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芳
【摘 要】《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歸宿,它以提升學生的核心數(shù)學素養(yǎng)為基準,讓高中生能夠在數(shù)學課堂上進行自我提升,在數(shù)學最基本的知識、思想、技能、活動經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收獲。而為了“轉化”落實課標的上述目標,需要教師正面去解決從“學什么”到“怎么學”,最后看“學得如何”這些基本問題。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新課標;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28-0100-01
以人教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五中的“基本不等式”為范例,具體講解怎樣去建設以“學”為重心的數(shù)學課堂。
1? 把課標要求轉化為具體的學習目標,明確“學
什么”
相對課標要求來說,課堂教學應該有更詳盡的目標,老師可以把課標內容拆分為具體的教學目標,“基本不等式”的課標要求為:能夠對進行基本運用;可以結合基本不等式獲得最大值、最小值的解題思路。由以上分析可以將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歸納為以下幾點:運用代數(shù)推理和基本不等式解題時,可以鍛煉直觀想象及邏輯推理的數(shù)學基本素養(yǎng);可以在相關的幾何題中,借助抽象概括或演繹替換的方法得到基本不等式;可以通過基本不等式解決簡單的最值問題,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感受數(shù)學的完整性。
2? ?精心設計,把目標轉化為任務,明確“怎樣學”
為了通過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升自我學習能力,不僅需要良好的教學設計,也需要對教學設計進行有效的實施。老師要對教材及課標進行深度研究,在完成教材基本要求的同時,還要靈活運用,從之前的“學教材”轉換到“用教材學”的教學中;通過對基本學情的探究,尋找教材指引目標和學生學習方式兩者間的交融之處,根據(jù)自身的研究理解,將教材通過自己的理解真正做到為師生所用,使“教”服務于“學”。本節(jié)設計的學習任務及活動過程如下:
學習任務一:根據(jù)趙爽弦圖,生成重要不等式
活動一:研究趙爽是如何運用弦圖證明勾股定理的?;顒佣豪脦缀萎嫲鍎討B(tài)展示趙爽弦圖中的直角三角形,教師提示:相等關系和不等關系是同時存在的,讓學生觀察,交流,最終概括出重要不等式。活動三:探究重要不等式中等號成立的條件。
學習任務二:通過演繹替換法獲取基本不等式。如果將重要不等式中的看作整體,能得到怎樣的結論呢?該結論成立的條件是什么?等號成立的條件是
什么?
學習任務三:多角度證明基本不等式
活動一:主動研究交流,并通過綜合、比較和分析的方法去驗證基本不等式。活動二:利用幾何畫板展示橢圓上一點運動,研究半弦及半徑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基本不等式的幾何規(guī)律。
學習任務四:利用基本不等式解決問題
教師提出問題:已知矩形的面積一定,怎樣設計該矩形的長和寬,才能使矩形的周長最???首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先讓學生自己討論探究,再展示解題的過程。老師講解,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憑借基本不等式可以得出,對兩個正數(shù),在乘積為定值的情況下,和有最
小值。
3? ?對照目標,設計題目進行評價,檢測“學得怎樣”
為了檢測“學得怎樣”,必須對達標進行嚴格把關。關于達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要求。首先是檢測試題的設計,要依據(jù)學習目標,對應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來設計題目,在達到促進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這一目的的基礎上,要有適當拓展,以此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試題容量力求達到讓大多數(shù)學生能在10分鐘以內完成。然后是課堂實施:讓學生先獨立完成試題,形成集中注意力。在學生完成解答后,學習小組之間相互評閱,老師通過學生的即時課堂反應,總結歸納教學規(guī)律。最后是課堂反饋,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取長補短,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延展性作業(yè)規(guī)劃。
綜上所述,要突出以“學”主的課堂教學,教學設計要充分發(fā)揮教學目標在教與學中的導向功能,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通過任務引領活動建構,把學習任務和課堂教學中生成的資源有效地轉變?yōu)閷W生的所得。將“學”設置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溝通能力為先,使學生憑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高質量地對知識進行建構。