi)容用flash動畫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一播放,馬上就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課堂立即安靜下來。生動的畫面,再加上優(yōu)美的音樂,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打破時空限制,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故事發(fā)展的完整過程,化靜為動,化虛為實,使抽象的語言形象化,深奧的道理具體化,簡單的畫面豐富化。
還有源于真實生活事件的繪本內(nèi)容,如一年級下冊第9課《我和我的家》中的繪本故事《我和弟弟》,教師可以將真實的生活圖片與繪本畫面有機結合起來。課前,安排一些家長把孩子和弟弟或妹妹的生活照片拍下來,教師將其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圖片的真實性會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讓他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是一家”,我們應該互相幫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關心家里的親人。
二、讓傳授的方式“活起來”,體會繪本故事魅力
在繪本故事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停留在看故事或者聽故事的階段??春吐牰贾皇庆o態(tài)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該在看、聽之外,引導學生與繪本進行雙向互動,讓學生在學習繪本故事中“動起來”。
如上一年級下冊第8課《大自然,謝謝您》中的《大自然的語言》繪本故事時,課前教師可以結合繪本內(nèi)容,布置學生利用周六、日的時間,走進大自然,觀察一下哪些事物是大自然的語言,它能告訴我們什么信息?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課堂上與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語言,或者向同伴展示一下自己畫的大自然的圖畫……在與繪本的互動中,讓學生走進繪本,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繪本故事的魅力,又能讓他們在互動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奧秘”,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將文本與生活“連起來”,搭建內(nèi)心體驗橋梁
教材中的繪本故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是對教學內(nèi)容的補充和延伸。但是我們卻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繪本教學中,只停留在看故事或者聽故事的階段,教師應該讓繪本故事成為連接學生生活與內(nèi)心體驗的橋梁。
如二年級下冊第8課《安全地玩》第二個內(nèi)容《我是安全警示員》就有一個繪本故事《她會去玩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時機,把故事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新課標指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彼越處煈眠@個繪本故事,教育學生在玩的時候注意安全,因為在玩的過程中可能會跌跌碰碰,甚至會受傷。
有的時候教師甚至可以讓學生走進繪本,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對話、一起思考,滿足學生情感陪伴的需要。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從與繪本故事人物的相伴中走出來,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繪本中的生活與人物的做法作參照,促進自己精神世界的成長。
四、讓繪本故事感情“露出來”,引發(fā)情感體驗與共鳴
在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繪本故事的特點是注重細節(jié)的設計。這些細節(jié)設計在繪本故事的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細節(jié)的解讀,會對學生理解繪本故事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繪本故事中的細節(jié)進行觀察,用“放大鏡”將繪本細節(jié)無限放大,便于學生仔細觀察,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奇妙的地方,從而釋放繪本故事的內(nèi)在魅力,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情感體驗與共鳴。如二年級下冊第15課中繪本故事《青蛙看?!罚谝环鶊D,從青蛙的表情可以看出青蛙當時非常驚訝,因為老鷹說:“要看海,就得翻過一座大山?!睂τ谝恢恍⌒〉那嗤軄碚f,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看第二幅圖,青蛙看著大山,非??謶?,山又高又大怎能翻得過去呢?第三幅圖,老鷹和青蛙站在大山的面前,老鷹的自大與青蛙的膽怯相比,更顯得青蛙覺得自己要翻過大山的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第四幅圖,青蛙一步一步地跳上臺階,從它額頭的汗水,可以看出青蛙當時非常吃力、辛苦。但是旁邊有一只小松鼠在鼓勵小青蛙,小青蛙擦擦汗又繼續(xù)往山頂跳去。我們發(fā)現(xiàn)青蛙和小松鼠形成了溫暖的愛心鏈。第五幅圖,可以看出小青蛙面帶笑容。第六幅圖,老鷹一臉愕然,小青蛙面帶笑容,成功在望。第八幅圖,小青蛙果然來到了山頂,看到美麗的大海,這時整個畫面非常美麗。但是繪本只用了一個省略號,什么話也沒有說,此時的情境真是“無聲勝有聲”。在教學中,學生不太容易發(fā)現(xiàn)這些細節(jié),那么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放大、凸顯畫面,讓學生將八幅畫面連貫起來閱讀、大膽想象,從繪本故事的細節(jié)設計中,感受其道德內(nèi)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活用繪本素材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生動的畫面、細節(jié)的呈現(xiàn)以及動態(tài)演示等多種手段,能夠?qū)ⅰ暗赖屡c法治”課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眼前,有助于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張吉.巧用繪本故事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探究[J].成才之路,2018(03).
[2]楊孝榮.繪本在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6).
[3]阿依古麗·沙孜汗.繪本在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06).
[4]張英.巧用繪本教材 ?提升教學品質(zhì)——淺談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